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天津石家大院和新意街

2016-1-21 00:00| 查看: 631|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造访石家大院,惊叹“华北第一宅”

这一日,我相约上青旅前一晚同屋的三个女孩子,一起前往千年古镇杨柳青的石家大院。这三个女孩很有意思,一个功体育专业的90后,专程来天津大学高考;一个85的青岛女孩,工作在北京,双休特地过来度假;还有一个同样85的广西女孩,辞了职,已经在社会上游荡了半年之久。我这个处于80后边界的姐姐看着这几个无忧无虑的女孩子,顿生羡慕。早饭在青旅隔壁的一家还算生气的点心店里解决,我点了一碗只有在天津本地才有的津味嘎巴菜(俗称锅巴菜)外加一个烧饼。锅巴菜由山东煎饼演变而来,早年在天津谋生的山东人,常把绿豆煎饼(天津人称为嘎巴)切成条,拌入制好的卤汁,配以小料出售很受欢迎,并逐渐传遍全市,成为地方风味小吃。没料那小份的锅巴菜居然都是满满一大碗,吃了半天,依然还剩半碗,无奈,我只能浪费。坦白说,那口感还算是不错的,卤汁带有一股香浓的花生味,锅巴菜本身非常滑爽,不过吃不太出绿豆的味道。

杨柳青的石家大院地处天津的郊区,好在周日的交通状况比昨儿好转很多,公交824一路畅行,半小时后就到了。而今天的阳光也是格外透亮,一扫周六的雾霾天,这也让我们几个心情格外愉悦。

石家大院始建于1875年,它是清代津门八大家之一“石元士”的旧宅,占地7200余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900多平方米。整个大院,有60米长的大甬道,甬道两侧共有四合套式12个院落,所有院落都是正偏布局,四合套成,院中有院,院中跨院,院中套院;从寝室、客厅、花厅、戏楼、佛堂到马厩,无论是通体歌剧、建筑风格、还是艺术装饰,都反映了清末民初的文化遗存和当时的民俗民风。

如今,石家大院已开辟为杨柳青博物馆,门票27元,算是合理。走入其中,可以欣赏到很多名闻中外的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代杰作,还有造诣颇深的神品书画师钱慧安、高桐轩等人的精品,具有中国古建筑特色的130余件上乘的天津砖雕之作。此外,泥人张彩塑、民间剪纸、杨柳青风筝、民间花会道具以及民俗陈列,也都体现出明末清初建筑风格的石院复原陈列。

没走几步,一阵悠扬戏曲飘散到耳畔,随声寻去,前方但见一个戏楼。话说,这石家大院内的石府戏楼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宅戏楼,可供200人听戏饮宴,京剧名家孙菊仙、谭鑫培等都曾在此献艺。这样免费看戏、听戏的好时机当是不能错过的。拉开厚如棉被的军绿色门帘子,室内整齐摆放着中式桌椅,阳光从四周上方的花灵格扇里斜射进来,逆光的效果完美展现。台口右侧是一组老年人的戏班子,拉胡琴的、二胡的、敲锣的……台上两个脸着重彩的老妇人欢乐地扭着并不曼妙的腰肢,丰富的表情虽然让两人的皱纹越加明显,然艺人又怎会在乎这些呢?

看罢一曲,虽也没怎么看明白,好在也是一种尝新。走出戏院的这个戏楼,这里还有建客厅、佛堂,都是会客、娱乐、祭祀之所。而东院则是三套四合院,为长辈及各房子孙居所,我们也就拍照留影而已。真正见功底的是大院,这里建筑用料考究,作工精细,砖雕木刻形式多样,墙上多为“福寿双全”、“岁寒三友”、“莲荷”、“万福”、“连珠”等喜庆吉祥图案。

杨柳青石家,从清朝中叶到民初,其财力号称津西首富。有着“话剧皇帝”之称的石挥是石家的后代。这院子初期的拆拆建建,前后累计就有50年。石家迁走后,大院开始衰败,国民党时期曾多次在院内驻军,任意拆改破坏,经过文革浩劫,大院已面目全非。1987年开始修复,历时6年,投资560万元,于1992年作为杨柳青博物馆对外开放。有人说要领略大院文化,不必大老远跑到山西去,在天津西郊杨柳青镇便可。今儿细一观赏,确也如此。

留恋新意·街,恍若穿越国度

“新意街”原为天津的意大利租界,是意大利在海外的唯一一处租界,始于1902年6月7日,止于1943年意大利投降。

“新意街”与市中心天津法租界和天津日租界隔河相望。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天津石家大院和新意街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102558-1.html
上一篇:在天津游玩的四天下一篇:天津之眼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