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安全因素,一直习惯于自由行的我,这次破天荒的选择了跟团游,春秋的网上报名挺方便也挺实惠的,丝绸之路+天池+喀纳斯的双飞8日游,配上6030的网上定购价,还算是比较格算的。而且,原本想象中的食宿差的问题一点儿都没出现过。所以这次新疆行让我改变了对国内旅游的一些看法。同时,由于这次新疆行的发团日期是星期一,历时八天的行程可能使很多准备出行的人认为不能很好的利用双休日,因此选择我们这个团的人并不多,只有10个人,所以从规模上讲属于小团,于是在这次旅行中,我和好朋友体会到了小团的优势。 以下是具体行程: 第一天:上海~兰州,晚上兰州火车去嘉峪关。兰州有史以来便是中原的一个大城市,以前对兰州的记忆仅限于兰州拉面和那个小舅舅大学毕业分配时去的化工城,但是这次仅仅几小时的逗留,却让我对兰州有了更立体的印象。除了黄河母亲像和黄河大桥外,我们还见到了独具兰州特色的羊皮筏子。PS:在兰州的屈臣士买了保湿喷雾,这两瓶喷雾在日后的行程中作用可大了! 第二天:早抵嘉峪关,游览完毕后至敦煌阳关大酒店住宿。作为万里长城的尽头,嘉峪关在我的印象中仅仅是沙漠中孤单矗立的城墙和烽火台,亲身到达以后,却发现嘉峪关和长城第一关的山海关有几分相似,只是更多了份在大漠中心凸显的雄壮。在嘉峪关外,我还有生以来第一次骑上了骆驼,^_^。骆驼真是温顺的动物,光看那张脸,就觉得它和蔼了。从嘉峪关去敦煌路程还是挺长的,到了敦煌已经是晚饭时分了。放完行李后,我和朋友决定出去逛逛,那时已是晚上8点多了,但由于经度的差异,敦煌依然还是夕阳初现,到处都是一副沿海城市的午后景象。沙洲夜市可能是敦煌的一大亮点,那一眼望去的大排档桌椅和沿街的一个个烤羊肉的摊位,无一不使我们即使吃过晚饭还馋涎欲滴。于是,找了个座,我和朋友也体验了一下敦煌的惬意和悠闲。 第三天:早上鸣沙山月牙泉,下午莫高窟小雷音寺,晚火车赴吐鲁番。本来不知道鸣沙山月牙泉的,但是飞儿乐队的一首独具西域味道的《月牙湾》,让我对月牙泉充满了期待。前往鸣沙山滑沙的途中,全团成员一致选乘了自费金额最高但最有特色的交通工具——骆驼。一回生二回熟,跟着驼队一路前行,感觉自己就像以前丝绸之路上的商人,所不同的是,他们的行进是没有安全保障的冒险,而我们则仅仅是体验。滑沙的感觉没想象中刺激,但也算西域的一大特色吧。滑到沙山下,驼队又带着我们前往了传说中即将消失的沙漠奇景——月牙泉。面对由于被破坏了平衡而可能消失的那一湾池水,我们都很默契的选择了远观和留影。吃过午饭后,我们到达了被无数人称道为“世界艺术宝库”的莫高窟。由于历史原因,莫高窟有很多壁画收到了损害,如今对游客开放的是讲解员随机决定开放的8到10个洞窟,不能看全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有些遗憾,但考虑到对文物的保护,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参观过程中比较气愤的是知道那些壁画中被损坏的人脸主要是由于外国盗墓者为了得到贴在脸上的金子而损坏的。参观完莫高窟后,由于时间还早,我们去了小雷音寺,就是《西游记》中唐僧误入的那个。寺里有个居士在给大家作介绍,但由于导游的善意提醒,我们也仅仅是烧了高香后便离去了。晚饭过后,大家便早早登上了前往吐鲁番的火车。值得一提的是,敦煌的火车站很干净,堪比一般的机场候机楼。 第四天:早上到达吐鲁番,游览完交河故城、坎儿井、火焰山和葡萄沟后晚上驱车前往乌鲁木齐。早上8:20,尽管相对上海来说,当时吐鲁番太阳的高度顶多也就早晨六点的样子,但路上已是热得不可开交了。接我们的是个年轻的汉族男导游,戴着副板材眼镜,除了有点黑,第一眼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斯斯文文的大学生,之后在交谈中,得知他的确是今年刚刚从新疆农大本科毕业的。有时候觉得,导游这个职业对本科生来说可能太屈才了,但是这次的新疆之行,正是因为导游文化素质比较高的原因,一路上从文化和宗教以及民族历史入手,导游说了很多典故,使全团成员都感到非常尽兴。顶着烈日游遍交河故城后,大家去看了坎儿井,还得知正是因为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被贬发配到新疆,坎儿井才得以大力发展。在维族古村落里,大家看到了貌似窝头的新疆肥皂,也看到了美丽的维族小女孩,随后,经过几十分钟的戈壁,我们到了传说中的火焰山。还没进入景区,就看到了那一座在阳光下与众不同的发红的火焰山了,穿过地宫进入到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的世界最大温度计旁一看,发现当时吐鲁番的温度已是摄氏60余度了,感觉自己就像进了个烤箱,但还是硬着头皮爬上了干涸开裂的地面,感受到了悟空当时所受的煎熬(:P)。离开吐鲁番赶去吃饭的途中,团友提议尝尝地道的烤全羊的味道,于是导游开始联系,下午两点多的时候,我们赶到午饭地点,边欣赏新疆歌舞边品尝了价格昂贵,但味道鲜美的烤全羊,感觉现在想想还在怀念那股特别的味道。吐鲁番是个终年降水量仅 第五天:上午天山天池,然后乘了一下午的车子赶往布尔津。从我们住宿的银马大酒店出来,赶往天山耗时并不长。天山天池是大部分人对新疆的最初印象,从山水的角度讲那里可算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尤其是向远处看还能看到终年不化的阿尔泰山的雪山山峰。下了天山以后,我们沿着216国道一路驱车赶往布尔津,直到16:00才吃上中饭。但一路上的公路穿过了国家野生动物园,我们有幸看到了地球上仅存的野马物种——普氏野马,并幸运的看到了沙漠上的龙卷风,所以尽管那么晚才吃到了午饭却也未曾觉得很饿。在前往布尔津的途中,我们有幸亲历了本世纪中国的第一次日全食(由于纬度关系,我们见到的并非完全的全食,还留有一个月牙)。路上有做过“功课”的团友说,五彩滩不错,但不在我们的行程中,问导游我们能否也去看看,导游挺爽气的,一口就答应了,只是问大家收了30元一个人的油费,因为那段多绕的路还挺远的。傍晚时分(其实已经是21:00了),我们到达了五彩滩。五彩滩的主要景色便是夕阳西下时的雅丹地貌,雅丹即维吾尔族语,意思是险峻神奇美丽的黄土。堆据说雅丹地貌是干燥地区河湖相土状沉积物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垄脊和沟槽景观,而五彩滩的雅丹地貌和众所周知的魔鬼城不一样,因为中国唯一一条流向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正从滩边流过,所以形成了一边是绿树成荫,一边是不毛之地的奇景。太阳落山已经是22:00了,大家方才觉得有点累、有点饿了。所以继续折返回到布尔津,吃过晚饭后,入住布尔津旅游宾馆。 第六天:全天在喀纳斯游览。一早,我们便带着惺忪的睡眼踏上了去喀纳斯的旅程。尽管布尔津是离喀纳斯比较近的一个县城,但是就实际路程来说,还是很远的。我们8:00出发,10:00才进入喀纳斯的正门开始换乘区间车进入景区。喀纳斯的区间车很干净,是清一色的旅游空调大巴,每辆车配有一名讲解员,每到一个景点,随着讲解员的介绍,车速会略微放慢,这时所有游客都会齐刷刷的看向同一个地方。从车窗俯视卧龙湾、月亮湾和神仙湾不由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啧啧称奇。到达区间车的终点站后,由于接下来的进山公路开始变窄,所以大家又换乘小巴进入能观看喀纳斯湖全景的观鱼亭景区。到了观鱼亭所在的山脚下,往高处望去,便是一路扶摇直上的依山而建的木台阶,导游说大约有1000多级,于是,团里的年轻人们开始整装待发(因为怕高山紫外线的辐射,又担心山路上风大,所以不能撑伞,所以大部分人都选择穿上长袖长裤带上严实的帽子,全副武装的登山,我更是“先知先觉”的带了条丝巾作防护)。随着大家气喘吁吁一步一个台阶的攀登,观鱼亭终于就在眼前了,可惜的是,由于那个亭子正在整修,所以大家无法登上山顶平台,只能在山势较高的地方俯瞰整个喀纳斯。看着那一池如染缸般的碧水,先前登山的辛苦仿佛一下子都没了。下山后,我们赶往游艇码头,近距离的欣赏喀纳斯的美丽。喀纳斯之所以出名,除了她的山水外,或许还有湖怪的因素。我们团里有一对父子,爸爸应该算是中年人了,但可能是个比较成功的生意人,孩子叫阿云,很小才三年级,但非常聪明活跃,也很懂事,很讨大家的喜欢,据说小孩子平时最大的乐趣是看书,从他平时的言谈举止中大家都不难发现他有着比一般同龄孩子广的多的知识面。在到达喀纳斯以后,阿云就开始兴奋的缠着导游跟他讲湖怪的事情,弄得大家都对湖怪产生了兴趣。喀纳斯的湖怪近年来听说只有一个北京游客看到过,也有人分析,那可能是一条长年生活在湖中的大红鱼,当然咯,不论怎样,传说毕竟是传说,我们是不会见到湖怪的,但是仅在喀纳斯湖中畅游,欣赏那一路如画的风景,已经让大家乐不思蜀了。下午两点,下船后,大家前往景区内的自助餐厅就餐,就餐过程中,对于下午和后面一天的行程,大家开始各抒己见,有人说要下午去景区内的巴哈巴,因为那里是中国最西北的一个村落,有着西北第一哨和第5号界碑,也是一篇依然维持着原始生活方式的处女地,也有人说要去玩橡皮艇漂流,因为在喀纳斯,河流的湍急程度会因为地势变化,给人与众不同的刺激感受;关于第二天的行程,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去禾木,那个并不在我们行程中,但据说比喀纳斯更美的地方。最后,大部分团员输给了体力,下午更多的人决定深入到先前在车上俯瞰过的卧龙湾等景点,更轻松的游览一番,而我和朋友,觉得既然不远千里到了新疆,应该到祖国的最西北端去看看,所以,拖着导游陪我们去了白哈巴。尽管是在景区内的,但是到白哈巴的一个来回也要近3个小时,出景区的区间车晚上八点以后就没有了,所以我们风风火火的赶到开往巴哈巴的区间车枢纽站,上交了自己的身份证,办理边检证明,大约17:00踏上了去往西北第一村的小巴。可能因为人迹罕至的缘故,沿途的风景,比之区间车进入喀纳斯湖景区的那一段路程来说,更多了份原始的美丽。我们如愿看到了西北第一哨,也到了界碑前留影,看着对面山头的哈萨克斯坦哨所,我不禁兴奋——自己已然从中国大陆最东面的上海,到达了国家的最西北。在白哈巴村的邮局,我给爸爸妈妈寄了张名信片,由于要往回赶路,因此未去到白哈巴的民居内看看他们的生活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回到喀纳斯,正赶上景区的末班车,出了景区后,我们就到达了紧邻景区的丽景山庄修整。因为在山里的缘故,所以太阳一下山,抬头便能看到很多星星,天空也显得特别沉静,坐在山庄的平台上,感觉精神无比放松。(由于在山里,晚上很凉快,所以景区附近的宾馆都是没有空调的标房,但除了用电热水器稍显不方便外,总体来说,还是很干净舒适的。) 第七天:白天游览禾木,晚上赶往克拉玛依,沿途游览乌尔禾魔鬼城。很多热爱摄影的人说到新疆都会提到禾木这个中国西部最美的村庄。所以,我们将原本在喀纳斯的两天的行程压缩到了前面一天。在喀纳斯景区边住宿,能极大的感受到新疆日夜温差之巨大,早晨起来,尽管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但一出门还是被十度左右的气温冻得哆嗦起来。随着车子徐徐开出景区,太阳也慢慢升起,大地开始回暖了。到达禾木的时候,是上午10:00左右,迎接大家是那一个童话般的世外桃源,整个村子的房子都是由原木、草和黏土搭建起来的。放眼望去,相当的原始,用比较时髦的话说就是相当的环保。村子里的路没有修成水泥地,依然是混杂着牛马粪便味道的沃土,大家边小心翼翼的走在路上,边开着玩笑“千万不要踩到地雷(巴巴雷)”。不紧不慢中,我们登上了一个胡杨林边地势较高的山头。往下看,是禾木村的全景,抬头看是蔚蓝的天空,间或夹杂着几丝薄纱般的白云,偶而还能看见一只雄鹰从更远处的山头飞来,并在上空盘旋。用美丽已经不能将禾木的景色完全描述了,唯有亲身感受才能体会她的纯净和悠然。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和白哈巴一样,禾木村的是蒙古族的一支——图瓦人的主要聚居地,在青山绿水旁,蓝天白云下生活的图瓦人,有着与世无争的纯朴。我们有幸进入到一家蒙古人家进行家访,期间,有位芳龄22岁的图瓦姑娘给为我们作了禾木的详细介绍。喝了马奶酒,品尝了各种独具西域特色的奶制品后,大家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禾木,途中遇到了一大群煞是可爱的大尾巴羊挡住了我们下山的去路,最后在牧羊人的驱赶下,羊群被赶上了公路边的山坡上,我们才得以继续前进。接下来沿着217国道往乌尔禾赶路,又是一路的戈壁。下午17:00点在一个水库旁的就餐点,我们吃了顿午饭,其中的荤菜以河鱼为主,颇有些农家菜的野趣。由于需要在日落前赶到魔鬼城,所以,我们没有过多担搁就直奔乌尔禾了。21:30,太阳还在西边的天空中悬着,我们赶到魔鬼城的门口,却遇到了铁将军把门,还好导游比较机灵,和景区保安一番交涉后,保安允许我们的车直接开进景区,由此,我们还因祸得福般的欣赏到了落日时分魔鬼城的诡异。从魔鬼城绕出以后,大家似乎有些累了,只有司机一个人还保持着清醒向克拉玛依(我们最后一天住宿的地方)进发。由于担心司机也像大家一样开始不由自主的瞌睡,我从小巴的最后一排坐到了最前排副驾驶的位子,开始与导游和司机聊天,我们谈了很多,其中比较多的是说到了克拉玛依的那场大火。导游很诧异我对于当时那个事件的了解程度,可能在本地人看来,家丑不可外扬,那个事件应该不被世人所了解吧。子夜时分,我们总算到达了西北最大的石油城。 第八天:从克市返回乌市,搭乘晚上的航班回上海。或许是舟车劳顿,或许是水土不服,旅程的最后一天,一路上团员们的话都不多。到了乌市以后,除了我和朋友还有些意犹未尽外,很多人已经准备直奔大巴扎买好纪念品登机了。在大巴扎的边上有个酸奶铺,我和朋友看到了冰柜中放着的新鲜酸奶了,当即饶有兴致的开始品尝起地道的当地原味酸奶,同时也没忘尝了尝味道醇香的伽师瓜。随后,我们来到大巴扎对面的大清真寺,想碰碰运气看看能否进去参观。碰到了一个清真寺看门的维族人。那人倒也爽气,收了我们一人10元的小费后就让我们穿上长褂戴上鞋套进入到清真寺内部参观了。硕大的一个清真寺大厅,混杂着些火车站独有的气味,感觉气氛有些压抑,也不准拍照,我们不敢过久逗留,于是匆匆看了一眼后,就退出来了。大巴扎逛了一圈后,大家都有些收获,由于上午南疆发生了武警遭袭的事件,大家都有些担心,于是早早的就往机场赶了。到达机场后,被告知,我们回去的航班是春秋航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