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开始了丽江-香格里拉之旅。 清晨8点半,携带随身行李在束河古镇牌楼前上了前来接我的旅行车。导游是个藏族小伙子,名叫罗布顿珠,肤色黝黑透亮,一身藏袍,腰挂藏刀,普通话说得不错;司机也是一位藏族汉子,顿珠说叫他扎西师傅即可。从束河到丽江古城,差不多9点半以后,客人终于都到齐了,顿珠便带着我们上路了。 一路上,顿珠讲起了自己的故事:他是中甸藏区的穷孩子,家庭也很贫困。15岁那年,当地政府要求孩子们都要去读书,否则就要罚款2万元。为了不受罚,奶奶执意叫顿珠去读小学。“可是我已经15岁了,其他孩子只有我腰那么高”顿珠说,“老师看上去都比我小。”勉强念了4年后,顿珠终于辍学了,自己偷偷逃到昆明打工去了。身上只有200块钱、也不会说汉语的顿珠没有找到工作、钱却很快用完了。困顿之际,一个浙江老板收留了他,给了他一份搬运猪头的工作。打工期间,顿珠学会了普通话。2003年,随着香格里拉旅游开发,顿珠参加了当地导游的招聘考试并且获得了面试第一的好成绩,从此这个藏族放牛娃就当上了家乡的导游,他的人生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顿珠还介绍了晚间的藏民家访自费项目,教给大家藏民拉歌的喝彩用语:“呀梭呀梭呀呀梭”!教给大家藏民的祝福语“扎西德勒”!教给大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祝词“扎西梭扎西梭扎西吧梭!又西梭又西梭又勒佳巴梭”!而当大家念成“炸厕所炸了七八所”、“用厕所用了加把锁”时,车厢里便是一阵开心的大笑。 听着顿珠的故事,学着藏民的话语,很快就到了“长江第一湾”景区。停车远眺,江湾依稀,却由于观看位置的角度和高度都不合适,根本看不出著名的金沙江“U字型”大拐弯。顿珠说,这个大回环只有在飞机上才能看完全。 进入虎眺峡风景区,我们就下车步行登山观景了。拾级而上,山路上摆放着简易的摊位,出售水果和药材、首饰等,上山下山都有轿夫招呼游人乘轿省得费力攀登。我们进去是从上往下行,可供赏景留影之处多搭建有观景平台。越往下走,越觉山高峡深。耳畔早已传来急流飞湍的轰鸣。
由平滩而成激流,缘于两山夹峙。金沙江经过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后,冲开了玉龙、哈巴两座雪山的狭窄通道,飞流急下。虎眺峡正是两山间最狭窄处。峡口处有巨石耸立,相传曾有人目睹猛虎从江边跃上巨石奔入对岸山林,故而成名。站在虎眺峡上端看下去,只见峡口乱石嶙峋,形状各异,虎跳石位于骤然束紧的峡谷之中,飞奔的江水从巨石刀劈斧凿般的岩壁和顶部漫过,水花四溅,声若雷鸣,景象十分壮观。
下午1点钟离开了虎眺峡,在镇上吃了午饭后继续行车,不久就进入了香格里拉中甸县城。顿珠将带着我们走过一条商业街,来到了市中心的大佛寺广场。寺庙的金顶在午后阳光照射下发出眩目的光辉。寺庙侧面为红军长征纪念馆,作为无神论者的红军战士和虔心礼佛的寺庙僧侣竟然相伴左右,顿珠说:在藏民心中,共产党毛主席都是活佛。 大佛寺以一座重达16吨的巨大镏金转经筒而闻名。从广场看上去,矗立在寺旁山坡上的转经筒高大雄伟,通体金黄,上面铸有浮雕状的经文、花卉等图案,纹饰精美。转经筒的底部是一圈环形扶手,估计内置滑轮,大约要6个人同时发力才能将其推动旋转。顿珠告知:必须顺时针方向转动,只能转动3圈,就可以祈运。我也推着大金筒转了3圈,还绕着寺庙的围墙走了一圈,看到了山后面的民居景观。
是日傍晚,随车前往号称“小布达拉宫”的松赞林寺。我们没有进入,只是在对面的高坡上远望那一片寺庙和民居构成的高低错落的建筑群,甚是壮观。
入夜,我们在顿珠的安排下来到藏民家中做客。进门接受了哈达,并将青稞酒一饮而尽。二楼的木屋大厅内,地上围着一圈低桌和矮凳,桌上摆放着酥油茶、油炸酥果、青稞粒、干奶酪、青稞炒面等小吃食品,一群年轻的藏族男女歌之舞之,随后就有大盆大盆的牦牛烤肉端了上来,姑娘和小伙子们开始依次敬酒。最后,大家乘兴下楼,在楼下的院里子点燃篝火,伴着天空皎洁的星月,尽情欢跳…… 这就是充满异域风情的香格里拉之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