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畅行 于 2019-1-29 21:46 编辑
D10,2018年5月24日,9号营地(海拔4953米,克里雅河)–阿特塔木达坂(海拔5467米)–10号营地(海拔4910米,阿克苏河),里程22公里。 ▲克里雅河9号营地–阿克苏河10号营地 轨迹图
进入羌塘无人区后,宿营地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昨晚克里雅河边宿营地海拔高度4953米,首次下穿5000米,比昨天的高点下降约600米,虽然不是太多,但昨晚睡眠感觉好了许多。昨天的行程创克里雅此次骑行纪录,达到41公里,是穿越克里雅以来走的最远的一天,主要得益于后半程的长下坡,虽没有路,但下坡坡度大,越野骑行没问题,估计半个月的穿越计划有望提前完成,想到这时信心满满,没有什么困难能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
▲克里雅河岸9号营地
克里雅河9号营地,天气晴好,宿营地旁的克里雅河冰面下,能听见哗哗的流水声。早上9:15出发,营地克里雅河谷是一个低点,开始就沿着克里雅河边缓上坡,上到河岸边宽阔的草地上,迎着阳光沿着草地上的小路向东骑行。向南望去,雪峰冰河,绿色的草地,黑色的火山石,在晨光的照射下,显得异常美丽。
▲克里雅河岸9号营地
▲克里雅河边推车
▲上坡离开克里雅河
这时,土道右边,克里雅河北岸,散落的火山石间,有一处人为的惨墙遗迹,一堆散落的石块,下面石块砌成的残存墙体还能清晰可见。对照网上的资料,这是一处千年历史遗迹,它就是吐蕃盛唐时期遗留下来的阿塔木帕夏古堡遗址,遗址历经千年的风霜雪雨,现在是一堆石头半截墙,若干年后,在这荒凉贫瘠的荒原上,可能只剩一地风中凌乱的黑石头。
▲克里雅河岸边,阿塔木帕夏古堡遗址
据载,公元7世纪60-90年代,吐蕃与唐朝在西域进行了多次争夺,当时吐蕃人进入西域几乎总是首先进攻于阗(现和田地区),可以判定克里雅山口道是吐蕃进入塔里木盆地的主要进军之路。资料显示,克里雅古道留存至今的两个历史遗迹,一是于田县普鲁村北面的阿拉叫依古驿站,二是新疆和西藏交界的克里雅山口以北40公里处残存的阿塔木帕夏古堡遗址。所以,今天遇见的这堆石块断墙,是历经一千多年前吐蕃盛唐时期西藏至新疆古道上罕见的一处重要遗迹。
▲克里雅河岸边,阿塔木帕夏古堡遗址
在西藏那些尘封的北方之路里,从后藏翻越地狱般的昆仑山,进入繁华的塔里木绿洲的克里雅古道,就是茫茫昆仑山中最为隐匿的昆仑秘道。另外还有两条古道,桑株古道和克里阳古道。我们可以想象吐蕃之前的土著是如何穿越其中,但在史籍上能感受到吐蕃辉煌时控制过的塔里木盆地,那时的克里雅古道应该是人迹喧嚣的。唐朝中后期,吐蕃两次入侵西域,并统治塔里木盆地百余年,当时走的就是这条通道。阿塔木帕夏古堡据考证就是当年古道上的一个据点。这一带河岸宽阔平缓,海拔低牧场大,能够支撑古堡据点的最低生存需求。后来只是古道废弃,古道上的一切人为痕迹,终会被大自然的风刀霜剑所抹平。
▲我在前面领路,信马由缰随后
10:30我们骑行4.7公里,到达山前的缓坡地带,此时海拔5056米,这段海拔爬升103米。这里是一个三岔路口,左拐是阿特塔木达坂进山入口,直走可以去往新疆民丰、且末等。
▲左转是我们进山的道路
▲右转沿乌斯腾塔格山脉左边的谷地可到达新疆民丰和且末
▲信马由缰也赶了上来
我们推车爬转向左边的岔道,阿特塔木达坂方向,今天进山爬阿特塔木达坂,也不是太冷清,进山门前,左手边一头野牦牛在迎接我们俩,一直伫立行注目礼。推坡推累了,就看看野牦牛,再看看同伴,再看看车子,再看看前方艰难的路。半小时推到山前,抬头望去,土路在红褐色的半山消失在乱石遍布的半山坡,感觉上面无路可走。好希望前进的道路不是从乱石堆的山坡上穿过。心里想着能否把这负重的山地车推上去,实在没有把握。
▲进山前的坡道小路
▲周围红褐色的山体
▲陡坡上小憩,当时看着前方的烂石堆在想路在哪里
▲以为没路可走,还专门走到前面观察情况
爬阿特塔木达坂,意料中是海拔高,有一定的难度,但还是超乎想象,怪不得北京适者生存于出发前提醒我,说我们骑行人,别去搞这种探险。言外之意就是太辛苦,我也想到了难度和辛苦,但没想到这么辛苦。因为穿越克里雅是我的梦想和心愿,再苦再难也要挺过去,所以才有了这次行程。
▲爬到一个小平台,信马由缰还在后面奋力推车通过烂石堆
▲此时此刻,一生难忘
▲红褐色的山坡上休息,远处能看到蜿蜒起伏的昆仑山后面的乌斯腾塔格雪峰
▲信马由缰快要上来了
▲信马由缰也推上小平台
从西藏去往新疆方向,阿特塔木达坂的爬坡路又窄、又烂、变态的陡,窄,就是山间羊肠小道。烂,沟壑纵横,有一段路就不叫路,就是乱石滩,下脚的地方都难找。陡,关键是陡的变态,陡到多少度也说不上来,这样说吧,从爬阿特塔木达坂的进山入口到达坂顶部,里程是2.6公里,比较短,山口海拔户外助手实测5467米,实际海拔爬升411米,每公里海拔爬升158米。
▲这张照片看不出多陡,实际上推车推几步都很费劲
▲信马由缰也是推不动了,停车休息
开始爬坡时,数着步数一次坚持走三四十步,开始坡还是缓点,还没进去山呢就不行了,一次十五步,十步,还都是小步。乱石路上两三步就要歇,不是推车了,就是提着车架立柱往上拉,后面不是重吗。后面的坡越来越陡,看到就害怕,挪几步就刹住车,双刹,还担心刹车坏掉,有时刹不住用身体抗住。累的腿软,累的头晕,右臂后来都没力量了,不行了就弄块压缩饼干吃。不管怎样艰难,还得坚持这个信念不能变,挪一步也是进步,只要向前,就能到达。
▲那天的爬坡堪比登天
▲在弯曲盘旋的红土小道上一步一步的挪动
时间上,开始左转进山门入口是10:20,到达阿特塔木达坂时间是下午3:30,2.6公里爬坡,用时5小时加10分钟。这是什么速度,骑行经历上还没有过。
▲红色山体后面能看到乌斯腾塔格山脉的雪峰
▲到达达坂前最后一次长时间休息
▲休息时欣赏一下有着神话传说的昆仑山
▲最后一次长时间休息地点,当然要推上达坂,推车途中还有好多次的短暂休息。前面直走路线最短,也最陡。车子后面有一条向左拐的相对平缓的路线,绕的稍微远点。信马由缰选择了左转,我选择了直走,爬今天最陡的一段极陡坡到达达坂。
▲我推着重重的自行车,冲击达坂前这个变态的陡坡,中间休息多次,双刹都刹不稳,还要用身体抗住,使出洪荒之力,最终登顶到达达坂。
阿特塔木达坂,也是没有任何标志,零散的几块石头上没有记录一个字。没有标志我们也认真地拍了几张照片,毕竟经过千辛万苦到达山口。 阿特塔木达坂是一个红色的世界,红色山体,红色岩石,把达坂装扮的格外靓丽。东南望去,乌斯腾塔格连绵的雪峰,西北方向昆仑山脉腹地的红褐色群山。再次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红褐色的阿特塔木达坂,两步路实测海拔5467米,矫正后应该要超过5500米。达坂上有一块明显的黑色大石块,是达坂上标志性物体。后面东南方背景为蓝天白云下乌斯腾塔格山脉雪峰。
▲一路极少拍人像,今天在这一生难忘的昆仑山之巅阿特塔木达坂上一定要留个纪念。
▲信马由缰也奋力推上阿特塔木达坂
▲63岁的同伴信马由缰,能一路坚持,实属不易,内心佩服。
历史上有探险者用毛驴驮着行李装备,空手徒步穿越,今天我们却是把足有一百斤的山地车和装备靠自己的体力推上万山之祖巍巍昆仑的高山之巅,内心是无比的感动和自豪。这也是一生值得回忆,值得骄傲的一刻。旅行如同我们的人生,终有一天,我们再也走不动,那时就会静静的躺在摇椅上,让走过的路在眼前慢慢的飘过来打发余生。
▲回望冲击昆仑山阿特塔木达坂之路
山口风大,也没多停留,拍照后就赶紧下山,下山也是推车,偶尔骑一段,到处也是乱石,还有软土。前期推车较多,后来骑车较多。 下达板的路比上达坂的路平缓了许多,这边下陡坡也就7公里,后来是起伏缓下,到今天的营地15公里的路程海拔由山口的5467米,下降到4910,海拔下降557米。随着海拔的降低,山沟里慢慢的出现积水和小溪,一些小溪上的冰还没有融化。
▲离开达坂,开始还能骑一段
▲顺着前面的山沟下行
▲路虽不好,下坡还是轻松许多
▲昆仑山峡谷行走,没有休息的环境,刚到一小片开阔地,把自行车靠在手头上歇一歇
▲昆仑山的属性就是雄壮
15公里的路程耗时两个多小时,于下午6:20来到一河谷底部的河岔处,上到一条看起来都像正规的土路上,这应该是上世纪50年代修建新藏公路未完工的路基。看天色有变,风起云涌,于是在阿克苏河岸盆地避风处扎营,刚把帐篷立起,天空就开始飘起雪花,支好帐篷后就大雪纷飞。雪不隔人,我冒着大雪去阿克苏河中取水,河水很充足,冰层下,河岸边,水流湍急,灌一趟水冻得手指又麻又疼。7点前开始下雪,夜里10点多了还在下,不知明天能否往前骑行。
▲阿克苏河谷雪夜营地
这里10点黑天,晚饭在帐篷里做,一忙活就到夜里12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