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极生太极 于 2024-4-30 09:51 编辑
D03 20140429 香格里拉(K2052海拔3280)-书松(K1944 海拔2850), 104km@324km
4月29日,骑行第三天路线图。
同行了2天的3个美女和一个帅哥,他们要在香格里拉休整一天,我还得继续赶路。他们后来到拉萨后有又去了尼泊尔,返程还到我的老家西安逛几天,这几个年轻人玩的真叫潇洒。
骑行第三天,今天的目的地是书松村 --- 白马雪山前最后一个村庄。一大早吃过当地的饵丝 --- 我看就是米线,又买了一块早餐店老板推荐的藏饼带着上路 --- 攻略上说中午没吃饭的地儿要带干粮,其实中午在尼西乡地界已经有饭馆了现在。
说到藏饼,直径大概有20公分、厚约3公分,应该是青稞粉、核桃仁、芝麻为主要原料,很酥、很油!路上充饥很管用,这块饼我记得4天才吃完 --- 当然只是路上补充体力时才拿出来吃的,因为每天早、晚都有饭的。
出香格里拉后,又开始爬坡了 --- 必修课啊。
一道坡后,经过一个叫纳帕海的地方。 纳帕海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县。建立于1984年。总面积31.25平方公里,海拔3266米,湖泊积水面积660平方公里。属湿地生态类型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原季节性湖泊、沼泽草甸,是黑颈鹤等候鸟越冬栖息地。纳帕海自然保护区属于亚热山沼泽和沼泽化草甸,三面环山,山峰海拔3800—4449米。纳帕海是高原季节性湖沼。夏末秋初,雨水频降,再加上青龙潭、纳曲河、旺曲河水的注入,形成大面积湖面,明水面最大时可达上千公顷。湖周围分布有9处落水洞,湖水由此泄出,经尼西汤满河、五境吉仁河汇入金沙江。
我经过时没看到大面积水域,可能是季节原因吧,倒是有牛羊在草甸上吃草。路边田地里、农舍旁,有很多晒青稞的木架。
藏式房屋,石砌的外墙,看着很舒服。墙面上画着佛教的符号。
路面应该都是新修成不久的,不像昨天俄迪村绕山转的山路,这里的路修了很多高架桥把两边的山路连起来,对山体的破坏也是最小的。看到照片上的蓝天白云吧,今天还是晴天!
隧道口也是鲜明的藏式风格,很抢眼。
经过一个在建的明洞(和隧道不同,一侧靠山另一侧开放,主要是防山上落石的),尚未正式通车,看到明洞外面临时路上尘土飞扬的壮观景象,我骑车果断进入,明洞里面宽敞平坦、又没有尘土,这是骑单车才有的优势咯!
路边的村子叫争古村,属奔子栏镇,2013年8月地震重灾区。照片上的房屋应该是灾后政府援建的,每家每户一模一样,还有太阳能供电的路灯。
看到路边的铁管没有,那是输水管,沿途几十公里直到山上去,工程量巨大呀!
中午的时候到山顶,休息片刻下山,风大待不能太久。一路陆续下坡30多公里,第一个长下坡,风吹得好冷!还好我带着防风防雨的手套,同行的骑友喊手冻坏了。中间经过的尼西村,在山洼里,景色很美。
11点左右到这个路口,应该走下面靠左的路,小路牌上写着“书松滇藏客栈”,下午到客栈时主人格桑说那是他爸爸为方便骑友做的。
顺便在此又休息下,手机死机了,打开打印的地图资料(车座上)查看怎么走。正好碰到几个大理诺邓(”舌尖上的中国“里面提到的出火腿的地方)来的骑友,那位领队的帅哥尹杨还热心的帮我上百度查手机死机怎样解锁,这样手机又能用了,多谢。
诺邓来的小伙子们,记得在路上帮他们其中一个调了刹车,所以在格桑客栈吃晚饭时坚持要热情的替我买单,借口说他们出来时还拉了赞助。为他们照完这张像,他们继续赶路,我留在此地吃东西 --- 藏饼,但诡异的是我休息时把骑行眼镜放在地上,但起身准备走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了,以至于到后来下怒江72拐时因为有风雪我必须侧着脸、眯起眼睛,以这样怪异的姿势下山。
从香格里拉开始,进入3000米海拔后山上都是光秃秃的景象,应该是常年干旱的结果。虽然草木不茂盛,但高原的大山雄浑、险峻,不由得让人赞叹。
光秃秃的山景的确不算美,但蓝天白云真养眼,爬坡的时候看到天上这美景真的都忘记了累。老实说照片很难展现给你在现场的感受,除非你当时就在我身边!
当然,美景之外还有很煞风景的 --- 看到照片上山坡上的众多白点吧,那是塑料袋。这里正好在河流转弯处,山谷里的的强风在此处把垃圾塑料袋吹得挂在满山坡的灌木丛上。可不像在城市,还有志愿者去清理垃圾,这山坡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得以清爽啊!
下午2点多在德钦二小门口的小店补充脉动和红牛,这两样是路上的必备。
看德钦二小的大门,跟你曾经读书的小学比怎样?
一路上看到很多铁网罩着山坡的场景,是防止山上的石头滑坡影响交通的,钢丝很粗吧?但后来也看到很多铁网被石头冲坏甚至冲破大洞的样子,可想那山上滚石的威力何等厉害哦!
奔子栏是个镇子,在镇上我买了个20块的墨镜充当骑行眼镜,但后来没多久就坏了,劣啊!不过在这镇上没有别的选择啊。
对骑友,这里建议左转进去奔子栏,如果沿214直走要绕路而且先下坡后面还得上来。在出镇子后与G214汇合处碰到从G214骑上来的骑友,看到我轻松的从小路上来,满脸痛苦的说“早知道哇......!”
路边又一个美丽的村落。
在西藏,见得最多的是经幡。它可不是普通的彩旗,仔细看上面印着藏文写的经文。它可能认识我,但我却不认得它。
一个人骑,自然是只有风景照片的,难得碰到一骑摩托的哥们,看路边景色不错,互相帮着拍照,才得以露脸呵。
下午6点半左右,到达书松村,村口是攻略上提到的唯一的客栈,但时间还早就往村里再走走看。这不,被热情的纳吉大叔请进滇藏客栈。
滇藏客栈,上下共4层,藏族的建筑为全木框架,雕梁画栋很是漂亮。这家显然比村口上那家要新,而且住宿只要20元/人,据说多的时候承纳过近百骑友。
满墙的涂鸦,滇藏线上的一道风景。
三楼餐厅一角,来过的应该都很有印象吧,虽然有3张桌,但通常因为骑友太多,也只有分批吃晚饭。
晚饭时格桑送的自家特制的酥油茶和青稞酒。
和美丽的格桑(纳吉大叔的女儿)合影,看到我的鼻子吧 --- 晒红了,就是前两天没防护的结果。后来鼻子上脱了几层皮,此后每天乖乖的做好防护,直到拉萨再没有被晒伤了。
关于书松,还要提一下的是停电问题。我住下的当晚11点就停电了,后来问格桑,她说2年前各村自己都要小水电站,那时候除非大风挂断电线杆很少停电。但2年前政府整顿了小水电,全部联网发电,这样反而隔三差五的停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