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向问天 于 2016-7-11 18:10 编辑
D05折多塘-新都桥(57公里) 一早从窗户里就能看见远处的雪山,吃罢早饭,民居主人送了一人一瓶水,昨晚还品尝了锅粑和酥油茶,藏民家里的食宿稍稍有所了解,常年生木头炉子,家里的宅基地需盖了三个章才可以建房,只要关系到位,没有面积限制,盖了章就能成。 出了村就开始爬折多山,开始折了四五个来回,往后一看,还是在村子边上 折多山,折磨多多的山,折多山是传统意义上的藏汉分界线。折多山以东是山区,而折多山以西则是青藏高原的东部,真正的藏区。折多山每年只有6、7、8三个月不下雪。“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 折多塘继续前行11km到达破旧的二台子道班,道班距垭口还有10km,一共这21公里上坡,我和家峰,分成四段,5公里一休息。 这就是陈家峰,是鹤壁职业学院的大一学生,是学院自行车协会会长,请了一个月假骑川藏,也是蛮拼的,小伙子身材修长,体力不错,行李多多
这时候的我还没晒黑,累并快乐着,观景平台的牦牛头骨很有藏区特色
一路行进的三人行,中间是冯坤,成都人,体力也不错,不过今天落后不少,说心率不能超过130,防高反。
柏油路修的地方特别多,还遇上这过不完的军车,一过就是二三百辆,尾气让人窒息。
垭口前的路,沿河行进,随便一拍就是景,远处的雪山笼罩着雾气,近处青草悠悠
努力上到垭口,终于见到折多山顶,刚才阳光普照的天气,却忽然下起了雪,后来听小黑说,从没见过雪的他,在折多山见了雪,兴奋的不得了。但对于我们北方人来说,雪见惯了,冬天基本上是大雪封一整个冬天,出门就是白雪皑皑,现在看见要没什么兴奋,只是感觉冷。
下面这位就是在以后连续十八天在一起的四兄弟之一的青桥,他是研究生刚毕业,下个月就开始工作了,正好有这么个空档走趟川藏线,他父母在拉萨经商十多年了,后来到了拉萨,大鱼大肉的款待,很是感激,他是一行四兄弟中耐力最好的,脾气也超好,依李东(四兄弟之一的最小的)说起来,青桥秀恩爱也是一流的,跟老婆聊起天来,口气温和,不急不躁,真正是好男人的表率。
我们一行三人拍个合照
拍完照然后就是全付武装,下山,这是我和家峰的照片,根本认不出模样了,家峰还送我一付吃大骨头的塑料手套,管用,风吹不进
折多山垭口往下5公里和7公里分别有减速带,不出一个月前,有个骑车妹子摔车了,摔死了,路过此处,前300米处有提示牌,如果不注意这牌,到了减速带还真刹不住,减速带和马路一个颜色,硬生生鼓起老高来,缓慢通过后,前面就是急转弯,拐的很急,真的当心。 一路遛车,除了那烂路,一方块一方块的挖出来,还没补上沥青,路两边就是全是景了,什么地方这么好,新都桥呗,传说中的摄影天堂,先来一张随便拍的,小河,中间的小绿岛上有杨树,刚抽出枝叶,远处是空旷的翠山,与折多山之前的植被高大茂密不同,这里更象是草原、绿洲,别有一番风味。一路都是极美的风光,颜色亮丽的藏居、满山坡的牛羊、大片的草地、藏式的佛塔,恰到好处地点缀在各处。随手一拍都是最美的风光!这时骑行的痛苦已化作对美景的陶醉。
上三张照片瞧瞧吧
一路前行到新都桥,住宿桐花里客栈,这客栈老板老宋是青岛平度人,找了个漂亮媳妇是四川的,两人偶过新都桥,喜欢上了这里,就盘下客栈干起了客栈生意,晚上吃的饭管饱,还上了一瓶青棵酒,不过我没敢喝,怕高反呀。
写到这,媳妇说要写写她,她是定海神针,当我犹豫中的时候,一句话鼓励我,管用,我就上了川藏线,很感激老婆的理解和支持。那就上张小猪照片吧,是媳妇让这可爱的小猪一直陪我到拉萨的
晚上洗澡,洗衣服,其实青岛郑哥也赶了上来,只是他有点高反,头疼,还想在新都桥休整一天,家峰、冯坤也想休整一天,等等大部队,所以从成都一起出发的13人中,只有我感觉走在路上看到的风景足够足够,不必再去塔公草原,明天要往前赶路了,下午就跟青桥聊了聊,求捡成功,明天就跟他们一起走了(青桥,李东,小黑,小权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