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马上注册
x
巍山是茶马古道重镇,它作为明清时期西南的一个马帮根据地和必经的咽喉之地,显赫一时。2007年曾在巍山古城文献街树立了一块“茶马古道重镇”的丰碑。 ![]()
如今还保存完整、矗立在云贵高原上的活化石一般的巍山古城,素有“马背上驮出来的城市”之称。永建一代回族聚集的村落,很多人也依靠赶马帮维持生活,形成了如今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东莲花村和大小围埂、回辉登等赶马大村。 ![]()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东莲花(范健华摄) 以前那个环境闭塞,交通基本靠走,照明基本靠油,运输基本靠马,生活基本靠土的年代,居然还建立起这么一个文献名邦,就连当时京都一代的商人或官员到达此地,也发出“阔”的感叹。由此也可以看出马帮的兴盛程度。 ![]()
如果停留在生存的紧迫状态,一个城市很难以成为文化之地,而巍山古城的马帮不仅“驮”出一个城市,还把这个城市“托”成文化兴盛、文人辈出的文明之地。康熙年间连出16个进士,相当于今天一个地方连出16个清华大学生,还有很多文化名人,有很多读书人走上仕宦之途,端的是非同小可。加上藏书丰富,社学和书院颇有规模,就被朝廷御封为文献名邦。那时候能够大规模办学的地方不多,况且还是在一个较为偏僻的高原上。这些,都和茶马古道上马帮的经济基础支撑分不开。 ![]()
如果很文艺范的把赶马的事业想象的非常浪漫有趣味,那就大错特错了。赶马和诗情画意是没有联系的,相反是非常的艰苦。《赶马调》就有“砍柴莫砍苦葛藤,嫁人莫嫁赶马人。初一的晚上才结婚,初二的早上就出门。”就十分形象的道出了赶马的艰辛。万里迢迢,风餐露宿,一般人翻山越岭,连续走上两天路都受不了,何况长年累月长途跋涉? ![]()
山间铃响马帮来(赵志敏摄) 不仅如此,历尽艰辛之后,半路上所得到的利润还常常会被坐收其成的拦路劫匪劫掠一光,生命和财物都难以得到保障。针对这种情况,蒙化(巍山古称)的马帮结成马帮组织,形成好几个大马帮。 ![]()
山间铃响马帮来(柳文庆摄) 马帮的头领称为马锅头,马匹也分成前中后马队。中途敲铓锣,互相呼应,通过不同的敲打方式设置,进行匪讯警报、问题发送、保持整体推进等联系。马帮还为此配备了武器,遇到匪徒拦截,就展开战斗自卫。还因为水土不服、不胜瘴气等原因,常常有很多赶马人长眠于异国他乡。 ![]()
山间铃响马帮来(柳文庆摄) ![]()
山间铃响马帮来(柳文庆摄) 尽管如此,铁骨铮铮的赶马人还是赶着队伍庞大的马匹,在铃铛声中,进行着万里长征,书写出一行行无声的壮丽而璀璨的生命篇章。 巍山马帮基本上是走四方,向北到北京,甚至朝鲜一带,向西到西藏、尼泊尔、甘肃陕西一带,向南则大多到达缅甸、越南、泰国等地。 ![]()
马帮各种用品(马加彪摄) ![]()
马帮用品—马灯(马克伟摄) 那时候,官方还组织人力物力修建了不亚于万里长城一般的茶马古道。巍山鸟道雄关至今还保留着好几段石板铺成的驿道,当时是没有挖土机之类的,石块运送就依靠人背马驮,工程惊人。赶马汉子矫健的身影就摇晃在古道上,迎着西风或者春风,一路而去。 ![]()
回族马帮(马克伟摄) ![]()
回族马帮(马克伟摄) 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封锁中国,为打通滇缅公路,巍山马帮倾巢出动,帮助国家运输物资,付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 ![]()
当春秋来往,寒暑易节,山间传来声声铃响。此情此景,你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一首歌,荡气回肠: (附)云南民歌《赶马调》 女:砍柴莫砍苦葛藤, 有囡莫给赶马人, 他三十晚上讨媳妇, 初一初二就出门。 男:你要出门莫讨我, 若要讨我莫出门, 我讨你差下一番帐, 不走夷方帐不清。 …… ![]()
名胜巍山天下闻,发祥南诏史流芳”。巍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风光神奇秀丽,民族风情绚丽多彩,民俗民风淳厚古朴,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 巍山是云南设置最早的郡县之一,是南诏国的发祥地,清代御封的“文献名邦”,是红河的发源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道教名山、彝族祭祖圣地巍宝山,有鸟类迁徙的要冲鸟道雄关,有回族风情浓郁的东莲花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巍宝山会、“二月八”彝族祭祖节、火把节和回族古尔邦节、开斋节等节日各具特色。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民族资源造就了巍山南诏古都、彝祖故里、道教圣地、红河之源、鸟道雄关、和谐回村六张名片。 更多巍山旅游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dlwsly,打开微信,添加公众号,直接搜索:”巍山旅游“即可 巍山旅游局官方网站:www.dlwsly.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