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中客 于 2018-7-8 18:08 编辑
在寺内大殿之间的空地上,供奉着许多尊精美的佛像,这些佛像大都是由青铜铸造,造型有着鲜明的暹罗佛像风格。
在这些佛像前摆满了信*徒们供上的各种鲜花和清水盏,相比国内寺庙中的香烟缭绕,这种形式显得更加雅致而清爽,佛像的身上也被信*徒们贴满了金灿灿的金箔,看起来略显斑驳、沧桑。在佛像上贴金箔是东南亚国家比较流行的一种礼佛方式,代表着对佛像最高的崇敬,据说贴在哪里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来说,贴在额头代表开启智慧,贴在脸颊上代表工作顺利,贴在胸口代表增加个人魅力等等。
碧隆天神殿的旁边这座高大的宫殿,就是玉佛寺中最重要的建筑——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也被称为是玉佛殿,因殿内供奉着一尊翡翠玉佛而得名。
玉佛寺的外墙更是金碧辉煌,墙上嵌满了金箔、宝石、彩色玻璃和贝壳,基座上共有112尊神鸟迦楼罗金身塑像,这些神鸟头戴尖顶宝冠,身披璎珞天衣,手持恶龙,嘴如鹰喙,露出里面的獠牙,呈忿怒形,尽心保护着佛土的秩序和威严。
玉佛殿中雕梁画栋,气氛庄严肃穆,所有信徒和游客都安静的坐在地上,或默默祈祷,或四处观瞧。大殿内严禁拍照和做出任何非*礼的举动,有保安不停的在周围巡视,不过我还是找了个空挡,趁保安没注意偷拍了几张照片。
大殿中央是一座由黄金铸成的高台,上面供奉着一尊由一整块翡翠雕琢而成的玉佛。这尊玉佛是全泰人民最崇敬的佛像之一,玉佛高66厘米,身上披着价值连城的金缕衣,光彩夺目,极尽奢华,不过由于距离太远,我还是看不清玉佛身上的细节。
这座玉佛殿建于拉玛一世时期,是皇室举行重要的仪式的场所,因此寺中没有僧侣居住,而供奉在此的这尊玉佛,历史上成为印度、斯里兰卡、老挝、缅甸及泰国之间的争夺对象,为此还不断发生战争,有点像中国历史上的“传国玉玺”。经过几番磨难之后,玉佛于1434年在清莱被再次发现,被当时的吞武里王朝郑王大帝恭请到郑王寺中供奉,后来拉玛一世将泰国首都迁至曼谷之后,即请玉佛到玉佛寺皇宫内供奉。玉佛每年三季(夏季、雨季、冬季)都要由国王亲自为玉佛换上不同朝服,由此可见这尊玉佛的无比尊贵。
走出玉佛殿,我接着在玉佛寺中转悠,这座位于碧隆天神殿和乐达纳舍利塔之间的宫殿,就是藏经楼(phra mondhop)这座藏经楼造型极为繁复华丽,上面的锥顶上布满层层叠叠的神兽和花檐装饰,让人看的眼花缭乱,几乎没有一点喘息的空间。
这座藏经楼外墙装饰同样华丽繁复,上面布满由黄金、贝壳以及彩色玻璃镶嵌成的菱形图案,四个大门前都各有两尊猴神守卫。藏经楼是玉佛寺中的早期建筑,建于拉玛一世时期,因内藏有一部由金片制成的《三藏经》而得名。
在藏经楼的四角各有石刻佛像一尊,只是佛像的外观相对古朴沧桑,和身后华丽的宫殿风格有些不太统一。
在玉佛寺中还有一座外观奇特的建筑,名为香王观音阁,这座宫殿也是玉佛寺里唯一没有镶嵌金色装饰的建筑。
玉佛寺内到处人头攒动,耳边听到的几乎都是熟悉的乡音,虽说是身在异域,但却和到了国内某个热门旅游景点差不多,只有这座香王观音阁周围游客稍微少一些,我才得以坐在门口的台阶上用三脚架给自己照了张照片作为留念。照片中的自己又黑又瘦,头发也长长了许多,跟刚出发的时候已经是判若两人,许多人都说骑完川藏线之后会让人感觉变了一个模样,我觉得只要是超过两千公里的长途骑行,结果都差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