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游走在感冒的边缘
8月11日。今天就要进入河北,这是此行中最后一个省了,就地形而言,华北平原非常适合骑行,所以今天定了个比较远的目标:邢台。
从安阳出发经60来公里的骑行顺利到达邯郸市。邯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8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之久,是我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统一中国后,为天下三十六郡郡治之一;汉代与长安、洛阳、临淄、成都共享“五都盛名”;东汉末年,曹魏集团在邯郸南部邺城一带建都;北宋时期,邯郸东部的大名成为北宋都城汴梁的“陪都”。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国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我最早了解邯郸还是通过众多的成语,如“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毛遂自荐”、“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等等。现在有机会来到邯郸,一定要去看看这些成语的出处了,黄粱梦正好在邯郸往北的方向,所以选择了去看黄粱梦的吕仙祠。当我一路打听,费尽周折终于找到吕仙祠时,眼前的景象让我心都凉透了,这哪是什么景点,根本就是个工地啊,整个景点被围了起来,大门口贴了个告示牌:“维修施工,暂不开放。”,向周围的人打听了一下,说维修起码需要一两年时间,哎,看样子到好像是我做了个黄粱梦啊。
看不了黄粱梦,只好继续前行,离开邯郸不久,天好像阴了下来,气温突然降了很多,这下可以凉快点了,还来不及高兴呢,只见前方天空乌云翻滚,风越来越大,不会是要下雨吧,顾不了许多,只想趁大雨未到之前到达邢台,下什么我也不怕了,所以加快了骑行的速度。哪知道骑了不到半小时,雨点一阵紧似一阵地砸了下来,几分钟内变成了一场瓢泼大雨,在贵州,我哪见过这么大的狂风暴雨啊,我赶紧跑到路边的两行树中间,拿出在广西买的塑料布和绳子,将塑料布的四个角固定在树上,成了个简易的雨棚,然后穿上雨衣,蜷缩在棚下躲雨。看着公路上大雨中匆匆赶路的人们,全身上下被雨浇了个透,我正暗自得意呢,没想到一会儿塑料布积水太多,中间塌了,雨点借着狂风斜打下来,这塑料布瞬间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大雨同样把我也浇了个透。看这塑料布也没什么用,全身都湿透了,留几根头发干嘛呢,还不如冒雨继续前行吧,就这样,收好塑料布和绳子,骑车冲进了大雨中。其实冒雨骑车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狂风夹着雨点呼啸着打在身上、脸上,连眼睛都睁不开,由于风太大,骑车都感到非常吃力,只要不拼命地蹬踏板,好像马上就会被风吹倒回去似的,而且呼吸也感到很困难。这一路几千公里过来,还是第一次在大雨中骑行,感觉其痛苦程度丝毫不亚于在烈日下公路上的骑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挣扎,好不容易到了邢台市。到了市区,骑行速度渐渐慢了下来,风吹在早已被雨水、汗水湿透的身上,顿感一阵阵寒意袭来,大夏天的居然不时地全身哆嗦,连打了几个喷嚏。为了防止感冒,赶紧找了家旅馆住下,换了衣服,顾不了早已饥肠辘辘,钻进被子里,捂了半个多小时才慢慢缓过来,然后在旅馆附近吃了晚餐,又到药店买了速效感冒胶囊,回到房间,按规定剂量的一半服下,拿出地图看看,离北京也就3、4天的路程了,祈求这场大雨别让我再感冒啊,希望明天能按计划顺利到达石家庄。
这是在邢台的住宿发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