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极生太极 于 2024-5-13 08:48 编辑
D15 20140511 通麦(K4096海拔2070)-老虎嘴(海拔1923)-鲁朗(K4157 海拔3370), 71km@1377km
5月11日,骑行第十五天,通麦到鲁朗。今天要总体爬高1300米,主题词是‘通麦天险’--- 20公里左右的艰苦路段。险象、烂泥,导致今天的很多照片可能令你不悦,只想要欣赏美景的话可以直接跳过。还有,请留意地图上有两个鲁朗镇。
百度信息: 通麦天险,号称“通麦坟场”, 又俗称排龙天险。是川藏线最险的一段路,在波密和八一之间,全长20公里。这里号称“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川藏难,难于上西天”。行走川藏南线,沿线的山体土质较为疏松,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故通麦、排龙一线有“死亡路段”之称。现有武警四支队一个个长得都很帅气的年轻官兵们常年负责着修建维护着这条道路。
今天要过通麦天险,所以还是早起早走。昨晚同住的一个深圳的小伙子基仔,因为拉肚子和队伍分开留在通麦,感觉已基本康复因此早上和我一起赶路。
吃早餐,满满一碗肉丝炒饭15元,老板还特意送了一份汤 --- 说考虑我们吃炒饭太干了,好温馨!
通麦几乎没看到原住民,都是餐馆、客栈,还有工程指挥部之类的。
通麦镇标,后面是献身通麦天险的烈士纪念馆。
刚出镇子,这几位就站在路边,好像要搭车的样子。才走了几步,就累了?
家庭亲子游活动进行中……
昨天到通麦前的102道班路段,只是烂路的前奏,相对于今天的路况而言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出镇子1公里左右,来到通麦大桥。
百度信息: 原来这里有一座永久性的钢筋水泥浇筑的大桥,2000年4月9日西藏易贡发生特大山体滑坡,特别是易贡湖水溃坝暴泄后,通麦大桥及附近的一些公路被冲毁,川藏南线交通完全中断,墨脱、波密、林芝三县90多个乡成为与世隔绝的孤岛。 通麦大桥是一座保通性工程,该桥的建成,使中断的318国道得以畅通。 通麦大桥每次只限一部车过桥梁,车辆过桥时,可以明显感觉铁索桥在颤抖。 而且不知出于军事机密还是其它原因,通麦大桥是不能拍照的。 目前这一路段正在进行道路改建工程,以后从波密去林芝会有五座隧道避开排龙天险,而通麦天险将由一座钢筋水泥斜拉桥跨越。 没走过318,就不知道川藏路的艰难;没走过318,更不知道中国最美的风情走廊。
近年来通麦事故 通麦大桥2013年8月2日深夜发生垮塌,9月10日上午顺利恢复通车。
边骑边拍,得见通麦大桥真容。
保通桥的上游侧,是正在建的通麦特大桥为单塔单跨钢桁架悬索桥。此时,大桥的主索塔已封顶。
保通桥下游一侧是去年(2013年8月2日)通麦大桥垮塌5天后搭建的人行便桥。
保通桥一次只能有一辆车通行。现在的江水还很温顺,到雨季时桥下波涛汹涌,浪声滔天,估计过桥时一定胆颤心惊的。
桥两头都有武警把守,你看照片中的武警身后站了个人,此人应该正有事求武警,估计是想让他的车早些通过。武警双手背后,一脸不耐烦,我经过时只听到他很大声说‘……你是个猪啊……’。
过桥后,105道班的烂泥路开始。
遭遇堵车,可能已经堵了好久,我骑车经过时有位焦急等待的司机问我要电话号码,说等会儿打给我问前面出什么情况。我边骑边喊出自己的号码给他,也不知道他有没有记下。
工程车忙碌的来回穿梭。
回望通麦桥,3桥同在。最远处为在建大桥,中间是当前的保通桥,近处的是武警官兵5天搭成的人行便桥。
过得桥来,到处在加固岩壁和塌陷的路基。
塌陷处仅容一车通过。
这里正在做路基加固,正在骑车经过的就是基仔。
前方的塌陷更严重,用临时搭建的板子供车通过。
从这里骑过也很是惊险,这里我还是边骑边拍。当时要骑在这已不算窄的木板上因为车速慢,所以车头有些摇晃,险些连人带马掉进右边的深坑里,也没工夫看那下面有多深。
在如此糟糕、危险的环境下施工,辛苦了!
这一段的路基还比较坚硬,所以泥巴不算多。
但大小水坑随处可见,骑车要绕来绕去的,以免遭遇水坑里的‘埋伏’。
通麦一号隧道,按照102、105路段的整治方案,通麦天险2015年将由5个隧道和一个大桥安全化解。
将来隧道建成后,就不用再走江边这时刻都有滑坡和塌陷威胁的险路了。
两个隧道之间的路上泥巴多了起来,前面两个是今早从通麦另一个客栈出发的骑友。绿衣背包的是山东的帅哥彬,黑衣黄色驮包的是佛山的美女叶子。
隧道口贴着告示,禁止通过,违者……
隧道可能已可以骑车,我想逃离泥巴路,硬着头皮问这位双手插口袋里的师傅‘骑车能进吗?’,师傅站在那里只动动嘴,说‘给5000就可以’!我立马给自己省了5000,呵呵!
这里的泥巴更深了,但好在昨晚一夜没再下雨,所以路上的泥巴比起昨天肯定好很多。昨天听电话里小周说,根本骑不动,一脚踩下去整个鞋子埋进泥巴去。最担心的是在这里遇到扎胎。因为在正常路面上,至少玻璃之类能看到的可以避开,但如果泥巴下面有埋伏,那就只有认栽了。痛苦的是,假如不幸在此人品爆发扎破胎,这满地的泥巴怎么补胎啊?
前面狭窄的转弯处停了一辆大车,看来堵车应该是发生在这里。
右侧,人、车必须分过。
左侧,人、车都不得过。
过了大车之后转过弯,所有的车都停在这里,听司机们说前面有大坡重车都上不去,等候拖车来拖上去,让我们不要过去也等着,因为拖车随时会过来。等待时和司机聊天,问他们拖车怎么收费,司机只伸出2根手指。
但我们等了十多分钟,也没看到拖车的影子,所以决定继续走。此处是我整个滇藏线唯一推车的地方,一是刚才从大车旁边人、车分过,另外就是每天出发的时候推车上路。
因为刚才的大车卡在那里,所以两边的车都不能动。但我们单车例外!这时电话响了,是刚才堵在后面的司机,他从和我的通话中打探到了堵车的具体情况。可是,知道又能怎样?还不是一样堵在那里等。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该喜悦、还是痛苦?
正常的路也只有单车道,很多地方急转弯,又有很多陡坡,我也没法腾出手来拍照了。好在这一段车被卡住,所以我们一路上没有遭遇汽车,否则过车时难免停车脚踩上泥巴,甚至摔倒在泥巴里。
前方正在紧张施工。
施工人员提醒山上正有石块滚落,让我们靠左走快速通过。匆忙中相机没拿稳就拍下一张,聚焦不清,依稀看到前面有好大的石头。险!左侧这个带防滑链的就是后面的大车在等待的拖车,还在好几公里外忙着施工,天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去给他们拖车呢,我们刚才决定不等是很英明的哦!
左侧是深沟直下帕隆藏布江,路上是烂泥满地,右边靠山一侧明显是新鲜滑坡的大小石块。
回家后有朋友经常问,川藏线上是不是只有越野车才能跑,有图有真相,你自己看看。
靠右边走,路基要硬些。
这里要拉开和前车的距离,以免万一他突然停车,自己也被迫停下来,真不愿意踩在泥巴上。
上得一段小坡后,停下来歇会儿,回头拍一张。雨季时有滑坡和江水冲击路基双重威胁,真不知道这里会是怎样。今年7月初,新闻上报道通麦塌方导致川藏线中断,估计就在这一带吧。
虔诚的朝圣者,这泥巴路上,磕长头的应该也会暂时放弃的。
看上去他们背上的行李都不轻的,他们不像很多动不动就搭车的背包客,苦和累根本不是他们在意的。
叶子的体力消耗太多,稍有上坡就踩着泥巴推车了。
基仔快走,我不想停这里的。
在一块泥巴不太深的地方休息时,基仔看着我‘很干净’的鞋子,忿忿地说‘这不公平啊!’。这是不推车的好处!
等了好久,不见叶子过来,掉头回去看看发生什么情况,远远地在大坡下看到叶子艰难的推车。
好不容易推了上来,先蹲下来检查鞋子。
又要检查我的鞋子。
叶子在鞋子外面套了个布鞋套,早已破烂不堪。她看不下去了,也不怕搞脏手,要脱掉鞋套,右脚的已脱掉仍在地上,正准备拖左脚的。记得当时劝她别脱了,过了泥路再说。
其实我们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对这样的泥巴路并不陌生。儿时农村到处都是土路,连着下几天雨之后,就成了“水泥路”。那泥巴也不比通麦天险的好多少,只是我们老家在平原地区,没有滑坡和塌陷的威胁。
这个路牌好精确,体现了波密政府严谨的风范。就算写100,有谁会去较真儿呢?
今天我和他们仨一路。
休息时,拍拍路边的野花。
继续赶路。
彬走川藏过来,半道上拆了货架,连同驮包一起寄回家,只留个背包,轻车上路。
经过施工工人食宿的简易房,里面好凌乱、好艰苦。拍了一张,但屋里太暗什么也看不清。
帕隆I号隧道。
这两辆车好像有点小刮擦,正好在坡道、转弯处,下面的车都上不来。这里泥巴好深!
大车已经堵了好长在后面。
又一座保通桥。
这个桥短很多。
一路烂泥……
这个地方好像叫老虎嘴。
回头再看老虎嘴。
一头牛,彪悍、雄壮,像一座雕塑般斜扑在山坡上吃草。
帕隆II号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