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号,第13天。八宿-昌都,130km。早起洗漱完毕,又吃了小老板做的美食,收拾停当已经是快9点了,只记得那里的水冰凉刺骨。从邦达直走昌都,要经过1995年建成的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邦达机场,这是一路上途经的第二个机场了。路过时,偷拍了一张,里面驻扎的卫兵看到了,挥手示意不让拍照。在K1430时是214与303省道交汇口的索拉村,食宿似乎挺方便。不久,左哥的车子似乎是幅条断了吧,走走停停。
在55道班,一对放牧的小姐妹似乎是想要和我说点什么,我猜想是想要吃的或者文具什么的吧,我把仅剩余不多的饼干给了小妹妹一块,姐姐随后也跑来了,我说没有了,最后还是给了剩下的全部。倒不是吝啬,实在是背负那么远的路,这么轻易地送出,有点对不起那双蹬踏的腿。再17km就到了海拔4572m的浪拉山垭口,过了垭口就是一个16km的下坡,顺着山势左右盘旋飞翔。这一段的路况非常好,景色也非常好。
在下坡过程中,始终能看到山脚下在村庄里穿行的将要走过的长长的路。这是一段美妙的享受。此后相当时一段时间,你以为下到底了,是不是又要爬坡了,但柳暗花明,眼前的路牌变戏法似的,不断出现XXkm的长坡的字样,非常惬意,原来走下坡路是这么地过瘾,哈哈。山脚下的村庄叫酉西村。路边有一片片待收割的青稞,地里是一群群忙碌的人群,一派丰收的景象。再12km下坡最后1km缓上,就来到了全长1450米的年拉山隧道。该隧道是继贡嘎机场至拉萨路段中的嘎拉山隧道之后,西藏拥有的第二条公路隧道,也是昌都地区的第一条高原公路隧道,也是作为昌都地区解放60周年献礼项目之一。隧道里虽然有侧灯,但还是比较暗,也许过往车少,这样省电吧。因为下坡时心中充满快乐,所以中午饭也省了。有下必须有上,过了隧道又是痛苦的缓上,前半段路因为天气燥热,走得很无聊,骑行不到10km的时候,又见到了澜沧江,有江水陪伴,寂寞的时光减少了很多。
再行50km就到昌都县(海拔4112m)了,路边的一辆满载自行车的面包车正在向下缷车,看来我们到的还不算晚。昌都是西藏的东大门,一直都是四川、云南、青海进藏路线中重要的交汇点。山坡是藏东最大的寺院强巴林寺,山脚是昌都人民的居住地,而山顶就是天葬台,真是三点一线,似乎象征着生命的阶梯。很快跨江的马草坝大桥就映入眼帘,澜沧江的两个分支昂曲和扎曲就在前面不远处交汇,桥头有武警把守,过桥沿214一直走到头,路左侧是214,右侧就是农行和邮政。今天的太阳挺大,我和小林先到农行边邮政局加了邮戳,并取了点钱,边休息边等左哥。等联系上左哥,问了出城的方向,大家过昌津大桥左行来到澜沧江天津广场看是不是有合适的地方扎营,广场上大型标志性鲲鹏雕塑高21.8米, 是西藏地区第一个现代的开放型集会广场。澜沧江就起源于此。广场挺热闹,也有武警,过去问了,回答是不允许。
一直到很晚,既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扎营,也没有可供食宿的馆驿,就连路边的警亭也塞满了人。我们在昌都乱窜,有些地方甚至跑了三四趟,也没有找到。直到很晚的时候,还有男男女女的骑行或步行者无处安顿。一个女摩托骑友,因为路很不好,终于决定放弃后面的骑行,把摩托也寄送回家了。看来再找下去真的劳而无功,警察都出动了。最终我们是在一家快出城的似乎是未开业的地下停车场里扎营了,当然是趁人不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