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古代移民社会——廿八都镇

2016-1-21 00:00| 查看: 795|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古代移民社会——廿八都镇

从沙县往回家的路,一直是沿着205国道开的。天阴阴的,在下小雨。过了福建段就进入浙江段,开过一段山路,路标上出现了“廿八都”字样,离开苏州大概还有400多公里,已经是下午3点多,离开沙县时气温是26度,此刻已经只有10度了。本来是要急着赶路,但是全家人在汽车上坡道上的左侧远远看到廿八都镇上冒出的高高的古建筑,决定还是走马观花地去看一看。因为,事先我们知道这个小镇有特色,但是还未被商业开发,所以我们情愿晚回家,也要去镇上转一圈。

春节小镇的安宁是我们想不到的,狭小的街道上,一侧是一户联一户的古建筑,一侧显然是六、七十年代造的旧房,电话和有线电视线在空中沿房而拉,房子有得已经改成小店铺,有买小杂品的,有理发的,那种在记忆中有过的用一个三角木架支撑洗头面盆的那种理发店,还有一座沿街满墙用杉木做成的旧房子,门柱上挂着一快长约2米多的牌子,上书“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镇畜牧兽医站”。看得出,这个小镇在经济发达的浙江地区算是十分落后的了。

那些古建筑显然是没有被刻意修复过。建筑的风格很是特别,有的象徽派,有的象浙派,有的象赣派,有的象闽派,还有一座房子的高墙典型的20年代上海一带的西洋派。这让我很好奇,走街窜巷。扛在三角架,在阴沉的光线中去寻找独特的民俗。许多建筑内都是有天井的,天井的四面都是二楼的房子,楼下是客厅和过道,楼上是房间。几乎每家老房子都受到岁月的侵蛀,一派的陈旧和破落,有的房柱横倒在那里。在冬雨阴冷的映衬下令人更加越发思忧。房子的主人对于我这个端着相机的人已经不在热情和关切了,也许他们已经适应了搞不清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开车来山里的小镇看这些快倒掉的旧房子。天井四周房子的房柱四周都有着精美的木雕,在蜘蛛网和细雨的下显出几分秀美和苍凉。大门上的门头用的不是苏南和安徽建筑的砖雕,而全是用杉门刻成的雕刻的人物故事,很是精美,经过100多年岁月的

春节的小镇显的很安宁,过节的气氛不是很浓,甚至没有象在江西和福建的村落中看到的家家户户的春联。浔里街两旁的许多居民聊天、打牌、理发等等日常生活一点都在照旧。街的尽头在文昌阁大院的门口附近,我们看到一户人家正在家里加工当地的年糕,就与主人攀谈起来,他姓刘,叫刘永金,家里搞了个年糕加工场,屋子里放着许多小缸,缸里浸满了白白的糯米,妻子在一旁举着一根大木锤往放着浸泡过糯米的石臼里舂米,年糕就是被舂成粉状后和着当地特有的绿叶汁在灶头上蒸出来的。看着这暗绿圆型的年糕,我们就买了几块,。主人迅速拿出印刷精美的纸质包装盒套上,看得出这种年糕是当地人自豪的特产。

天色逐渐暗下,小雨还在下,天冷冷的象是要下雪的感觉。我们离开小镇开始赶路。路上太太打开电脑,利用中国移动的GPRS上网迅速找到了网络上有关廿八都镇详细资料,让我们对她有了一个事后的全景扫描。

据资料介绍,小镇的历史可以追述到唐代末年,唐乾符五年,黄巢起义军久攻宣州不成,只能折返崇山峻岭,在浙西仙霞岭开山辟路350余公里,留下了从浙西进入福建的唯一古道和历史上著名的仙霞岭险关,同时也在浙、闽、赣三省交界处留下了一个重要的驿站——廿八都古镇。最初主要是军事功能的千年古道到了清代逐渐成为商旅要道,溯钱塘江而上的船只装载着来自江、浙的布匹、日用百货到江山的清湖码头靠岸,然后转陆路,由挑夫肩头的扁担挑往闽、赣。从闽、赣来的土特产也要到清湖装船运往金衢沪杭各地。廿八都作为过往货物中转的第一站,一个必经的交通枢纽,迅速成为三省边境最繁华的商埠。光饭铺酒店就有50多家,南北杂货批发商有40多家。每天南来北往,熙熙攘攘,富足热闹了数百年之久。
令我们觉得惊奇的是这个小镇不仅镇的名字独特,而且在当地1万多人口中至少有146个姓氏,仅镇上的3600多人口中现在就有141个姓氏,是名副其实的“百姓”镇。而且当地的语言也是南腔北调,使用的方言至少还有9种,形成了当地独特的“廿八都官话”。

看来廿八都恐怕是中国古代最早期的“移民社会”之一了。一趟廿八都闪电之旅倒是给我们带来了解中国移民社会史的额外的惊喜了。

更多图片和游记请登陆www.abinblog.com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古代移民社会——廿八都镇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106167-1.html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