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宁明县蓉峰塔

2014-12-18 00:00| 查看: 2556| |地址: 广西崇左宁明县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宁明县蓉峰塔
宁明县蓉峰塔

 

地址:崇左市宁明县城北郊

宁明县蓉峰塔位于宁明县城北郊。建于清道光(1821年~1850年)初年。塔高43.44米,共五层,从二层起,分别提名为“ 珠连 ”、“ 璧合 ”、“ 梯云 ”、“ 取月 ”,配有“ 苍龙布水 ”、“ 彩凤独立 ” 、“ 瑞鹿含芝 ”、“ 金鲤朝龙 ”为题的壁画。塔顶为尖嘴葫芦状,瓦檐六角各垂吊一个风铃。塔侧有一古榕,绿色枝叶拦腰拥抱古塔,形成树抱塔的奇观。塔东侧有一小湖,登塔眺望,荷城新姿、明江秀色、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知州伊枕云筹建,5层砖塔,高44.44米。内有楼梯通顶层,每层均有题名和壁画。塔门联曰:“蓉攀岳峙千重绝,峰接奎垣万丈光”。

记忆中的蓉峰塔

蓉峰塔,对于宁明人来说并不陌生,它矗立在城北,站在县财政局门口,或是行走在驮龙大道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雄姿。

小时候在县城读书时,并不知道它的名字,只是叫作“宝塔”。读五年级时,和班里的几位同学去玩了一下。回来后其中一位喜欢画画的同学写了首诗,记得前两句是“胜游此地间,美景眼前显”。

蓉峰塔给我的最初印象,是在当年黑白相片流行时,从一家相馆的相片包装纸袋上看到的图案:一座五层塔,旁边榕树环围至二层,天上还有很多鸽子在飞翔。或许,这一图案成为宁明荷城的象征,让人一见到此景便想到了宁明。

出来工作后,见到各地的风景古迹,想到家乡宁明也就只有花山和蓉峰塔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它们是前古人留给我们最大的物质文化遗产。于是对蓉峰塔就有了进一步了解的渴望。塔建于何时?为何要建塔?经过多方搜集资料,对它才有了点点的了解。

据清.光绪时《宁明州志》记载:蓉峰塔在城北,道光初,伊枕云明府莅任,自谓精于形家,亲出郊外相视,点此穴以培植风水,中祀财神,再上一层祀关帝,再上一层祀文昌,再上一层祀魁星。

从州志这一简短记载中可以看出:时道光初年(1821年)知州伊枕云虽为朝官,本身却精通江西理形派风水,在忙完8小时公务之后,亲自外出查看地形,选址建塔。建塔的原因很明确:培植风水。

塔建成后,远眺犹如文笔竖立,每当夕阳西下,塔尖犹如笔尖,塔影延及湖中,形同秀笔蘸墨。因此,清末民初,宁明人才济济,颇负盛名。这一说法道出了塔的功效。宁明历来重视教育,记得当年读初中时,很多同学都是慕名县城学校的学习环境,从各个乡镇转来住校求学。

蓉峰塔从筹建到完工,历时30年。这个时间对于现在急功近利的我们来说有点漫长。然而作为精神文化建筑,在知州伊枕云看来,这一时间的付出是值得的。43.44米的高塔,在当时的建筑技术来说,难度应当不算很大。比蓉峰塔高大且早建200多年的南宁青秀山原龙象塔,仅用一年时间就建成竣工。可见当时建蓉峰塔所困扰伊枕云的,不是技术难题,而是资金不足。资金方面,伊枕云仅靠民间募资形式,资金筹措量非常小。那造塔工程建建停停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不管怎样,三十年的光阴过去了,一座高塔终于矗立在荷城城北。前有文人墨客对它泼墨挥毫,咏诗赞叹。诗人黄焕中(号其章,字尧文)曾为蓉峰塔题写的一首诗:“岿峨宝塔倚江滨,曾费经营数十春。蓉以为峰占地利,荷堪作叶障城阃。半空铃语风声远,四季华物一望新。我欲题名何处听,挥毫不屑傍旁人。”

而今人手持各种现代化的信息记录工具,从各个角度对它那雄伟的身姿进行特写。

如果说蓉峰塔从道光元年(1821年)筹建,耗时30年建成。那么至今也已有160年的历史。在近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在这古塔身上又经历了多少的风风雨雨呢?光绪十八年曾遭雷击,塔顶遂成秃头,民国日寇侵入时,各层铺板被盗,建国后修复。而如今,一些登上蓉峰塔的游客,不知是内急无处可解,还是出于何种心态而做出的粗俗举止。痛快的是他们。虽然得意的笑容荡在他们脸上,却不明白“人在做,天在看”这么显浅的道理。

花山壁画上的图案随着环境的恶化逐渐剥落,与我们渐行渐远。而蓉峰塔上某些粗俗游客的粪尿也正侵蚀着这一古塔。不知道,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是不是也只能从古籍或是影音记录中才能找到它那曾经雄伟的身影。

(1983年出版的宁明县志)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宁明县蓉峰塔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29249-1.html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