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极生太极 于 2022-5-11 17:09 编辑
D07 20140503 芒康(K1776 海拔3875)-拉乌山(K3442 海拔4338)-觉巴村,65km@683km
5月3日,骑行第七天,芒康到觉巴,路程65公里。经历过白马雪山和红拉山,今天的骑行轻松多了。
昨晚住在芒康水电局旗下的水电宾馆,结果一样半夜停电了,早餐店老板说芒康经常停电。昨晚本来要住芒康宾馆,因为就它有电梯,我懒得拆驮包,所以要么找有电梯的酒店、要么选一楼的房间,这样可以直接推单车进房间,取拿东西方便。服务员说电力紧张,电梯停开,哦!
早上8:30,芒康的街道,酒店林立啊!芒康海拔3875米,早上气温1°C左右,宾馆服务员说前一天有下雪的。
又是检查站,身份证拿出来。到芒康后,加入了从成都过来走川藏的队伍,所以骑友明显多了起来。
出门没多久,这兄弟就爆胎了?讲到爆胎,一路上见过好多。我还好,带了2条内胎1条外胎备用,结果一次也没用到,用骑界的话说‘人品不错呵’。
天气不错哦,今天。
事故警示,安全第一!
来认一下,哪个是我?呵呵
云就在头顶,这路应该叫天路了,是吧?
随手一拍,都是美景,慢慢欣赏吧。
印象中滇藏走过来好像没看到搭车的,对于搭车,我觉得如果确实身体原因当然可以适当借力,但只是怕爬坡累的搭车就是另一回事了,想舒服就呆家里嘛。我出发时对自己的要求是,累了就停下来歇着,但不搭车、不推车!最终是全程做到了。我想,这也许是年龄的差异,年轻人通常耐不住性子,就喜欢找捷径。而人到中年,则开始细细的去品味。我很享受爬坡的,虽然很慢,但可以更仔细的去看,也许是一棵树、远方的山谷,也许是天上一团可以有很多幻想的云彩。这才是传说中的‘身体下地狱,眼睛进天堂’。
除了眼睛看,我曾经在爬坡时努力地去想一些平时很困惑的问题,想着没准儿会有些什么惊奇的发现呢。但是,最终什么也没想出来,呵呵。
休息中,让爱车也好好看看美景。
拉乌山,山路弯来绕去,但坡都很缓,所以爬起来很轻松。
到芒康,山上已经开始出现绿色,都是些低矮的灌木。但凡事都有例外,那山坡上突兀的长了一棵树。
这棵树孤独的挺立着,一览众苗小。
骑川藏的美女,说着很好听的四川话。而且骑车飞快,一路都追不上哦。
地上有块石头,仔细看,上面有字。
骑着偏斗车的哥们,不错的进藏工具。
武警部队在道路施工,整个川藏线都是由武警负责维护的。
今天的爬坡很轻松,不经意间就到了拉乌山顶。毕竟海拔只上升了不到500米,相对之前的白马雪山和昨天翻过的红拉山,简直是小儿科,到山顶的骑友都很悠闲的样子。
通常出发时,我会在长袖骑行服外面加冲锋衣,下身是秋冬的骑行裤,护膝是必须的,一方面冷的时候可以保暖,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骑行中保护膝关节。然后骑出一段之后身体热起来,把冲锋衣脱掉,扎在腰上,方便下雨时很快穿上、或者休息时披上防感冒。所以正常骑行时上身就一件骑行服加一件贴身的快干T恤。
到山顶后,不等身体凉下来就要穿上冲锋衣棉内胆,再套上冲锋裤,一则保暖,二则准备下山,下山虽然气温越来越高,但因为速度快风大,所以要做好保暖。
拉乌山下山之前有很长一段平路。
下山的路又是弯来绕去的,转弯时要注意减速。
下山过程中变天了,希望不要下雨。但往往怕什么来什么,还是下了场雨,但时间很短,折腾人。
重庆援建的希望小学,做好事非要留名吗?
山这边也到了耕种的季节,小时候我妈常说‘人勤地不懒’。
拉乌山下当然拉乌村,开始能看到久违的绿树了。
山上才播种,山下已经出苗了,十里气候都不同啊!
小伙子戴墨镜骑着大摩托,酷!
天又重新放晴。
小学生中午放学回家了。
前面就是竹卡大桥,过了桥就是如美镇。澜沧江再次相遇,江水还是那么黄。
美丽的宣传标语,后面的落款我认识呵。
竹卡大桥桥志,无处不在的牛皮癣广告,字儿够大但很丑。
大概12点半到如美镇,按照攻略是在这里休息,那是因为写攻略时在修路,他们走不快,现在当然不用住这里了,还有大半天干嘛?桥头饭店人太多了,去另找一家吃饭先。
检查站附近有好几家餐馆,就这家对着检查站的吧。正好盐井早出发的一帮壮汉也在这吃饭,有位大哥看我一个,临走时关切的说‘最好找伴走路上安全’,多谢了!
午饭后,继续上路。回首如美镇,好像还没有山下的如美村漂亮。
出如美镇后又是缓上坡,而且路上没有安全的休息地儿,尽量逆向靠边吧。
绿色总是吸引人的,零星散落着几乎白色的藏家。彼此住那么远,串个门都不容易啊!
下午3点半,到达觉巴山下的觉巴村。
原打算翻过觉巴山才找住处的,但经过这家新开的客栈时给老板娘喊住了。她说翻过山就天黑了,后来按照第二天我实际走的时间看,翻过山到登巴村也确实天快要黑了。想想连着3 天都是天黑到,就前天在盐井洗了衣服,又骑了两天,是该洗洗衣服了,所以就在这里安营吧。
冲凉、洗衣搞完,晾衣服时老板娘又喊住这一哨搭拖拉机杀到的骑友。这店开在进村第一家,位置很明显,所以很方便”截胡“。
我是这家店今天第三个客,前面还有一老一少。就是那位老者,他也是孤身一人,我们后来同行了好长一段。
这家客栈刚刚开张不久,条件简陋,冲凉房、洗手间都还是凑合的。每个房间就3张铁架单人床,起先我要了个空房间,晚上不想被鼾声等其他异响干扰,而且是一人出行所以一直单住。
但后来又来了很多骑友,老板娘就安排了两个学生进来,聊起来后知道他两结伴骑滇藏。一个是聪,大四,很文弱的,一路上在和同学联系遥控他的毕业论文;另一个叫晖,大三,快言快语,骑车也很快的。自此我和这两个后生几乎同行到拉萨,中途然乌分手后通麦又汇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