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安吉竹乡大名,在这个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三月,有机会得以去那里游玩,实在是件幸事。 大竹海: 车行215公里,到达安吉。已是上午十点多。大竹海便是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 一下车,但见轻风摇曳,竹影婆娑。这里的竹,依山傍水,竹连竹,山连山,满目苍翠。风吹竹涌,风止竹静。进入竹海,我们恍若置身于绿色梦幻之境。万顷竹波,竹声涛涛…… 翠竹丛中还点缀着极具江南风情的亭、台、楼、阁,韵致无穷。 竹戏区有竹子作成的滑滑梯、梅花桩、翘翘板、秋千、吊桥,我们在那留恋忘返,仿佛回到童年。 藏龙百瀑景区: 下午的项目是最值得一提的,即耳闻已久的藏龙百瀑,因其坐落于密林险崖之中,由众多大大小小的瀑布蜿蜒而下所组成,故名“百瀑”。瀑布落差最高达60米,两岸千米高山对峙,奇石碧潭,古树参天,空气清新。 它的海拔有1500多,又是爬山,开始我还真有点担心自己是否支撑得到山顶呢。 汽车爬上了盘山公路,四周群山环抱,延绵起伏,远远望去雾气缭绕,好似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纱衣,两侧山峰兀立,翠竹成林,悬岩峭壁,抬眼可望,伸手可及。我忍不住将脑袋探出窗外,感受这大自然的深情呼唤,呼吸大自然最清新的氧气,公路一直往前延伸,转了一弯又一弯,好似永远没有尽头,但见被我们抛在后面的公路仿佛一条白色丝带,弯弯扭扭地将山腰层层缠绕。 汽车继续向前驶着,我们几个兴致勃勃地感受竹乡安吉特有的情怀,放眼望去,公路外侧是深山峡谷,另一边是悬崖峭壁。两岸高山对峙,气势逼人。坐在车里,颇有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汽车越驶越高,雾气越来越浓,满目的苍翠,茫茫的竹海渐感朦胧,四周围一片幽静,偶尔传来几声小鸟清脆的鸣叫。此时此刻,我仿佛至身于若隐若幻的仙境之中,颇有种成仙成佛的感觉。 跨过门楼,走入景区,拾级而上,很快我们就听到水流冲击之声,有先声夺人之势。走过一座石桥,我们就进入了一号景区。巡着水声,走近一看,一块龟石深深吸引了我,它形如乌龟探长脖子静静的聆听瀑布声,因而取名为“神龟听瀑”。据考证,这种奇嶙怪石是7000多万年燕山火山喷发后,地层断裂,岩石经过常年累月的流水冲刷而成。“神龟听瀑”漴漴流淌,时而恬静如淑女,时而活泼如孩童,时而热情如少男少女,不是仙水胜是仙水。 过了小木桥,走过半空中的单向栈道上,不时注意脚下,人在半空中心也悬着,又惊又喜。站在栈道上,从上向下看,龙须瀑悠闲自乐,不缓不急,在微风中摇曳多姿,令人陶醉。潜龙瀑正好与其相反,如猛龙出海,气吞山河,水势湍急,水中的一片树叶瞬息之间就被冲的无影无踪,我不禁紧紧抓住栈道的扶手,生怕落入水中,也被水冲走。而龙纱瀑则熠熠生辉,为了和龙纱瀑来一次亲密的接触,我沿着小梯爬下了栈道和瀑布流了个影,拍完照,转身一看,一块巨石悬挂在前方石岩中间煞是奇特,当地人称它为“仙人桥”,据说“仙人桥”也是野生动物来往两山的必经之路,在这里你可以经常看见成群的猴子来来往往。关于仙人桥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有一农夫,很爱他的妻子,但他的妻子得了一种重病,只有此处长龙山上仙草能治好,于是这个农夫长途跋涉了999天,终于在长龙山找到这种仙草,但是仙草长在悬崖的对面,怎么也过不去,他的诚心感动了天上的两位神人,仙人搬来了这块万斤巨石,放在悬崖中间,农夫采到了仙草,农夫救活了他的妻子。”我想这个传说一定失真或夸大其词,但“仙人桥”这处胜景却就在眼前。走完栈道,绷紧的弦松了下来,这才发现已出了一身冷汗。 继续往前走,以青山流水为伴,与翠竹碧树同行,远远就看见了一条几乎垂直的瀑布,延着陡壁悬崖,恣意奔泻,站在几乎垂直的悬梯上,伸手可及,亲切极了。顺着梯子向上爬,我只能看到前面人的脚底,后面人的头顶。爬完悬梯,再经过几分钟的努力,我们到达了最后一个景点——长龙飞瀑。瀑布高约60米,飞泻而下,险峻、雄奇,颇为壮观。整个瀑布分为三折,一层,一层又一层,有着强烈的层次感,走在吊桥上,身前身后均为瀑布形成置身于不中而滴水不沾的美妙世界。连绵的青山造化千姿百态的飞瀑形成险谷、幽涧、水清竹翠的景观。让人觉得近在咫尺却又仿若梦幻,置身仙境。 芙蓉谷: 芙蓉谷又名茅坞塘,座落在群山叠嶂的峡谷中,主峰落伽山海拔1169。6米,景区内飞瀑翠雨,潭水碧绿,尤如仙境。景区内始建于唐代的石佛寺据今已有1100多年,且长年香火不断。听说每年农历六月十九观音菩萨生日,这天不管是久旱无雨或晴空万里,中午时分,芙蓉谷里定会下起毛毛细雨,这是菩萨显灵?气象奇观? 登上山顶,我才真正领略到什么是一饱眼福,令人心旷神怡。置身其间,让我这个久居喧嚣都市的人仿佛在人间仙境漫游,似云里雾里,令我如痴如醉。放眼望去,群山环绕,延绵起伏,竹海茫茫,千里胜景尽收眼底。顿时,我感觉自己征服了整个世界,世界如此渺小。此时此刻,引用杜甫的两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点都不为过。 这里的山是绿的,水是清的,我心飞扬,在这纤尘不染的纯净世界里,我的心智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净化。那种脱离喧华的释放,仰幕崇高的涌动,终在我脑海里涌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