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中客 于 2018-6-27 17:53 编辑
从金佛寺出来,我接着去往今天要去的下一个景点——龙莲寺,由于龙莲寺离金佛寺并不远,所以我便推着自行车沿街一边走一边逛。这条街上除了各种工艺品店铺之外,人行道上还有不少专卖佛牌的路边摊,各式各样的佛牌琳琅满目,高档点的配有专门的盒子,普通一点的就随意摆在明面之上。
泰国佛牌是泰国独有的一种佛教饰品,这些年开始成为一种潮流,据说具有保佑平安、驱邪挡灾、招财转运的功能,不过我对这些不甚了解,而且听说恭请佛牌还有很多讲究在里面,搞不好甚至会招来麻烦,所以我也就是低头随便看上几眼,并没有购买的冲动。
沿街走了一会儿,我瞧见路边有一座中式的祠堂建筑,手机地图上面的标识,这里叫做广肇会馆,从名称上来看,这里显然是当年漂洋过海来此经商的华侨们用于联络同乡的公共机构。和传统的祠堂式会馆主要是供奉先祖不同,在这间会馆大门的两侧分别供有一尊金身佛像,看来当地华人对佛教的信仰已经融入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又经过几条街,我来到了临街的龙莲寺大门前。龙莲寺的山门不大,造型是典型的中国闽南地区古 典宗祠建筑风格,上面的牌匾楹联也几乎全都是由汉字书写,看起来和国内两广及福建地区的寺庙并没什么两样,只有在庙门旁边立着的巨幅国王画像和泰国国旗,才表明着这座寺庙的所在地。
这座龙莲寺建于清朝末年,年代并不算久远,但却是泰国最早的华人寺庙之一,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这座寺庙见证了华人到泰国的艰难创业史,也印证了北传大乘佛教传入东南亚的历程。
走进山门,迎面供奉着弥勒佛坐像,两侧为四大天王塑像,其背面为护法韦驮,两厢则分别为禅堂、客堂,大雄宝殿居中间。
龙莲寺的大雄宝殿内装饰异常华丽,当中供奉着三世佛圣像更是被精心布置的灯光照耀的光彩夺目,整个殿堂内即神圣庄严,又富丽堂皇。
在大雄宝殿的后方,则是一间规模很小的祖师殿,里面供奉着这座龙莲寺的开山祖师——续行的金身坐像。
据资料上记载,龙莲寺的开山祖师续行是广东潮州人,于清同治元年南渡暹罗。初驻曼谷耀华力路谷斗巷观音宫(现改为永福寺),宣扬中华禅宗,善信日众,名声大噪。公元1863年,续行大师根据当地华侨的意愿,提出按中国传统禅院式样在唐人街修建龙莲寺的计划,得到暹罗五世皇朱拉隆功的支持,并拨地建寺。龙莲寺历时八年竣工,朱拉隆功亲自为该寺题写了泰文寺名,并授予续行“华宗大僧长”的名号(相当于泰国的僧王)。
在大雄殿的左侧隔壁,是一间小小的禅堂,神龛中供奉着一尊金身罗汉像,从牌匾和楹联上看,供奉的应该是禅宗六祖慧能。作为中国禅宗的重要人物,禅宗六祖慧能在当地华人心目中心目当中也算是非常受尊敬的一位了,所以在寺院中也单独为他开辟了一间殿堂,接受信徒的香火祭拜。
除了祖师殿和六祖殿之外,龙莲寺中还有一间专门供奉观音菩萨的慈悲阁。对于普遍信奉上座部佛教的泰国人来说,中国人所熟知的观音菩萨在过去并不被广泛的熟知和承认,不过随着后来去东南亚的华人越来越多,泰国的寺庙中的观音也就渐渐多了起来。
在大雄宝殿与偏殿之间的天井中央,有一块专门用来焚香和供灯的区域,简易的铁皮木桌上摆满了信徒献上的莲花灯盏和成串的鲜花。
在一片烛光摇曳中,小小的天井中闪烁着安宁吉祥的光芒,这光芒即是连着神与人之间的通路,也寄托着信徒们对佛祖的敬意和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走出龙莲寺山门,我听见从旁边的一间大厅中传来朗朗的诵经声,我走到门前才发现原来是一群年纪在六七岁左右的小童僧们正在里面念经呢。
这些年幼的小童僧们手上捧着的经文,认真的高声朗读,神情专注而虔诚,丝毫不受门外走来走去的游人干扰。
其实这些小童僧都是寺院附属学校的学生,他们自幼出家,在寺院里接受系统的佛教知识学习,长大之后可以选择继续留在寺院中修行,也可以还俗从新回到社会中,不管怎么说,因为有过这段出家的经历,也会有利于他们培养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今后对待人生的态度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