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平县樟木林乡读书岩
地址:贺州市昭平县樟木林乡圩街东面约500米处 读书岩位于昭平县樟木林乡圩东面约500米一座形似马鞍的穿岩山腰。此岩的山腰上有三个不同大小,形状各异的岩洞,而且洞间相互连通,天然成室,若天高云淡之际,从洞口远眺,巍巍的梅岭峰影清晰可见;俯视,秀丽的樟乡风光尽收眼底。此时此刻真令人心旷神怡,此乃樟木林之名胜地读书岩。据传,此岩为一位广东 廪生林廷干先生于前清康熙年间在洞中办学,长达十余年故得名。 樟木林一带原是壮、瑶杂居的地方。明末清初,广东一个博学多才的廪生林廷干,在这里开设学堂,向百姓宣传读书的好处,发动父老送儿童入学。没有校舍,他就在这岩洞“传经讲学”。当时,他曾赋诗一首,抒发他甘于吃苦致力办学的抱负:十年吾道未曾南,暂向传经在此岩。如何劈山开手段,直扶天柱拼肩担。 此后,这里的人便把此岩誉为“读书岩”。读书岩是石灰质溶洞,它的三个溶洞都在石山的表面,天然成室。室内平坦,可座三、五十人。这几个岩洞皆向南,阳光充足,有夏凉冬暖的特点。 读书岩为石灰石溶洞,攀登者可从穿岩沿曲径而上,先至溶洞的中室,此室砌有石墙,设有石门,石 面平坦,可容数十人。从中室往左绕过天然的石笋和钟乳石的通道,即入左室,左室大于中室,且分为内外两间,据传林先生当年办学就是以此为教室,可从中室往右,穿过一条狭窄的"走廊",拐过中厅便入右室,此室石面光滑,通风幽静,是游客理想的歇息之地。 读书岩曾为许多历代文人墨客提诗作对之地。清雍正六年(1723),曾就学于读书岩,后中拔贡的林廷干之子林之梧,为缅怀其父在岩洞开设学堂之举,专程从广东回到"母校"读书岩,并请了当地石匠,镌刻下其父的遗诗;光绪十一年(1885),曾在樟木林三圳书屋(即今樟林三圳口)教书的广东梅州叶鹤珊先生两次登临此岩,并手书“小 嫏嬛 ”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镌刻于洞中走廊的石 壁上,并留下其登临时的诗作;在石刻"小嫏嬛"的左上方,还刻有贺邑高延林先生游览时所作的七律诗四首,今岩洞中所刻的诗文,均录于本书的诗联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