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牙子 于 2011-6-20 23:46 编辑
第六章 虎门残炮诉往昔
起床发现下雨,这是一件非常不痛快的事情,我勉强穿着雨衣从宝安出发,一路上思考着昨天晚上的华南地区的天气预报。我估计如果走东莞广州一线会遇上大雨,这样对行程有明显的影响,应对方案就是从虎门渡江,但是失去像广东这样城市,我的心突然出现了悲凉的感觉,本可以伸手触及到的华南文化又一次擦肩而过。最终我在距离宝安不到10公里的沙井停下了脚步,等待今晚的天气预报,等待其实是必要的,有人很难理解旅游规划的目的,只知道盲目的获得,不懂代价的珍贵。我渐渐明白有些景、物、人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比如杭州的三潭印月、陕西的壶口瀑布、极光等等,都是时间决定的。还有那些地区环境的美食,只有在饥饿、新鲜的条件下才感到珍贵。至于人,那真是遇上容易理解难。乐观的安慰下:当你开始失去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在获得。我的路线第二天决定了,我走虎门一线。 路上的甘蔗是我最喜爱的水果,按斤算一元一斤,一般就是按小段来买,一元两元的就是这个价格。就是每次吃的时候,我不骑车,这不是因为我做不到边吃边骑,而是骑车时候吃的甘蔗渣不好处理。我一般把甘蔗渣吐在一堆,让扫马路的清洁工少骂两句。 虎门这地方挺绕的,去看炮的时候,大致也知道在江边上才有戏。谁知上了一个岛,这也难怪,军事的地方总是神神秘秘的。环岛一圈才大致了解下情况,我从西面上的山,没人看门,我一直以为山上有许多炮,可是只有像坑洞似的炮座,越往上走越明白为什么这个大炮按在这个位置,首先我介绍下这个炮台叫:靖远炮台,不远处还有威远炮台,往南还有沙角炮台。靖远炮台位置高、炮大、数量大。这个位置也就是珠江的咽喉,掐住这里等于封杀通往广州的水路。但是,我们都知道鸦片战争结果。 原因很简单吗?其实很让人深思,我来到这里只是对战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当时清政府如果不是蹲点的办法来做防守战术的话,这个战争完全有可能逆转。方法太多了,第一:晚上用狼群战术加上火攻,破坏英国大型船只的传动系统、动力组、甚至直接消灭,因为当时哪有不怕火的船。第二:夺船,放英国人进来,一共7000人,巷战的方式一定陷在人民战争的大海里面,这个时候如果狼群去夺船多半成功。接下来的事情就不言而喻了。不过当时的军队根本就不算是一支军队,完全的腐化,毫无斗志的废物,就和中国男足一样吧!失败是必然的。 物是人非,今天的虎门炮台留下的更多是惬意和宁静,在主炮台附近的草坪上,年轻辈的热恋相拥的画面是另一道风景。到顶峰时,才看见唯一的一门铁炮静静的躺着,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沉睡,它变的无比的精神和健壮。我们只是它生命的一小段罢了,它的命还长着呢!它用它的胴体为一代代的中国人默默着诉说曾经的故事。山顶上有块凹陷的草坪,外沿是城墙,草坪中间站立棵大树,随着山顶风的不停流过,这里变得无比的阴凉和深沉。草坪上那些散落的碎瓦是如此的有吸引力,他们的存在像一部时间倒带机,拉近了现代和过去。在刀光剑影、战火纷飞的过去,我们能否停留,细心聆听他们的话,你可以听见来自黄土地下,穿越指尖的力量——嘶哑而厚重。 在出海口,珠江的水流急,长江的缓。从前望着太阳从江面升起,远方的托船平静的行驶的时候,总感到人生的平静如江面,人生的负担如拖船上满满的货物,但是人生永远向着太阳前进。来到珠江口,很想体会下人生的一种奔腾的美好,最可惜的是珠江口朝向南面,看不到东升朝阳和西落夕阳,这是上天对人类的宿命,我认命。 要走了,今天必须过江到南沙。本想骑车上虎门大桥的,可是自行车上不了桥,无奈只能渡江。可是这渡江真没这样容易,想知道为什么,请看下一章。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