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区萧王庄汉墓群
萧王庄汉墓群,位于济宁市北约4公里的萧王庄村南及其辐射地带,济汶公路东侧约300米处。俗称“九女堌堆”或“九米堌堆”,为汉代墓群。
墓群原有墓冢9座,参差罗列其间。据《济宁县志?卷一疆域略》载:“九女堆,在县北五里,凡九堆,七在西,二在东,参差相向”。目前尚能确定位置的有6座。1号墓坐落济宁市传染病医院北侧;2号墓在萧王庄村东南约600米处,六十年代“文革”初期被当地村民掘开,墓室惨遭破坏,出土一大批铜器、陶器、玉衣片等文物,也损失破坏殆尽,现仅存封土;3号墓位于村庄东南隅,现某空军雷达部队驻地院内,封土高约6米,底径40米,1970年驻军在其上安装机器设施时,部分墓室破坏,曾出土青铜器和玉石器若干,现市博物馆收藏的四个汉白玉石俑即为3号墓出土的;4号墓于村南约400米处,封土高6米,底径40米;5号墓位于传染病东南角处;6号墓在医院“太平房”附近。5、6号封土已夷为平地,其余三座早年已不知所在了。由于多年来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现地面仅存土冢四个,据有关资料证实,“九女堌堆”据考证即为任城国诸侯王及其配偶葬墓群。1977年公布为山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上级文物部门批准,1992年—1995年,济宁市文物局对一号汉墓进行了抢救发掘、修复,再现了东汉任城国王陵寝地宫的壮丽景观。
经考证该墓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孙——孝王刘尚之墓。刘尚当时被分封为任城国国王,其后五代任城王在这里统治和生活了136年,其族室死后均葬于此。
汉代皇帝子孙均享受当时最高爵位,除太子外,多被分封到各地任诸侯国国王,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据史料记载,东汉任城国辖任城(今微山仲浅一带)、亢父(今喻屯一带)、樊(今兖州黄屯一带)三县,有人口20万,国虽不大,任城王的身份却很高。
从发掘的孝王刘尚墓看,墓封土高十余米,墓室内面积达700多平方米,高12米,建筑为标准的诸侯王形制,墓室结构由墓道、东西耳室、过厅、前室和后室组成。半地下建筑,墓道成斜坡,长21米。东耳室4.4×3.4米,西耳室5.8×4米,由墓道到过厅经两室一砖三道封门墙。前室1.6×8.5米,后室10.9×8.1米,皆用方石铺地、封顶、砌石圹。石圹与墓室间有一宽0.6—0.9米的回廊。五重棺椁内墓主人身着银缕玉衣,这是汉代仅次于皇帝的金缕玉衣的丧葬待遇。
该墓为东汉典型的全石结构,所用砌石(黄肠石)上约有多处隶书题记,据统计暴露在外的题记共有800多处,每处少则一、二字,多则十几字,题记遍刻在回廊及封顶、封门和棺床的黄肠石上,皆为建筑石料来源地、当时各诸侯国及郡县采石工匠题刻的文字标记。这些字体文字简洁、结体自然、作风朴实,是明显区别于汉代碑版隶书的一种民间书体,按年代推算这种书体处于成熟的隶书《礼器》、《史晨》诸碑之前,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这800多处,4000多个隶字题刻足称我国汉代石刻字的大发现,对研究我国古文字的演变和书法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也是这位地位显赫的墓主人的无意中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
由于此墓早年被盗,所以发掘时仅出土了三件国家一级文物及其它陶、石器。萧王庄一号汉墓,在我国迄今发掘的东汉王陵中尚属修复开放的首例,而且在已知两汉墓中是出土刻石最多一座,因而弥足珍贵。自1996年开放以来,吸引了大量的中外学者和游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