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徐岙底古村的颓废想到 徐岙底古村在温州泰顺县里一个攸村镇里的一个小村落。据记载,宋宣和年间,方腊作乱,徐震(泰顺仙居人)率兵抵抗,不幸牺牲,在扶柩返乡的途中,经玉溪(今徐岙前面的溪流)时显灵,天降甘露。因此地久旱而歉收,如今却连年丰收。于是村民将这个块地方命名为“徐岙”,以此纪念。 我去的那天徐岙底村正好受“龙王”台风袭击,古村落里本来就没有多少人。此刻,也没有游客,只有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穿着雨披,带着相机在寻找着古村遗史。村口的大树都有着500年-800年历史,风雨中他们仿佛成为这个古村的守卫神。整个古村规划非常好,地上铺的是石块,院子的围墙也是石块砌起的,而房子的围墙却是用黄泥堆起的,房子的结构是木头的,房子都是二层楼,布局合理,内部做工精细,完全可以想象当年豪华、繁荣的气势。村里人一举手告诉我那座房子已经四百年了。我走到屋里,几个老太在聊天,外面雨很大,房子内到处漏雨,地板已经锈蚀到快断裂了,我小心地走上楼梯,小心地抚摸着身边的房子,心里是一种激动、惆怅。激动的是自己摸到了400年前的历史,惆怅这里到处都弥漫着一派颓废的气息,预示着这段历史快将结束了。 我去过德国许多古镇,三百年以上的店面到今天还是象新的一样,古镇上止今还住着历经数代家族后人。我去过歙县的宏村、西递、唐模等许多古村落,他们的房子虽然很旧,外墙的却总有一层白泥灰涂在砖上,保护着住房不受岁月的侵扰,更重要的是尽管这些古居如今剩下老人、女人和孩子,可是外出的男人还是把他当成了根。 在七百年前南宋,安徽的农民老家翻山越岭地跑到南宋的首都杭州发展自己成了著名的徽商,赚钱以后在自己的老家造房建祠堂。留下了皖南地区到处可以见到明清徽商古村落。 七百年后的今天,在当年徽商鼎盛时期代表人胡雪岩叱咤风云的杭州城,西湖还是那个西湖,繁华还是那么繁华,可是经济的主角已经不是当年的徽商了,而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主力军——浙商了。 今天的浙商已经遍布全球了,连联合国大会主席非洲加蓬共和国的外交部长也是浙商中非爱情的结晶。当今著名的盛大天桥、复华实业、吉利汽车等等企业已是浙商的一面旗帜。客观地讲,面对浙商的汹涌气势,徽商已经失去了300年前的辉煌。然而,伴随着徽商的崛起,出现过宋代的朱熹、清朝唐模村的同胞翰林以及近代的胡适却是徽商永远的骄傲。 与三百年前徽商富甲一方后回老家买地造房相比,现代的浙商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天,你沿着同三线、温台甬高速公路两旁看去,私人的住房已经有超过五层楼的,在温州市区的高楼上去俯瞰这座城市,你会看到密密的房屋和防盗窗给你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台州椒江区你看的是一个上海浦东再现。不仅仅是如此,在郊外的山坡上豪华的墓地让人同样地给予视觉上的冲击。 浙商在经济上正越来越成功,而且会更成功,浙商的财富会越来越多,而且会更富裕。三百年后,后人再来看浙商的时候,他们会记住许多象徐岙底古村一样村落是普通浙商走出去的地方吗?还会象今天我们研究胡雪岩、研究朱熹和胡适一样去研究浙商的杰出人物吗? 但愿象徐岙底古村那样的许多村落能够成为浙商永远留住的根! 更多图片和游记登陆我的个人博客www.abinblog.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