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中客 于 2018-2-14 14:41 编辑
5月16日,出行第24天, tp.tam kỳ到芽庄(NhaTrang),今日骑行共65.52公里,搭车385.14公里。
一早从旅馆出来,我直接去了旁边的汽车站打听这里是否有去往芽庄的长途车,不过车站工作人员的回答却让我很是失望,这里根本就没有直接去往芽庄的车,要想搭车只能到路边拦过路的车。
既然不能马上就搭上车,那索性就先找个地方吃了早餐再说,我沿着AH1号公路向前骑了不远找到了一家路边的小餐厅,进门点了一碗虾仁粉,粉里的虾仁非常好吃,但米粉就只能是凑合着用来饱肚了。
在路边拦车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AH1号公路上虽然经过的大巴车挺多,但由于我对越南文字不熟悉,长途车车窗上贴着的地名牌子又很小(芽庄Nha Trang这个地名尤其难认),等我刚刚看清楚车窗上贴的文字,大巴车早就已经从我身边飞驰而过了,我在路边足足等了有半个多钟头,也没看到一辆去往芽庄的大巴车(也许有我没看清),看来按我这种方法在路边搭到车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既然这样,我也就只能继续往前骑,走到哪儿算哪儿,实在不行就先骑到芽庄,然后再直接搭车去胡志明,虽然这样会错过美奈、金兰湾等地,但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了。
沿着AH1号公路一直向前骑到大约中午时分,看码表已经骑出了有60多公里,前面来到了一处三岔路口,在路边的树荫下有几个小茶摊,我决定在这里喝点冷饮喘口气再走。我买了一瓶冰可乐,坐在茶摊的小板凳上一边喝一边留意来往的车辆,希望能碰到一辆去往芽庄的大巴车能在此停留片刻,结果却是一辆又一辆的汽车从路上开过,但却没有一辆车有停下来的意思。
就在我休息得差不多了,打算开始离开茶摊继续赶路的时候,一辆黄颜色的东风牌大货车停在了茶摊旁,从车上下来三个人,也跑到了茶摊上买了三瓶汽水一边喝一边聊了起来。我忽然灵机一动,既然大巴车不好搭,卡车是不是有可能呢?
我试探着跟这三位打了个招呼,然后用英语问他们要去哪里?他们显然是没听明白我的意思,我又拿出手机给他们指地图,他们其中的一个在我的手机上指了指胡志明市,我又指了指芽庄的位置,他冲我点了点头,我心里一喜,用手指了指自己和自行车,又指了指大货车,说了句“丫窗”?意思是能否可以搭他们的车到芽庄。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难为的表情,我紧接着从包里掏出一张50万盾的钞票递到他们面前,马上就明显的看出来这几位的表情都变了。
商量好之后,我先把驮包从货架上卸下来扔进驾驶室,不过货车的车厢里由于装满了货已经没有空间再放自行车了,他们中间一位看起来像是领头的大哥把我的自行车塞到了车厢下面的一个缝隙当中,又用细铁丝在几个点分别扎好,我用手试了几下,觉得的确是挺结实,这才安下心来。
等把我的自行车车装好,几位司机又把车上的货物检查了一遍,这才招呼我坐进驾驶室,发动汽车缓缓的驶上了AH1号公路。
虽然我学车的时候学的也是大货本,但那时候用来练车的只是130级别的轻卡,这种六轮的中型卡车我还是头一回坐进驾驶室。东风卡车的驾驶室比我想象的要宽敞许多,除了前排的两个位置,后排还有一个几十厘米宽的小床铺,可以用来躺下临时休息,由于驾驶室里增加了一个人,所以我只能和另一个司机挤坐在后排的小床铺上。
开车的是一位看起来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他爱笑又有些腼腆,看见我的相机对着他总是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其他两位司机可就开朗多了,一路上跟我不断的找话题聊天,虽然我绝大部分听不懂说的是什么,但从他俩的表情上看肯定里面有些黄色笑话之类的内容。
卡车的确要比其他车辆要难驾驶,在提速、操控和舒适等方面要比轿车差很多,而且由于这台车已经是满载状态,再加上路况一般,所以时速也就能保持在平均40公里左右,但还是要比我骑车的速度快太多了。卡车向前开了大概只有二三十公里左右,在路边一家饭馆门前停了下来,我估计这是该吃午饭了。
几位司机似乎和店老板很熟,进门打了个招呼就都坐在门口的一张桌子上等着上菜,没过几分钟,做好的饭菜就都陆续的摆上了桌子。
虽然已经到越南半个多月了,但越南菜的蘸碟我还是第一次见,主料是一些盐、味精和黑胡椒等调味品,里面还有些碎的洋葱和小辣椒,吃的时候把柠檬汁挤在上面,用来搭配白斩鸡之类的冷菜最合适不过了。
中间举杯的那位身材魁梧大哥一看就是位练家子,浑身的肌肉很是结实,我试着跟他比划了一下,意思是很羡慕他的肌肉,旁边那位穿红衣的哥们用手指了指他,又指了指我们其它三个人,做出了一个不行的动作,意思是咱们三个都不是他的对手,我心里暗想,这哥们当司机以前真没准儿就是个当过“越南鬼子”的退伍兵呢。
点的菜陆续都上齐了,主要是鱼和鸡肉,菜的做法和中国的云贵、两广地区很类似,味道也差不多,从出发到现在还是第一次吃这样一桌比较丰盛的饭菜,一个人出门在外没法多点菜,只能是凑合填饱肚子。这顿饭吃了大概有二十分钟,吃饱喝足之后大家准备起身继续出发,我主动提出结账,他们中的老大倒还挺大方,冲我一摆手自己去把账给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