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一回生,二回熟的北京游

2016-1-23 00:00| 查看: 149|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工作关系,7月份我能在北京停留两天。终于有机会看看向往已久的首都了。

将近中午,飞机抵达首都机场。搭大巴前往西单,再转车到宣武区的棕树斜街欣燕都旅店。路中经过天安门广场,看到了毛主席像,着实激动了一阵(因为是从小就向往的地方)。北京的马路真宽,显得比上海广阔多了。比如西单那的长安街,足足有十二车道,相当于上海最宽的中山东一路。我本想过马路看看对面有什么公交车,一看这架势,吓得都不敢动了。要坐的105路也没找到,得,叫车吧。

车只把我送到前门,司机说是再往前不能开了。我看看地图,觉得旅店应该也不远,就沿着前门大街准备走过去。可走了好久也没要到的意思,我也不知道棕树斜街在哪。眼见天越来越热,我只好叫了停在路边胡同口的三轮车。结果车夫又蹬了好久才到旅店,我暗自庆幸叫了车,要真靠走,不晕倒才怪呢。这时我也深切体会到自助游书上写的“地图上看着近,能把人走死”这句话。到底是京城啊,就是气派。

前门大街在整修,店都拆了,没什么好看。胡同则是破破的,像上海以前南市区的弄堂。连北京也有这样的地方啊!而旅店则像是胡同里的一枝奇葩,装修一新,四合院式的门面,在狭窄的巷子里很是出挑。房间也不错,干净简单。我洗完澡就睡下了(前一晚在飞机上工作,没睡),晚上没出去,准备第二天去故宫。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怀着激动又虔诚的心情前往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前已排起了长龙,都是去瞻仰毛爷爷遗像的。另外免费入场可能也是人多的一个因素。纪念堂东边是国家博物馆,门口挂着奥运倒记时的牌子。西边是人民大会堂,北边则是从小便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站在广场上,看着天安门,及周围栋栋雄伟庄重的建筑,我想到:这就是祖国的心脏地带啊!我仿佛都能听到她的心跳声!

穿过天安门,再笔直朝北走,就到了故宫入口。我后来在里面待了六个小时,因为它实在太大了,又或许是我太贪心,想什么都看的缘故吧。

带上讲解器,先从前朝游起。很遗憾,故宫内最重要的建筑太和殿在修,要到2007年10月才完工。不能看原貌,只好看看工地围栏上张贴的太和殿介绍。真的是富丽堂皇啊,连一个藻井都雕得如此细致精美,更别提立柱、摆设、龙椅等部分了。这样的皇家气派,可谓叹为观止。

前朝三大殿参观起来其实是很快的,可加上配殿,还有中间要走的路,时间就久了。我想起了记录片《故宫》里的话:“当年的太监、丫鬟在青石板路上一溜小跑,赶着去办事。”他们还真得有足够的脚劲才成,否则这么大的宫殿,跑上两回,就吃不消啦!

在游后宫之前,我先小憩片刻。刚才见有人手捧星巴克咖啡,料想附近应该就有咖啡店。果不其然,被我在乾清门右边发现了。店面极小,只有五、六张椅子,这大概是全中国最小的星巴克了吧!我点了水果杯(因为极想吃水果),咖啡星冰乐和三明治。在故宫里悠闲地享用西餐,真是传统与小资的结合啊!

后宫游起来比前宫更费事,因为它东西两侧还有很多建筑:东六宫、西六宫、乾隆花园等。我真的很贪心,中、东、西三路全看了。很累,不过很值。看到了大名鼎鼎的九龙壁,之后是珍宝馆,这一路的最后一段则是乾隆花园,还有早已听说的珍妃井。东西六宫有些是呈原状陈列,不能进去只能在外面看看,有些是展览馆,有玉器、珐琅等,可自由参观。最后我走中轴线,把乾清宫、坤宁宫、御花园悉数游尽。御花园颇有南洋异国情调,花草丰美,就是嫌小点。好在还有颐和园供他们玩耍。

终于差不多全看到了,从神武门我离开了这座非比寻常的宫殿。此时已是下午三点多了。我在心里直呼过瘾,这么大的气派,在国外我也没见过呀!

顾不上休息,我又搭上车,前往向往已久的什刹海。我对什刹海的期望值很高,它应该是我在北京最喜欢的地方。事实证明,它没有辜负我的一片心。

先到的是荷花市场。顾名思义,是因为这里的湖中盛开荷花,还有连成片的碧绿荷叶陪衬,颇有点杭州“曲院风荷”的韵味。湖面相当开阔,不及西湖大,却已超出我的想象。湖边是酒吧一条街,有好多店家把桌椅都摆到了靠湖栏杆处,想必晚上这里一定很热闹:吹着湖上的凉风,望着小船星星点点,荷香阵阵飘来,放松地湖吃海喝,岂不快哉!

在这条街上随意逛逛,我不由得就想起了丽江古城,还有大理洋人街,多像啊!尤其是丽江,一样是柳叶飘飘,灯笼盏盏,碧水盈盈,没想到在京城也会遇到这样的地方。

接着我决定去恭王府。路上有无数三轮车拉生意,我没理,想先自己走走看。买水时遇上一个做糖人的老汉,我觉着好奇就凑上去看。还聊了两句。那人硬要问我属相,说给我做一个。后来他便做了个“马上封侯”,一匹马上骑着一只猴子。我心里也蛮喜欢,不给钱也不好意思了,就花五块钱买下。尽管不好吃,但那份勾起的童年回忆却使心里甜甜的。

之后我在小巷胡同里边逛边看,好久才到恭王府。因要收门票我就没进去,继续向前准备去宋庆龄故居。结果又是一阵好走,也没到,反阴差阳错地来了后海南沿。得,那就选这条道吧。

行走在后海边,我仿佛来到了杭州西湖,宁静的水面上船来船往,岸边有人在耐心钓鱼,高高的柳树把枝条一直伸到湖里,老人在树阴的庇佑下下棋纳凉,多么悠闲的市井天堂!近南端也是酒吧一条街,一张张沙发藤椅摆在湖边,等待着人们在此坐下,在此享受世间难得的自在心境。像极了丽江。谁说想放轻松只能去小城呢?京城的什刹海一样能使心情变得闲散又浪漫!

一直走到银锭桥,实在走不动了,便叫了三轮车,去看后海北沿的一些名人宅第。有车代步到底省力得多,轻轻松松经过醇亲王府、宋庆龄故居等景点,没进去,也算“到此一游”。西海和前海只大概望了一下,后海绕了足足一圈,最后还是回到银锭桥,大呼过瘾。

看罢“烤肉季”,走了赫赫有名的烟袋斜街,吃晚饭,顺便小憩片刻,为晚上实现愿望做准备。我这个愿望就是:在什刹海泡回吧。

最终挑了“八卦”,没什么理由,只是觉得环境还可以,感觉不错。因为时间还早,酒吧没什么人气,好长一段时间只有我坐在屋角,喝着冰茶,望野眼看人来人往。泡吧没有想象中刺激,但也终于破了我对酒吧的神秘感。挺满足的。

走出“八卦”,天已全黑。我仍在银锭桥边来来回回,不忍离去。我像中了邪似的迷上了这个地方,这里有歌手悠扬的歌声,有后海上船来船往的热闹,有荷花形的盏盏河灯点亮了水面,也点亮了来这里的人们心底的柔软。有好长好长时间,我都怀疑自己是在做梦,梦境里才会出现这样的浪漫景象。

那一夜,我不知今夕是何年。

次日一早,我又匆匆起床,前往颐和园。乘车两小时才到,再次深刻感受了北京的大。颐和园也是。虽之前我已对皇家园林的规模有了心理准备,但还是大得出乎我意料。好些地方它很像江南园林,但是放大了几百倍。

进了园子,穿过仁寿殿,便看见了浩浩淼淼的昆明湖,足有杭州西湖那么大。湖对岸佛香阁矗立在万寿山上,十分引人注目。畅春亭边荷花盛开,荷叶翩翩,又是一幅“曲院风荷”的好景致。看过乐寿堂、大戏台,我前往山上的园中园“谐趣园”。里面也是亭台楼阁,曲桥回廊,湖面铺满了夏荷,跟苏州园林毫无二致。回到山前昆明湖边,我沿长廊向西走,一路经过排云殿、听鹂馆,直到石舫。这一路望尽了园中秀美景色,心情好不舒畅。石舫边的小卖部也有卖冰咖啡的,于是咖啡加面包,又一顿午饭解决了。

天气越来越热,我也越来越感觉体力不支,无奈放弃了游耕织园的计划,西堤肯定也走不成了。否则要到园林关门,我大概才走的出来。回到石舫坐上渡船,来到十七孔桥,回望佛香阁,又是另一番怡人景致。真可谓“一步一景”!桥上众多的石狮子煞是可爱,堪称园中一绝。最后我从新建宫门出了颐和园,还觉得意犹未尽。无奈它实在是太大了,到底是皇家气派,要想一天内看完所有景点,还要看仔细了,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北京的最后一个景点是王府井。我那时几乎已是拖着步子在走路了。一瞧王府井大街那么宽,一眼望不到头,心里又开始发毛。在图书大厦买了两本书,去小吃街逛了一圈,买了个金丝卷饼当晚饭。路边小卖部竟还有卖“雅哈”,头回看见,实是惊喜(因为我很喜欢喝咖啡,而在北京极少能看到卖咖啡的超市或商店,这点与上海大不相同)。因为无法再委屈自己的脚,我只是朝大街那头张望了一下,很像上海南京路,但是大气一些。望得差不多了,就搭车回去。

第四天,终于要离开了。有些不舍,也抱着必回的决心。从西单坐上大巴,朝机场进发。北京城真是大得令人绝望,车道很少低于三车的,马路对面看看很近的房子,走过去却要好久,因为要找天桥。城市大气空阔,有点像上海浦东新区。难怪北京人爱买车呢,这没车不方便呀!再说也有的是容下车的地方。不过轨道交通还是要跟上,北京的地铁太少啦!

短短二日游自在惬意,一个人暴走的滋味其实蛮好的。下回来京得把天坛和长城补上,我心中的北京就接近完美了。

受不住魂牵梦萦的缠绕,终于在八月底的假期中又去了北京。

上回去只玩了两天,觉得实在不过瘾。脑子里总盘旋着天坛、长城,于是下定决心,在年内重访。趁有五天假,订了机票,订了旅店,背上背包就去了。

这次也是一个人。第一天到京,去旅馆放下包,就直奔天坛。这本是上次就该去的地方。天气还是有点热,不过比上海好些。到了天坛,按计划沿中轴线游览。看了环丘、皇穹宇、祈年殿,遗憾的是回音壁在修,没能体验一番隔墙对话的神奇。此外还看了中轴线西边的神乐署,果然要走很长一段路才到,还是没遮没拦的。全当美黑啦。不过那里到处是苍松翠柏,有点像陵园,环境好得没话说。

出了祈年殿景区,在长廊处碰到一个很有趣的景象:一群老人在演奏乐器,而一个小女孩和着乐声在翩翩起舞。一位老人还逗那小女孩,问她很多问题,小女孩天真的回答使人忍俊不禁。之后伴奏舞蹈又开始了,老人奏得尽兴,小孩跳得开心,可谓各有所乐。后来我又在公园内发现好几个“老年演奏团”,想来这儿真是个市井百姓消闲凑趣的好地方。

第二站是国子监。说也巧,天坛东门有直达的车,正好不费事到目的地。下车后看到车站附近全是香火店,原来雍和宫在这里。拐过一个路口,就看到“成贤街”的牌坊了。这条路就叫“国子监街”。不宽,很幽静,两旁都是旧旧的房子,间或夹着一两家个性小店和酒吧。国子监我只在门口匆匆望了一眼,因为已错过开放时间了。不过在这样古色古香又带着书卷气的小街上散散步,不已经是绝好的享受吗?

晚上我去了王府井,这回从北头逛起。终于看到了导游书上介绍的教堂,感觉比徐家汇的那个要小。又去了小吃街,还是那样热闹,带京味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很好听,而且听了就让人食欲大好。这回我拍了一段录象,永久记录下王府井的缤纷美味。后来还去了皇城根遗址公园,其实就是个很普通的街心花园,但是很长。我是不可能走完全程了,看了一段,正好瞧见有公共汽车站,跳上车就回了旅店。

第二天的游览内容很简单,就是长城。不愿去人山人海的八达岭凑热闹,我选择了相对偏僻但是风景优美的慕田峪长城。

上了916路车才知道原来916并不直达长城,还要换乘中巴车。我一个人坐贵了些,幸好同车还有两个人去长城,我们下车后就顺理成章地一起拼车去了。每人十元,还可以。

上了缆车,长城渐渐清晰地进入了我的眼帘。以前只有在图片里见到的雄伟景象如今就在眼前,心里的激动不言而喻。我终于成“好汉”了!长城建在山顶上,两边都望不到头。而且有分叉,原来这就是所谓的“支长城”。游人能参观的只是其中一小段,当然对我来说,一小段也能走上半天了。

慕田峪游人果然很少,而且90%都是老外。悠闲信步于长城上,烈日下汗流浃背,可一到垛口处马上有凉爽的山风吹来,吹久了还有点冷呢。站在垛口吹风,同时放眼远眺,绵延山谷尽收眼底,一股指点江山的豪迈之情油然而生。“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想当年壮士们在此驻守抗敌,大概就是这种心情吧!

长城上每隔几百米都会有一个碉楼,现今它们在夏季最实用的功能就是:遮阴。在太阳下走一阵热得不行,正好躲进碉堡乘凉休息。站在风口,那个叫凉快呀,不出几分钟,身上的汗全干。再吹下去就要流鼻涕了。多亏了它们,游人在夏天走长城也不会晒得中暑。

长城的景致虽然单一,但很入照。照相机随便摆,拍出的效果都跟明信片一样。而且慕田峪这段据说在长城中算比较陡的,走起来是挺累,可很适合留影。前面长城像条龙一样爬上高高的山头,拍出来特别有气势,也令游人更有继续往前的征服欲望。

花了一个小时,我终于从索道走到了缆车处。在一株大树下喘息片刻,我试着从缆车道下山。无奈被告知购买的票只限索道用,只能再原路返回,顺便把长城再游一遍。这样也算瞧个彻底了。在山脚下吃了碗泡面喝了罐咖啡,准备回市区。出了点情况,和我一同打车来的两人在说好的时间没有下山,于是我只能一个人回去了。车费当然也一个人出,25元。呵呵,这时便体现出了一个人玩的坏处。

慕田峪比我想象的近,回到市区还不很晚。但我也想不出晚上再去哪,还是早早回旅馆休息。

第三天去的都算小景点。那天北京降温了,很凉快,是个旅游的好天气。

第一站是现代文学馆。参观的人很少,有点出乎我意料。看到了许多作家的手稿,最深的印象就是:怎么著名作家的稿子都是涂涂改改,乱糟糟的?还不如我中学时的作文本呢!看来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形式只是其次。

第二站是老舍纪念馆,在一个僻静的小胡同里。老舍故居是个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一进式,中间绿地里还种了些花花草草,和两棵高大的柿子树,我抬头看都能隐约瞧见树杈中青色的柿子呢!心想住在这样的地方该多舒服呀!养狗就更合适了,家里的“拉斐尔”非开心死不可。

之后去了北海。北海比颐和园可小多了,也是有山有湖,湖里盛开的荷花引来一个法国人极致的赞美,它的确很漂亮,甚至有点像假的了。南门处的团城以前是太液池中的一个小岛,如今成为北海公园的一个景区。白塔醒目地矗立在公园中央,记得小学里“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用的插图就是以它为背景的。亲眼看到,觉得比书上更加漂亮。琼华岛上的很多建筑在修,渡船也没能坐上,只好从东岸绕。幸好并不远,二十来分钟就到了北门。接着向西走,看了九龙壁、大西天等景点,感觉像颐和园,但更紧凑。一路上看到许多非游客的本地市民也在北海内游憩,使北海更加像一个普通的城市公园,而非皇家园林了。

傍晚又去什刹海绕了绕,夕阳下的后海美极了,和晚上又是迥然不同的情致。不过因身体原因,我没在那久留。就把瞬间美妙的感觉化为永恒吧!

最后一天,下午就要搭机回上海了,我原定上午是去民族文化宫看民族文化展,可到那里什么也没见着,估计是不对外开放。于是转头去了天安门城楼。我的北京之行以天安门为起点,也让它为这次“北漂”划上一个完满的句号吧。站在城楼上,体验到了当年国家领导观看阅兵式的视角与心情。那一刻,仿佛全中国都缩小到了天安门广场,觉得自己都有种指点江山的冲动。

离开“祖国的心脏”,我这次旅行算功德圆满了。不过最后还要记录下一个小教训:我原以为机场大巴一小时便能到机场,孰料事实上要一个半小时多。所以当赶到停车处时被告知已来不及了,不得已打小车前往。那人竟要收150,后悔啊!早知这样,早点来不就行了?只怪自己想当然,多花的钱,全当买教训了。这不就是典型的超额运费吗?

经过这次旅行,我得有一阵不想外出了。玩够了,也该收收心。在外面,到了晚上一个人在旅馆里无聊地看电视,就会想家人。我喜欢旅游,不假,但这最终只能作为生活的调剂,家里的柴米油盐才是主流。一个人在外行走的滋味很潇洒,可时间长了会觉得孤单。这便是事物的两面。希望下回行走天涯,有他陪伴。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一回生,二回熟的北京游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136828-1.html
本文关键词:一回生,二回熟的北京游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