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竟然提前30分钟到站,列车员还催我们下车。凌晨2点20分,除了稀疏的路灯,整个城市都在梦中。经验中火车晚点是常事,数小时前我还与同伴说,不怕晚点,多晚些更好,这样我们可以在温暖的卧铺车厢里睡到天亮。现在倒好,不晚还提早,去景宁的头班汽车要6点30分开,还有4小时,这么冷的天上哪?嗨,全国的铁路都这么积极就好了,春运恐怕也不难了。幸好火车站候车室门开着,无人验票,我们一行十人算是有了个避风的地方。候车室空荡荡,气温很低,几个年轻人挡不住睡意像民工兄弟一样躺在椅子上睡了,虽然把所有衣服帽子都穿戴上,裹得像个木乃伊,但也不管用,还是冷得睡不着。这是我们初三到达丽水时的情景。 这次春节出行早在元旦前就开始策划了,当时自己的想法是不要走远,300~ 目的地选定后如何安排路线是个费神的事,初三到初五,在丽水三天,如何安排得既丰富有变化又顺畅少周折,是件不容易的事,问题是没有踏过点,全凭主观判断,误断的可能性很大。几经修改后确定行程这样:第一天玩景宁大漈古村,第二天访大源乡村,第三天沿云和湖徒步到紧水滩电站。其实大漈古村已远离湖区了,是一个正在开发的旅游点,所以选它是想为整个行程放一个保险点,因为后两天走的完全是未开发旅游的地方,效果无法保证,尤其是第二天在大源乡的活动,同伴多次问我,去那里看什么?我还真说不清楚,只是说走访一些山村吧,看看那里的人们,再多就说不上来了,甚至具体走哪几个村庄也不确定,因为除了地图上一个个小圆点外,没有更多的资料可供参考,但感觉告诉我,那里可能有戏。 戏剧性的是,事后大家议论,最有味道的竟还是第二天在大源乡的活动。那天一大早我们从大漈出来,在景宁包了辆九人座的江铃车前往云和湖渡口,给了司机地图他竟然还会迷路,不是我提醒或许他会把车一直开到邻县去,可见我们要去的地方偏僻,不过结果并不坏,我们因此开上了一条地图上没有的沿湖小路。“哇,好漂亮啊!”当车一拐,云和湖忽然出现在眼前,一车的人都情不自禁地叫起来。云和湖清澈宁静修长、群山倒映、小岛青翠像似上帝放在湖面上的绿棋子;湖湾千回百转,优美的曲线像似女人的腰和臀,我们眼睛猛一亮,心情豁然开朗起来。我想起了罗丹的雕塑《地中海》一个丰腴作仰卧悬浮状的熟女,云和湖与之相同的是优美,不同的是明媚而不是丰腴,是淑女而不是熟女。 云和湖给我们的惊喜更在后面。 湖上的渡船是那种载客十来人的小船,我们上的是一条限载12人的木质有蓬机动船,船老大见来了十个人,可是笔大生意,开心得不行,到了对岸还留了张土制名片给我们,结果他的船后来成了我们的坐骑,坐着它我们去库区深处游览,船在水面轻轻滑行,两岸景色变幻,感觉好的不得了。 感觉更好的是沿着溪流去探访大山里的村庄,天下着雨,一路前行,山坳、田野、松林、古桥,流水潺潺。沿途除了我们几乎无人,空气清新富氧,每次呼吸都像洗肺,哪儿的风景旅游点能与之相比?绝对没有这份宁静与自然。 我们先后到了两个村庄,一个叫田亩村,一个叫桃园坑。田亩村新建了村民活动室,路边隔不远就放有醒目的垃圾桶,家家户户都贴着大红对联,虽然村里房子大都是黑瓦泥墙,显得粗犷陈旧,但整个村子还是给人以整洁喜庆的印象。桃园坑更偏,人更少,各方面条件都不如田亩村,但我们在此次探访的路尽头还是发现了一个大院子,它是客家人住的老宅,像徽派民居一样有着高大的风火墙,但墙是黄泥垒的,宅子依山而建,天井一个套一个,每户人家是一个单元,但户户人家相通,雕梁画栋,高低错落,曲径通幽,古老的石阶,斑驳的老墙让人着迷。在这么深的山里有这么讲究的建筑组合真是出乎意料,虽然雨下个不停,我们依然兴奋得掏出相机照个不停,谁也不愿放弃这份的惊喜,直到相机进水罢工为止,就像跋涉了很久的探矿人忽然发现了宝藏一样欲罢难休。可惜天色近晚,返回的路还很长,不得已,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桃园坑。 感动我们的不止是美景,还有村民们的热情与好客。见到我们的每一个村民几乎都脸带微笑,经过的每一户人家都想请我们进去坐坐。在田亩村,一位大妈拉着小英的手久久不放,喜欢地一遍又一遍端详:“姑娘,还没吃饭吧?上我们家吃饭吧,啊?”在路边人家歇脚,主人又是让座又是倒水,还拿出碗来要给我们盛点心。在桃园坑老宅,大院里老老少少都出来看我们,大人小孩争着拿糖果糕饼给我们吃,还硬往我们手里塞自家种的柚子,不拿还不行。我们所到的每户人家都像来了贵客,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笑容,任由我们参观拍照问东问西。 久违了,这样的真诚和热情,相比城市里冷冷的铁门、铁窗和铁栅栏后面一双双警惕的眼睛,相比风景旅游点的小红旗、小喇叭与各色各样宰客陷阱,这里给人的感觉是真诚温暖得像天堂。哦,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这样的世界里? 我突然感到,我们在追求物质、金钱、财富,在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同时,是不是失去的太多?我们失去了普通人之间的信任、真诚与温情,我们总是生活在警惕、怀疑的环境中,总是告诫孩子不要相信陌生人,我们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哦,好痛苦!我不要做城市人,如果城市化意味着冷漠,退休后我一定要回到乡下去!我不知道到那时我能不能做到,但此刻我的心却在这样呼喊。 当天我们住在乡政府,那是靠山临湖观景极佳的一幢四层小楼。因为找不到旅馆,我们找乡政府值班人商量,他挺客气,整理出两间值班室给我们,我们男的一间,女的一间,拼床睡通铺,大家好像又回到了读书时下乡过集体生活的年代,充满了儿时的喜悦与回忆。 傍晚,我们坐在平台上,望着静静的湖面,一艘小汽船拖着长长的波浪线驶向天边,内心感受着从未有过的宁静。“这个地方夏天来休假一定很好,钓钓鱼什么的,湖里的鱼一定很肥吧。”一个伙伴这样说。 晚上值班的大师傅还真为我们烧了一条湖里的大花莲。“恩,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鱼耶!”几个伙伴一边频频举筷一边这样说。 在大源乡的一天,原是我行程设计中最没把握的一天,岂料最后竟成了最有趣,最有回味的一天,成了此行中的一大亮点,或许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驴友方式旅行的原因。 另两天的活动其实也不错。第一天大漈古村,雪花漈是它最大的卖点,可惜冬季枯水。所幸前一天下了场大雪,村庄、田野白皑皑一片,我们登雪道,赏雪景,打雪仗不亦悦乎。大漈虽说开发了旅游,但不收门票,除了我们也没几个游人。第三天是沿湖徒步 离开云和湖时,我看见路边的树丛中有一枝腊梅已爆出了淡淡的小黄花,一朵朵的,在萧飒中散发出春的气息。“春在溪头荠菜花。”脑子里忽然跳出一句古人的咏春诗,虽然腊梅与荠菜花不是一回事,但毕竟,春天来了,哦,真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