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忆丽江

2016-1-21 00:00| 查看: 73|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我爱丽江的夜晚 串串红红的灯笼
我们纵情歌唱 快乐简单
我爱丽江的清晨 小桥流水
一米阳光 洒落在涂抹了油脂一般的青石路上
天使掠过头顶 飞向远方......

2005年6月1日,我们一行六人来到这梦开始的地方--丽江。一下飞机便感到这里的天高而蓝,白云依绕在青山和大地之间,远处是层层的山脉,延绵不绝,近处是绿色的麦田,泛着夕阳洒下的点点余光。经过半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大研古镇,下踏在古城里的瑞和园--一座离四方街不远,闹中取静的精致客栈。踏上客栈二楼的回廊,古城的夜景印入眼帘:天上星光闪烁,城里灯火璀璨。我们放下行李,走近古城的四方街,这里人流攒动,歌声荡漾。临街有座名叫“科贡坊”的餐馆酒吧,据说这原来是纳西族第一个进士牵头修建的建筑。我们点了一些丽江粑粑、鸡豆凉粉和粥,开始品尝梦里追寻的生活.....夜晚的古城是迷人的,小小的巷子,窄窄的河流,红红的灯笼,延河摆开的两道桌椅,围坐着来自四方的游人,聊天歌唱,生命中最快乐的气息弥漫在古城的夜色里......

第二天清晨,当一缕阳光透过木窗,斑驳地洒在温柔的床上,我们象清晨的小鸟,欲展翅飞翔。今天我们打算先去看一看白沙壁画,领略一下纳西族的宗教,这个宗教的显著特征是能够兼并包容,它将佛教、道教和喇嘛教中的故事完美的揉和在一个画面,充分体现了纳西文化的宽容与大度。走出壁画,来到白沙镇,这里居住的是一些纳西人家,街上的老人穿着“披星戴月”。我和捷走进其中一家,院子宽敞而洁净,正屋的屋檐下挂着一串串金黄的玉米和火红的辣椒,一旁堆放着一捆捆芬芳的麦秆,散发着浓郁的田园气息。街上还有一支乐队,演奏着村里的纳西古乐。

经过一片麦田,我们来到束河,这里也有小桥流水,但是没有大研古镇的繁华,这里的家家户户门前摆着鲜花,店铺临街敞开。走过束河新镇便来到古镇,这里也有四方街,大石桥,据说这才是真正茶马古道开始的地方。我开始寻找网上看到的那家“壹餐厅”,就在打算放弃之时,捷跑来告诉我,就在前面不远处的大石桥下。见着了餐厅老板小曹--一个在上海工作过的女孩还有她的老公,当他们得知我们慕名而来时,显得非常高兴。我们临街而坐,流水就在脚下,装着啤酒和饮料的竹篓悬挂在清澈冰凉的流水里。远处是一片农田,空气清新,忍不住多吸了两下。点了著名的黄闷鸡、铜锣饭还有炒青菜,我们开始闲聊、喂狗。我问小曹:“能不能尝一下农家田里的青菜?”她微笑着说:“当然可以啊!”我们喜出望外,三个城里的女孩奔向田园,亲手摘下自己中意的青菜,一旁三个男士不停地为我们摄下田园劳作的画面。手捧菜篮来到河边,顺着河水开始仔细地洗,冰凉的河水流过指尖,冲洗着手心里嫩绿的青菜,真是难得的体验!餐后,还不打算上路,一辆拖拉机停在不远处,佳和颖跳上车,做起了摩登的拖拉机女郎......

走出束河,我们来到丽江古城以北的黑龙潭公园,这里风景如画,背靠着玉龙雪山,一潭绿水,稠得难以化开。在黑龙潭里,我们遇见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道长,他穿着古老的纳西服饰,戴着头冠,跟我们聊起纳西人祭祀的仪式以及琴棋书画。和他合了一张影,不索分纹,握手道别......

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太阳还没有下山的意思,我提议去拉市海,一个网上曾被数次提到过的地方。盘山经过20多分钟的路程,突然眼前一片开阔,蓝天白云,青山绿草,一大片广袤的高原草甸和湖泊印入眼帘。几位马夫招呼我们骑马,跃上马背,驰骋在天地之间,畅快淋漓。多么难得啊,能够和自己心爱的伴侣并驾齐驱,在草原上,在阳光下。夕阳的光辉照在一张生动的脸上,长发随风舞动,此景,永远被定格了。马夫不断向我们介绍养马的经历,他养的三匹马都被我和捷骑过了,跑得最快的是“小黑”,胆小而又一颠一颠的是“小林”,还有最小最有前途的“姜冲”。我们和牧马人一边聊着,一边体验在马背上的生活。起风了,夕阳的余辉抚摸着这片草甸和湖泊,留一张合影吧,带回去回味一番马背上的欢乐时光......

车回城里,我们留下司机与我们一道用餐,司机是一位腼腆的四川小伙,原本只打算租他的车从古城到白沙,居然一路让他陪我们至拉市海。是什么驱使的呢?是他的憨态和懒散,因为憨,所以没有多收我们钱;因为懒,所以我们在游玩的时候,他能在一旁酣然入睡,等待我们归来。

2005年6月3日,今天我们打算去去玉龙雪山,一清早,波已给我们买好了早点,放在各家门外的小桌上,幸福地用完餐后,我们便出发了。我们先去玉水山寨和东巴神园,在东巴神话中,“署”就是自然,署和人原本就是亲兄弟,纳西族的祭署仪式其实就表达了古人对自然的崇拜,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意识。

离开山寨和神园,来到圣洁无瑕的玉龙雪山,巍峨的玉龙雪山高耸在蓝天的尽头,白色的云常常笼罩在她的周围,在丽江人的心中,玉龙雪山是一座圣山,她的圣洁与擎天具有一种象征的意义。千百年来关于她的传说总和宇宙洪洪以及生命起源联系在一起,或雨或雪,或风或云,人们解释自然乃至臣服自然,都无不把他作为膜拜的对象。没有人怀疑玉龙可以“创世纪”,也没有人不把玉龙雪山当作神明来朝拜,祖祖辈辈居住在玉龙雪山脚下的纳西族最了解她,他们将玉龙雪山视为自己心中的神圣,并且虔诚地认定玉龙雪山就是恩泽他们子孙万代得以绵延的福祉。

当缆车一路向上,来到4506米的雪峰,放眼望去,脚下是皑皑的白雪,头顶是湛蓝的天宇,远处是巍峨耸立的冰川,近前是心心相印的伴侣......此处令我永生难忘!那终年不化的积雪冰川,全年的大部分时间都被云雾遮挡着,偶尔云开雾散,方能使人一睹她的芳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见得银装素裹的主峰--扇子陡的壮丽景色而激动不已的原因了。

在圣洁的玉龙雪山脚下,有一个玉湖村,村里有一座洛克故居,洛克是一位西方的地理学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便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了二十余年,记载了纳西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把它推荐给了全世界,引来无数的海外游人,寻找梦想中的家园。当我来到洛克故居,犹然起敬,一张单人木床,一只简陋的书桌,一把没有靠背的座椅,难道当年洛克就是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吗?站在二楼洛克先生的书桌旁,望着窗外,心想,一位西方的游侠,能在这样一个遥远古老的村落生活数十年,一定有一个被吸引的理由,也许就是这圣洁的雪山,古老的民族令他深深地倦恋。

在离玉湖村不远处,有一个玉湖,据说这里是土司的夏宫,这个湖泊面积不大,但是它的水来自于玉龙雪山的雪水融化而成,所以水质清澈见底,能看得到水草和鱼。这个景点的游人不多,仅管我们只有六人,景点还是派了一位导游向我们全面介绍玉湖和玉柱擎天。湖区的四周是参天的古树,导游告诉我们当年的洛克就在这里采集上千颗树种、花种作研究,尤其这里草药遍地,随便席地而坐,就能压倒十种以上。我感叹自然界对这片土地的厚爱,也许是因为纳西人崇尚天人合一而得到的回报吧。

傍晚,我们回到古城,今晚我们要欣赏著名的民族歌舞《丽水金沙》。第一场是柔情的水,美丽的傣族少女在晨暮的森林里向我们走来,阿娜多姿,可爱俏皮的孔雀与大象向我们颦颦招唤,华丽的蜡烛船带着我们驶向远方......第二场是雄伟的山,纳西族的棒棒会,人声鼎沸,棒棒的敲打意味着春节的结束,春耕的开始,接着是花傈族的赶猪调、藏族的织氆氇,还有黎族、白族、纳西族、普米族的小伙用不同的乐器找姑娘,风趣幽默,最后还是聪明的纳西族小伙儿抱得美人归。接着是各民族的火把节,白天祭祖斗牛、赛马、摔跤,夜晚火把如林,人流如潮,歌唱跳舞,通宵狂欢。第三场是震撼人心的情,美丽的泸沽湖旁,摩梭人夜访晨归,暮去朝还,过着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走婚习俗。最后一幕是殉情,当相爱的男女遭到父母的反对,便在伤心欲绝中殉情而死,死而化为风神的少女在玉龙雪山上营造了一个情人的天堂,没有苦难,没有苍老,无比美好的玉龙第三国。这场民族歌舞融入了现代的科技元素,灯光、布景、服饰、音响无不美伦美奂,令人赏心悦目。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夜晚,在这片轻歌曼舞中,我们走进心的旅程,领略着天人合一的万种风情。

走出《丽水金沙》的表演现场,回到丽江古城,暮色已晚,意犹未尽,来到小河旁著名的“缨花屋”,这里已人声鼎沸,磊已经为我们找好座位,刚一坐下,就受氛围所染,开始与对岸的游人一起歌唱。红红的灯光,粼粼的河水,映着我们兴奋的脸庞,眼里闪烁着快乐的光芒,那歌声发自肺腑,源于生命,快乐尽是如此简单,暂别城市的束缚与矜持,我们沉浸在冰雪消融的氛围里,这真是人间的天堂......

2005年6月4日,今天我们要去云南大理,一清早我们就出发了,三个半小时的车程,到达大理已是中午十一点,我们先坐马车去了三塔倒影公园,这里是看三塔倒影最佳的地理位置。平静的湖面倒影着三座白塔,静谧怡人。我们三个女孩穿上白族的服饰,戴上“风花雪月”,好好享受了一番白族少女的情怀。

坐着马车回到大理古城,在一家叫作“一壶春”的农家用饭,点了土鸡、猪手、南瓜尖、茄子等土菜,美美的尝了一顿农家菜。尤其是这只土鸡的味道实在鲜美,现在回想起来,还忍不住咽了几下唾液。

接着我们去了才村码头,打算游一下大理的洱海,远观一下苍山。游船在海面上驶过,波澜不惊。来到镜天阁,这里是很有影响的佛教胜地。著名的民间传说《望夫云》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里。天镜阁共有五层,每层都有一面镜子,据说是避邪用的。阁的正檐斗拱,翘角凌空,虽无临海之险,却再现了“遥临天外”的雄姿。观音阁里供奉着南海观音。这里是观赏苍山洱海,望夫云的最佳位置。

离开天镜阁,游船驶向金梭岛。此岛因其形状如梭而得名,岛上住着几百户白族渔家,据说这里过着男驾舟,女撒网,鱼满舱,虾满箩的渔岛生活。我们跟随热情好客的白族小姑娘来到白族村。在她们的盛情下,我们品尝了久负盛名的三道茶。这头道茶香味浓郁,苦中带涩,有烤茶的特殊馥郁,清心涤肠。第二道茶里盛着切成薄片的核桃仁、芝麻和红糖,此茶味甜气香,醊一口,顿使人眉舒眼笑,浑身舒畅。第三道的回味茶里放着少许烤香的乳扇、桂皮、米花和花椒,味甜中有苦,苦中有甜,还带着一丝麻辣的味道,可谓各味俱全。如果以此茶来喻人生,那就是先苦后甜,三回味的境界了。

离开金梭岛,我们回到才村码头,再回到大理古城,在洋人街开始淘心爱的小玩意,我看中两套用鸡血石做成的手链和项链,带回去留作一丝云南的记忆。

2005年6月5日,今天是丽江的最后一天了,清晨我起个大早,想在我的相册里留下静谧的丽江古城。我独自一人走在安静的青石路上。一缕阳光洒在古老的墙上,几声鸟啼,几声狗吠,还有木门吱吱呀呀开启的声音,街上晃动着早起的人们做早饭、买早点的身影,仿佛带我回到了童年石库门的场景。我在大石桥、四方街上采景,想起了那首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不过,清晨的阳光没让我陷入诗中的惆怅。不知不觉来到巷子深处的纳西人家,一位五十多岁的纳西阿姨正在院子里晒刚从林里采摘下来的青梅。我走进院子,轻轻地问她是否能让我照几张她家的庭院,她欣然答应。这是一个典型纳西风格的院落,“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尤其是照壁上的“福”字,在清晨几缕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七彩的光芒。善良纯朴的纳西阿姨还帮我照了一张,和我聊了一会儿家常,临走的时候,送了我一把青梅。扑鼻的清香一直让我带回了上海。

回到客栈,我们整理好行李,我和捷再次出门,这次我们要逛一下丽江著名的木府和万古楼。我们来到古楼,登高望远,远处巍峨耸立的玉龙雪山,近处如鲫鱼背似的古城屋顶,尽收眼底。忽见不远处的一片楼宇屋顶气度非凡,想必应该是木府了,一打听,果然不错。我们下了古楼,从古楼的一条道上来到了木府。木府是木氏土司的衙门和庭院。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来说,政治和文化的渗透总在表现者他不断蚕食的本能。这一点在木府门口的“忠义”牌坊上就能体现。据说,这“忠义”二字是明朝万历皇帝的手笔。与城中其他房屋相比,这座牌坊从门口看虽有气派,却并不扎眼,只是门前照壁上的两行字“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却挺耐人寻味。字是谁人所书,不太清楚,而这两句话却是来自徐霞客。看似不太显眼的木府,进得门去却别有洞天,一层层的屋宇令人目不暇接:端庄恢宏的议事厅氏土司办理正午的殿堂,庄重宏伟的万卷楼是木氏土司的藏书楼,还有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分别氏土司处理内务、宴请宾客、观赏歌舞的场所,还有位于古柏苍翠之中的三清殿,相传第十九世木曾老爷就在此修炼,得道成仙。整个木府集纳西族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与一体,堪称丽江纳西文化的大观园。走出木府,一回头,看见一座牌坊,上面写着“天雨流芳”,后来才知道,它的意思是“去读书吧”.......

已到中午,感觉饥肠辘辘。我们便在木府小吃一条街上点了云南米线、黄豆面等特色小吃。再逛一下古城的店铺,买下一本丽江的影集和一张葫芦丝、巴乌演奏的CD。再看一眼古城的店铺:精雕细刻的工艺木,仔细打磨的闪亮银器,清脆悦耳的布侬铃,还有风情各异的民族服饰…….我们即将作别韵味无穷的丽江古城。

在我写下这篇游记的时候,身边正翻开着那本丽江影集,耳畔响起云南葫芦丝、巴乌演奏的乐曲,品尝着纳西阿姨送给我的用青梅泡成的蜂蜜茶,清风拂过,传来布侬铃的清脆铃声,余音绕梁,闭起双眼,仿佛又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忆丽江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115029-1.html
本文关键词:忆丽江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