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中客 于 2018-5-4 16:04 编辑
离开巴戎寺,我推车步行来到了毗邻的战象平台(Terrace of the Elephants),这座平台位于通王城的中心,与巴普昂寺毗邻,当年是吴哥国王阇耶跋摩七世用来作为检阅军队的阅兵台。因平台南侧的战象雕刻而得名。这两天我每天都要从这座平台前匆匆而过,今天正好可以仔细的观赏一番。
据资料记载,战象平台的长度有350米,由三个平台组成,现存的战象台只有石质的基础部分,上面的木质建筑早已经荡然无存。残墙南部浮雕以大象为主,北部的墙壁则雕刻神鸟伽鲁达,周边的围墙上还雕有许多大象和印度教的神像。这些浮雕造型夸张,线条古拙粗犷,雕刻技艺精湛,极具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战象平台上方是一条平坦的石路,两旁是纳加造型的石头栏杆,走在上面很像是一条宽敞的石桥。在古代,每年都会在这里举行盛大斗象大会,搏斗中胜出的大象才能成为国王的坐骑。吴哥时期的大象占有重要的地位,耕作农田,运输建筑材料、以及出征打仗,都少不了这些雄壮又温顺的动物,所以国王阇耶跋摩七世就修建了一个很壮观的斗象场,用来观赏大象部队打仗练兵。
紧挨着战象平台的是癞王平台,这座平台有三层高,正对着胜利门,因上面有一尊死亡之神阎摩(癞王)的雕像而得名。这尊癞王雕像原件现存于金边国家博物馆内,之前我在金边博物馆里还曾经专门拍过一张照片,但当时却并不知这尊雕像就是来自这里。
癞王平台顶端正中有庙塔一座,下方雕刻着几十尊雕刻精美的神鸟伽鲁达雕塑,此外还有犀牛、河马以及狩猎场面的雕刻。平台上视野非常开阔,据说当年每逢吴哥帝国举行盛大庆典活动时,国王端坐在平台的中央,两旁是王室成员和大臣,巨大的广场上马队、象队、军队行依次行进,其雄壮的规模,威武的阵容,难怪令大元帝国的使臣周达观都惊叹不已。
在战象平台的斜对面不远处的密林中,还隐藏着一座残破的古代寺庙遗迹,查看谷歌地图上的标注,这里叫做普利皮图寺群(Preah Pithu),是由相邻的四座塔庙式建筑组成,这儿虽然离的战象平台相距不远,但却基本看不到游人的身影,实在是一处不被打扰,可以安安静静发呆放空的好地方。
普利皮图寺中仅剩下了几段残破的院墙和一座残缺的庙塔,庙门早已被塌落下来的石块所掩埋,一片破败而荒凉,久无人迹的景象,但古庙阴郁萧瑟的气氛似乎仍在森林深处弥漫着。
虽然寺庙主体建筑残破倾颓,但门楣等细节地方的雕塑依然保存完好,没有受到过明显的人为破坏。门楣中央踩在莲花之上的大神湿婆正在跳动着毁灭之舞。在印度教教义中,湿婆既是毁灭之神又是生殖力量的象征,每当一劫之后,湿婆神就会睁开头顶的慧眼,跳起足以毁灭整个宇宙的舞蹈,让整个宇宙从“毁灭”中“再生”。可能湿婆大神也没有料到,他的舞蹈并没有毁灭宇宙,而只是仅仅毁掉了供奉他自己的神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