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7.1 第七天 在云端
首先普及一个知识,高反。 据度娘称:高原反应即急性高原病,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海拔高度一般达到2700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 《转山》中主角高反的景象想必大家还记得,亦有不少攻略和游记烦不胜烦提醒大家入藏必备红景天,甚至最广为流传的一条传言是:藏区感冒很致命,有可能引发肺水肿,而藏区医疗条件差,结果你懂得。 这条传言不能说是假的,但是也不要因此对高反产生过度恐惧,高原反应因人而异,加之骑行是一种有氧运动,某种程度上是所有进藏方式中高反几率最小的——除非你是敏感体质,适应能力差。 而且高反的表现有很多种,并非都是传言中的致命反应。继续拉度娘:部分初次进入高原的人,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24小时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等症状。 高反需要预防为主,红景天这些是在高反发生前喝的,如果已经发生高反,需要喝的是另一种药,抱歉我记不清了。但是沿途旅馆老板会比你率先发现你高反,并给出相应措施,这个是川下兄验证的。 讲高反,是因为7月1号一起来,我发现自己脸又圆了一圈(本身就是圆脸啊摔!),疑惑到底是胖了还是高反时,沙师弟果断判定这一路哪可能胖,绝对是高反,赶紧吃药,然后喝了两只红景天。(PS,高反后再喝红景天其实是没用的,红景天只能预防,不能治疗)因为除了脸胖了一点,身体没有其它任何不适,所以我们收拾好就兴致勃勃上路。 去取车子,看到如下壮观景象。
路上云山雾罩,空气清凉,还略有点小冷,大约是前一天晚上又下雨的缘故。高原地区的雨总是说下就下,一点都没有防备,所幸从来都不长久,一阵就过去了。
早在出发之前,就对折多山闻名已久,而且莫名对这座山充满着好感,所以那天一上路,整个人状态爆棚,一路上各种狂飙突进,将汉子们纷纷甩在身后。当然,这样不好,上到三分之二的时候,膝盖开始酸了,所以切勿模仿。 学弟说最好讲点技术上的经验,怎么说呢,虽然走了一趟川藏,但就整体骑行时间,我还是个新人,所以实在不好在骑行圈这种大咖云集的地方班门弄斧。那就只说一下个人感受,不对之处还请雅正。 就折多山一路所见,新人盲目上路的绝对不在少数,平心而论折多山的坡度绝对不算陡,它的九曲十八弯在318上也不能算极致。大家对它忌惮,一来因为它出现的最早,二来因为它长这个样子,这个样子和这样子。没有一种折磨比你能看到它怎么发生更折磨人的,这就是折多山扬名的原因。
所以爬坡前还有大队大队的骑友,到中程只能看到零零星星的人,然后是路边休息的、死命推车的和崩溃的。事实证明,新沟大叔说的对,掌握个人舒适的爬坡速度,比下来推车要省力而且快。中间路过一个微胖的男生,整个人看起来已经虚脱了,还在慢慢的向前推车,看着特别辛酸(对不起,只能用这个词来表达当时的心情)我向前骑二三百米停下来休息,回头看他还在默默地推着,就想等他到这边给他巧克力补充点能量,然后跟他讲推车比骑车累的理论。请想象情侣散步的速度,再放慢三分之一,他就是以这样的速度移动着,而且走十多米的样子停下休息没再动,所以我先走了。 折多山的涂鸦。
经验提示,如果你没有长途骑行经验,前几天可以走慢一点,摸清自己的速度和体力分配,对你后面的路程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体力分配,非常重要,爬坡时可能满脑子都在想着我要休息,但真正休息的时长切勿贪多,因为当你长时间休息,然后再骑,身体只会更累。和少食多餐一样,可以固定时间多次停下喘气补充水分,但是最好减少下车直接坐地上躺地上的次数。 我爬折多山,全程都没从车子上下来,休息都是撑着车子站着,两三分钟,在身体倦意上来之前继续前行。可以说纵观整个318,折多山于我,是全程最轻松的一次。其中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原因是,爬折多山时,我没有队友压力,只有我和沙师弟两个人。爬其它山时,总是想着前面有队友在等,或者后面有队友要等,压力很大。尤其是当前面有队友在等你,虽然很累了想休息,但是想到因为自己会拖累整队的进度,就不敢休息,这种其实只能起反效果。 漫天云雾,前面的路都在云里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