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楼兰古城遗址位于若羌县境内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人迹罕至,环境异常的荒凉、凶险。然而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世纪楼兰就是西域最繁华的地区之一,古楼兰国有人口14000余,士兵近3000,真可谓是一泱泱大国。古楼兰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扼东西交通的门户,是汉王朝进入西域的桥头堡。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楼兰古城有着极盛一时的历史和灿烂的绿洲文化。奇怪的是,声名显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旺了五六百年以后,却史不记载,传不列名,突然销声匿迹了。7世纪时,唐玄戕取经归来,看到楼兰国“城廊岿然,人烟断绝”,其萧条之景,使人顿生沧海桑田之感慨! 1900年3月27日,傍晚,塔克拉玛干沙漠。一个白人老头和几名向导、几头骆驼在缓慢地行走着,夕阳下,他们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很长。沿着古塔里木河的河道,他们想寻找行踪不定的罗布泊,在太阳落下的时候,他们终于来到了一个土岗上。这时,糟糕的事情发生了,白人老头发现骆驼身上的水袋在漏水,所剩的用水已经寥寥无几。祸不单行,向导发现他们落脚必须用的铁铲也丢失了。老头决定,所有人员立刻就地休整,向导独自返回寻找铁铲。行进中,独行的向导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古城的城墙、街道、房屋,甚至还有烽火台。向导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使劲揉了揉眼睛,才敢确定这一切并不是幻觉。他立刻返回把这个发现告诉了老头。老头异常兴奋,他们循着向导的指引,再次来到了那一片古城。由于没有了水,匆匆查看后他们就离开了,第二年他们又按照原路回到了这里,进行了大量发掘。老头根据当地出土的佉卢文简牍“kroraina”一词,推定古城名为楼兰。 各国探险队在楼兰古城及罗布泊地区发掘出的文物数量之丰富、价值之大,震惊了全世界。这里出土了各个时代的石器、木器、陶器、铜器、玻璃制品、古钱币等等,品种极其繁多,历史久远。在各种出土文物中,楼兰古城出土的汉锦和晋代手抄《战国策》最为珍贵。汉锦大约制作于公元1—2世纪,做工精细,色彩绚丽,并绣有文字,如“延年益寿”、“昌乐光明”、“延年益寿宜子孙”等吉祥字样。这里发掘出的晋代手抄字纸,比欧洲人最早的纸张都要早六百余年。在出土的文物中,还发现了西晋时期西域长史李柏写给焉耆王的信件,即“李柏文书”。以斯文·赫定为代表的探险家们,盛赞楼兰是一个湮没在“沙漠中的宝地”,是遗落在历史角落的“博物馆”,是“东方的庞贝城”。 城中的建筑物使用的梁柱都是长10米、直径为60厘米左右的大木头,一些建筑的宽厚牢实的墙壁仍然完好地保存下来了。在那里,他们挖出了神采奕奕的佛像,找到了古代的货币、陶器,发现了36张写有文字的纸片和100多块竹简以及绘有图案的美丽的丝绸碎片,还发现了叙利亚生产的精致的玻璃器具和来自古波斯国的狮型器皿。由此可以想到,当年的楼兰王国的宫殿以及其他一些建筑是多么的宏伟。人们把这往昔的辉煌叫做“东方的庞贝”。在城中还发现了水渠的痕迹,这水渠一直向罗布泊流去,渠旁有干枯的胡树杨,树干的直径都在1米以上,可见当年的古城是一座绿树如荫、风景秀丽的城市。另外,在一座土堆旁还发现了一个古墓,墓中有具少女的干尸,她头戴一顶披中似的“毛线”风雪帽,下穿牛皮裤和牛皮鞋,身旁放着一个用友草编的鱼篓,显然是一个劳动少女。 这里,曾是南北丝绸之路的交汇处。一潭汪碧,孕育出富饶的绿洲,熙攘的人群来自他乡和异国,那遍身罗绮的人们在金乌下活跃﹑鲜动。人们把这往昔的辉煌叫做“东方的庞贝”。是啊,“东方的庞贝”,它就和“庞贝”一样,只留下了寂静荒芜的心之沙漠。古楼兰的废墟,使我想到了圆明园的废墟。前者为自毁环境,自毁自灭;后者为异族入侵,纵火焚毁——两者的毁灭功能,不都是一样吗!——比较起来,前者尤甚于后者!猎猎风声中,我似乎听见了坎坎伐木的撞击声,还在继续震响。平沙莽莽中,我又似乎看见了洞庭、太湖、滇池的湖面,均在日益萎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