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贡山回到福贡,再赶回六库的途中,我们弯上了高黎贡山,去往片马。 每一次旅行,都始于期待;每一次期待,总是始于对地名的捉摸。念叨着片马这个名字,觉得真是好听——难道,真的曾有那么一片浩瀚如云的马儿? 后来才知道,片马的原住民茶山人是景颇族的一个支系,“片马”在景颇语中是“码板子的地方”的意思。 原来,片马不仅是中国在怒江唯一的省级口岸,也是一个伐木重镇。 在怒江沿线经常可以看到巨大的圆木,听说都是从高黎贡山那边的缅甸运过来的。 高黎贡山以原始森里著称。面包车载着我们爬上山去,越来越冷,渐渐的进入了冰雪世界,也看到了越来越多参天大树。 许多松树,都有黄山迎客松的感觉。阳光直接而强烈,但冰雪似乎并不那么容易融化。
清澈的蓝天下,又看到一棵棵美丽的树。 片马风雪丫口,回望身后的苍茫大地,心里的感慨难以言表。
翻过山去,是被冰雪覆盖的下山的路。看得到远处的雪山,也看到山谷里,有些大树上开着红色的花朵。虽然没能拍下照片,但我一直惦念着,那幽谷之中的美丽、神秘的花朵。
面包车的底盘太低,被厚而坚硬的冰雪卡住,我们只好下车推车。几番周折之后,终于通过被冰雪覆盖的路段,来到片马。
还没有下车,就感觉到,这似乎是一个诡异的小镇。街上到处是猜疑警惕的目光,让人害怕,以至于我端起相机时,都要十分小心。 这个蹲在我跟前的人,是我后来从上图中截取出来的。如果我当初就看清了他这样的目光,估计我根本就不敢拍这张照片。
原来,小小的片马,其实很不简单。因为伐木业的兴旺,这里有着几百家大大小小的企业,来自四川、江浙、福建等地以及云南其他地方的人很多,外来人口结构复杂,谋财害命的事情也时有发生……难道,是伐木业的有利可图,刺激了人们对于利益的纷争? 看到一篇名为《片马:放飞梦想的边陲小镇》的文章,把片马描述的很有趣:“在这里,大片大片的木材老板临时搭建的木房子,极像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笔下淘金时代的那些冒险家建立的美国西部小镇,充满着肮脏、机会和危险。这里的人们同样具备上个世纪美国西部小镇居民的一些特点——干活、赌钱、找女人和斗殴。每个第一次来到这里的人,都会感到激动和好奇……” 小镇上,最醒目的建筑,就是“怒江驼峰航线片马、抗英胜利纪念馆”。 片马的故事,除了木材,还有曾经的战争。这让我想起《中国国家地理》的《山河抗战》。 二战期间,日军侵占了缅甸,又切断了滇缅公路,阻断了同盟国运输抗战物资的陆路交通。为了继续支援中国运送抗战物资,中美两国并肩抗日,开辟了一条被称为“驼峰航线”的国际战略空运通道,投入飞机2000余架,在云南至印度汀江开辟了世界航空史上最惨烈的一条“死亡战线”,为中国抗日战场运送80余万吨军用物质,其间,共有609架飞机坠毁、近2000名飞行员牺牲。至今仍有许多坠机残骸散落在高黎贡山一带…… 1943年3月11日,一架中国航空公司的C-50型53号运输机,从昆明机场返回印度汀江,在飞越片马地区上空时,因气候恶劣和低气压的影响,坠入片马地区的茫茫原始森林之中。机组人员全部失踪, 包括机长(美国人福克斯)、副驾驶员(中国广东的谭宣)和报务员(中国香港的王国梁)。 三个星期后,“驼峰”飞行员在空中发现,53号飞机在片马丫口以南三英里的山峰森林中。但因日军侵占该地区,无法取得联系和救援。 “1944年10月,当中国军队收复了片马地区后,驼峰飞行人员福莱茄•汉克斯(曾在驼峰航线来回飞越900多次)和另外二名美国自愿人员组成探查队,乘C-47型飞机从昆明飞往保山机场,再转乘两架L-5小型飞机飞往怒江峡谷,在东岸的芒宽地区唯一能降机的芒允平稳降落。他们在中国军队和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渡过怒江,经过九天艰难困苦的徒步跋涉,到达沪水县古炭河地段高黎贡山上、距53号机坠落地大约只有一英里(1.609公里)的地方。因当时险峻的山林无路可行,必须用大刀开路,加上断水、断炊和疾病,再也无法前进一步,因而这次寻找福克斯的探查行动只好半途终止。汉克斯先生带着迷茫难解、终生的遗憾和沉重的心情离开了怒江峡谷。1945年12月离开云南回到美国。” 从纪念馆的大门进去后,看到一个厂房一样的建筑,里面展览着汉克斯1997年找到的飞机残骸。 展厅的门关着,看门的人也不在。听说参观需要门票十元。于是作罢。人们似乎对那些惨烈、悲壮的故事并不感兴趣,更没有多少人记得,曾有上千个美国人,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中国的天空。 面包车载着我们,沿着镇上的水泥路下去,到了一处检查站被拦下。我们说明来意后被放行,一个满脸稚气的小战士,带我们到与缅甸交界处的国门和界碑。 中国的国门还在重新修缮之中,边上堆砌着巨大的圆木。缅甸的国门上,写着“be friendship, be benefit”,让我怀疑是否有语法错误。缅甸国门外,彩旗飘飘。 国界边的地里,牛儿在吃草,不知道是中国的还是缅甸的。 停留没多久,我们原路返回,艰难的通过丫口附近的冰雪道路。 下山,一路赶回怒江边的六库,第一次怒江之行到此结束。 (更多照片和完整游记见http://trueaaron.blogc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