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7 邦达(4120)——业拉山(4600)——八宿(3300)96KM 气候:一年无四季,一天有四季 景点:邦达草原、邦达机场、三江并流、怒江大桥 特色:贝母、人参果、大黄、大叶秦艽和红景天 里程:94KM 路况: 全程泊油路面。邦达是川藏南线北线的交汇点,是一个由于交通要道形成的小镇。出了镇子就开始爬业拉山,走出两小时后,回头一望,村子还在山脚下。13公里的上坡,都是在来回的绕。到达业拉山垭口(海拔4658 m)往下望,就是非常有名的,梦想已久的七十二弯。蜿蜒如同肠子的72弯,一段接一段的发卡,曲折的下山路足有20km直到同尼村,之后再20公里下坡,到达江边。怒江大桥到八宿基本是上下坡,沿着怒江的一条小支流“白马沟”逆流而上,经38公里总体上坡趋势,达到本段的终点:八宿。 骑行环境:上业拉山几乎无难度,下山下到崩溃,晒太阳晒到崩溃,过了检查站后开始一路缓上到达八宿县 骑行难度:★★★★ 注意事项:注意狗,注意狗,瓦达村的狗是独行侠一个个都有小牛犊那么大。注意拉根乡懂得集团化作战的狗。注意佩戴墨镜和面巾!路上不要贪玩,早些起床走,今天会很痛苦!
海拔坡度平面图:
八宿龙达店地址:
邦达是一个战略要地,曾经解放西藏时,著名的昌都战役最关键的转折点就在邦达发生。解放军在康巴藏族的全力支持下,从邦达和雀儿山分兵两路围剿昌都藏兵。到了今天,邦达也是重要的交通要道,连接着川藏南北线。但邦达海拔太高,除了青稞、荞子之外几乎不出差任何农作物,临近的左贡和昌都也不出产,所以物资都从很远的地方(雅安一线)运送过来。邦达的物价很贵,但在出发之前一定要多买一些水,如果天气好的话至少要带2升左右的水。下业拉山后,要一直到瓦达村后才可以买到东西,并且路边没有小溪,怒江的水太浑浊,在干燥到极点的怒江河谷骑行没有水会折磨死人。 邦达夜色(图片出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12年刊) 邦达——业拉山口 邦达到业拉山口只有12.8公里,因为邦达的海拔很高,所以业拉山会很轻松的骑上去。体力一般的骑友大约两小时就可以登顶。业拉山口几乎天天吹大风,所以要注意防风哟。喜欢拍照的骑士们,业拉山口是川藏经幡最多的一座山口,可以好好拍摄一下了! 回望业拉山(骑友泉哥摄于2012年7月) 出邦达检查站时(摄于2012年7月) 轻松愉快的上坡路,翻越业拉山! 回望邦达镇! 业拉山山口(摄于2012年7月) 业拉山口——怒江检查站 业拉山不是川藏最长的下坡路,但海拔下降速度是最快的一个地方。所以在下业拉山的时候,无论你是用什么刹车系统,都必须做好检查工作。检查好刹车,装备后就开始下山吧。 下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速度,在到达观景台之前的那一段路切记要放慢速度。不能超过25码,路边有一个非常恐怖的牌子“此处已因车祸已死亡XX人”之所以用XX是因为第一次路过的时候,上面写的是8个人,第二次路过的时候上面增加到11个,最近一次路过上面写着13人。速度一定要慢,如果在这里冲出公路,无论你是汽车、摩托车还是自行车,基本都是必死无疑。为了安全,一定要注意速度。这里直言一句,个别脑残很喜欢彰显技术,在业拉山以四十码以上的速度下山,切记离这些人远一点。2013年到5月截至,龙达线路连锁就业拉山一个位置已出救援车5次之多,平均五天出一次救援车,去救援下业拉山摔车的骑士们。所以,再次提醒一定一定要慢。 下业拉山后,约7公里到达业拉山“公路奇迹”观景台,在这里可以欣赏世界公路史的奇迹“业拉山七十二拐”无聊亲自数弯道,一共一百三十一个弯道!看到业拉山的七十二拐后,对公路的建造者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出观景台后,一直到噶玛村(下业拉山后最后一个汽车加水站),视线都比较好。速度应该控制在三十码左右,再次提醒,自行车不是摩托车,压弯必摔车。所以过弯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减速通过,从观景台到噶玛一共22公里。注意速度,在路过同尼村和托尼村时,注意村子里嬉戏的藏族小朋友横穿马路。 出噶玛加水站后,这时的风景会骤然改变。犹如你拿着月光宝盒突然穿越到西北大漠中的感觉,怒江河谷无风,但山石带着狂野的风,这是一种气质。我们会联想起大漠中佩着宝刀的刀客,蒙面依在路边。对,就是这种剑客情,在怒江河谷中回荡着。这里下山的时候,不要放松警惕,注意控制自己的速度。一直下坡直到路过一个明洞开始。经过一个小上坡后,到达怒江检查站! 业拉山七十二拐(摄于2012年7月) 秀美同益村(摄于2013年5月) 怒江河谷 怒江检查站——八宿 出怒江检查站后,到八宿都是缓上和起伏路。检查站到瓦达村这一段路经常落石头,所以注意安全,这段路曾经这里被国外筑路专家断言是无法修建公路的,但是我们中国人做到了,不但修了路,我们还修了柏油路面。在这里体验一下自豪的感觉吧。此时你会无比痛恨太阳。注意戴好面巾,很多骑士都是在这里晒成黑人的,妹子们不要认为擦了防晒霜就不会被晒黑,这里就是100+的防晒霜都顶不住的,所以还是戴好面巾吧。记住多喝水,不要中暑了。 这一段路一直都没有躲太阳的地方,2012年善良的瓦达村民为骑友们准备了一个可以躲太阳的凉亭。可被四个冬季出行的“骑友”(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他们没资格被称之为骑友),因寒冷把凉亭的木料“借来”烤火了,所以,我们现在只能顶着烈日骑骑行。 出瓦达村后,到拉根乡后就气温会慢慢降低一些。人会好受的多,拉根到八宿这段体力消耗的差不多了,所以骑的会很吃力。大家坚持吧,八宿快到了。 已经能看到怒江检查站了! 如火骄阳,晒的没地方躲! 快到八宿了!加油,天快黑了! D18 八宿(3300)——安久拉山(4320)——然乌(3920) 90KM 八宿 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型气候 景点:然乌湖,阳措湖,来古冰川 特色:“拉鲁卡” 酒、苦荞、 里程:90KM 路况:全程泊油路面。此段路程,全程坡度起伏比较大,看似都是缓上坡,其实从八宿海拔3280米上升海拔4475米才到安久拉山的垭口,海拔整整要上升1200米。整个过程就是爬坡爬坡再爬坡。整整持续70公里。下山后沿途雪山绵延不断,因距雪山很近,可能会有点冷。临近然乌镇的几公里路段较窄,坡陡,有飞石,现在建设了保护走廊,相对比较安全,但雨季时也应快速通过。长廊尽头,就可以看到安目错湖了。然乌就在安目错湖旁边。 骑行环境:安久拉山在数年骑友的暴怒中,荣获最坑爹的山!八宿到吉大乡全程起伏路。出吉达乡后,开始体验安久拉的坑人吧!到俄拉电站时,你会开始崩溃。下山继续崩溃,过了安久拉山口后,继续蹬!别以为安久拉这个名字听起来像大天使的名字,她会坑死人的,下山都还有上坡!川藏她最屌! 骑行难度:★★★★★ 注意事项:在7点出发,尽量少休息早点走。
海拔坡度平面图:
然乌龙达店地址:
八宿位于聂日神山下,八宿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山脚下住着一群有胆识过人的地方。八宿是典型的干旱河谷,所以昨天的业拉山下山开始一直持续到安久拉山口,都是没有树木的。因为气候原因,八宿蔬菜产品极少,所以时鲜类的产品价格是很昂贵的,八宿位于川藏中部,所以无论物资从成都出发还是走青藏铁路都必须用货车拉到这里,所以物价很贵。 八宿——吉达乡 八宿出发后,从高程图中可以看出,几乎都是起伏路。坡度不是太陡,但连续的上上下下有点让人吃不消。很多骑友到了上拉然村的那大转弯上坡时,体力基本都消耗的差不多了。此时今天的路程还不到一半,所以不要进行长时间的休息。争取在上午十点到十一点左右到达吉达乡。这一段路几乎没什么值得留恋的风景,所以加快速度走吧。 出八宿时路况(全线上下坡,路非常好,只是很坑人) 吉达乡检查站(摄于2013年5月) 吉达乡——安久拉山口 建议大家在吉达乡吃一些热乎的东西,如果不吃,也要保证包里有“硬货”就算钱包有些羞涩也一定要带一些充饥的食品。因为出了吉达乡后,买东西会很困难。从吉达乡出去后,全程缓上,其痛苦程度不亚于骑剪子弯山的烂路。一般情况下,到达俄拉电站时,除个别体力超强的人,基本都到下午两点左右。而安久拉山口会很准时开始吹逆风,所以顶着寒冷的山风往安久拉山口骑行,而且全程是坡的情况下。会非常痛苦。安久拉山口和宗巴拉山口一样,会有很多骑友体力不支,但又不能不继续往前走,所以会出现数十人,甚至上百人打着手电筒推车的“壮观”景象。一是因为对安久拉山的不了解,二是因为过于迷信自己的体力,很多骑友都认为自己已经翻越这么多大山了,骑了这么远了,还可能惧怕安久拉山?于是自信满满的出发了,到达俄拉电站时,就开始吃不消了。对于物资上的东西,骑到这里的骑友对西藏都会有一定的认识,所以认为只要有人家的地方必定有国家开设的万村千乡,但很可惜,这里都是牧民占绝大多数,剩下的都是半农牧人家所以小卖部什么的可以忽略了。于是就会出现四五个骑友满脸疲倦的分食一块馒头,六七个人顿一起吃一包榨菜,如果发现谁在这里吃火腿肠,那简直就是“阶级敌人”必须过去把他手上肥美的火腿肠咬一口才可以。当然,有的骑友会说;其实也没那么夸张,哥很容易的就翻过了安久拉山…..要说的是,这么说的人一定是不负责的或者搭车过去的家伙。所以,尽量在下午四点左右到达安久拉山口。 图:俄拉电站 摄于2013年5月(看到俄拉电站时,才算真正开始翻安久拉山口) 图:摄于2013年5月 (安久拉山的逆风,图里可能看不出来,但此时的逆风非常的强大) 安久拉山口——然乌 到达安久拉山口湿地后,会看到久违的安久拉山口海拔牌。合影留念,这里有个可爱的藏民开了个帐篷小卖部,可以考虑吃一点。贵是肯定会贵一些,但这些都不重要了,热乎的东西吃了那才真心爽啊。下安久拉山时,如果你认为是下坡,那就错了。过了海拔牌后,会看到一弯小湖,顺着这个小湖一直走,要走到湖的尽头才算看到一丁点的下坡路。 安久拉山口(摄于2013年5月) 安久拉山口(摄于2012年7月) 下坡后,要注意安全。因为山体很疏松,所以会经常有滚落的石头。请务必佩戴好自己的头盔,不要耍帅,这段下山路几乎年年都会出事情,大多数都是小石头打脑袋了,打的头破血流的往然乌跑。有一顶头盔,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下山后还没爽起来,就会遇到上坡,上上下下。一直骑到然乌棚洞。有棚洞说明山体很容易滚落石头,所以出棚洞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棚洞里行驶要注意速度,因为棚洞顶部会漏水,所以路面有时候会很滑,特别是三号棚洞的路面会比较滑,尽量慢些走。因为到这里基本就等于已经到然乌了,那么坑的安久拉山都骑过来了,还怕多耽误一会儿时间吗? 出了棚洞后,会看见一个巨型湖泊,这里就是然乌湖!然乌欢迎你! 然乌棚洞(摄于2012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