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2(6月4日):松多——拉萨 181公里 今天是骑行川藏线的最后一天,从昨天开始,就抑制不住的激动心情,以至于迟迟睡不着觉,直接导致昨晚只睡了三个小时。 今天从松多到拉萨全程180多公里,还要翻越川藏线上最后一座、也是海拔最高的高山垭口——米拉山垭口(海拔5013米)。所以必须要早走,早晨4点40分我就起床收拾东西,突然发现外面正在下雨,衡量再三后决定按计划出发,就是下刀子也要走啊! 5点下楼装车时,已经有很多骑友准备出发了。在客栈对面的早餐店吃完早餐出发时,已经5点半,很多骑友几乎都是这个时间出发。5点半天还不亮,雨夜里四周一片寂静,漆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只能看见道路在车灯面前影影绰绰。出了松多检查站,感觉就是很缓的上坡,因为看不见码表,所以估计速度应该在10至15公里之间。 不知不觉,天渐渐亮了起来,停车查看手机和码表时,居然一个小时骑了13公里,其他骑友也已被我甩的看不见了。雨也变成了雪,两侧雪山雪线近在眼前,又继续骑行了3公里,发现完全是在雪山里骑行。这时天空逐渐晴朗起来,露出了纯净的蓝色,清晨的阳光照射在白雾环绕的雪峰上,光芒万丈,仿佛身处在一个童话世界里。 20公里后可以看到米拉山隧道正在施工,攻略上说从这里到垭口的7公里才是真正的爬坡考验。但我感觉难度并不大,速度仍然可以保持在7公里左右,并且在路上还追上了一个5点多就出发的骑友,也许是我今天的状态好? 早晨8点40分顺利登上米拉山垭口,27公里用时3个小时10分钟,刚到垭口,就被热情的游客围观拍照。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是拉萨与林芝的分界点,建有“雪域之舟”铜牛雕塑和风马旗阵,游客到此都会下车拍照留念。它还是气候分水岭,从印度洋吹来的暖湿气流,顺着雅鲁藏布江峡谷长驱直入,行进至此被南北走向的米拉山像一扇门一样挡住,无法西进或北上,而是在林芝地区形成降水,使林芝常年笼罩在来自热带、亚热带的雨水中,所以植被茂盛。而与米拉山一山之隔的拉萨地区,由于没有暖湿气流,气候寒冷干燥。因此,米拉山又是大陆气候和海洋气候的分水岭。 9点10分开始下山,路非常不好走,坑坑洼洼,车辆很多,其中有一半是林拉高速公路的重型施工车辆,所以相当危险,一直到110公里处的墨竹工卡县,才算走出了工地,但路还是坑洼不平。 出墨竹工卡不久,在318国道旁有一个小村庄,这里就是松赞干布出生地。众所周知,松赞干布是西藏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为藏族人民世代供奉。他建立了吐蕃王朝,推广佛教,创制文字,统一度量衡。公元641年,为迎娶文成公主入藏,在拉萨的红山上修建了布达拉宫,并共同建造了大昭寺。文成公主的入藏,带来了唐朝先进的工艺、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人民之间的友谊。 过了米拉山垭口,就一直伴随着拉萨河顺流而下,不过拉萨河谷风光就远不及尼洋河好看。160公里后到了达孜县,从达孜到拉萨还有22公里,路突然变得平坦了许多,因此巡航速度也达到了25公里以上。 很快就进入到了拉萨城区,一种无法形容的兴奋心情,督促我不断加快速度,奔向梦想的终点。下午5点整,终于到达我梦中的神圣殿堂——布达拉宫,远看布达拉宫,它层层叠叠、迂回曲折,同山体融合在一起,壮观巍峨,宫顶金光灿烂,气势雄伟。此时此刻,当我站在布达拉宫前,一路上的千辛万苦、艰难险阻,都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结束语:从5月14日成都出发,历经22天的天路骑行,翻越14座高山垭口和隧道,跨越数条大江大河,感受风雨雪雹,领略森林、草原、雪山、湖泊、沼泽、峡谷的壮美风光,也体会了疲劳、无奈、恐惧和高寒缺氧的艰辛过程,但我不曾犹豫和彷徨,始终坚信心中的梦想,坚信它必将成为我人生中的重要精神财富。 在这里,我要感谢给予我关心关注的邹城捷安特车友会的骑友们,感谢邹城雷士单车队的队友们,是你们给了我力量和信心。还要感谢一直在默默支持我的至亲家人,你们是我遇到困难时坚强后盾。 这就是我要实现的梦想,也许它是一个结束,而更多的应该是一个新梦想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