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查看: 182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吃一顿“加加面”,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来过芒康

[复制链接]

二级骑士

Rank: 2

积分
220

社区QQ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5-4 15:31: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马上注册

x
不吃一顿“加加面”,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来过芒康

非物质文化遗产,15块钱让你吃到爽
一盘琵琶火腿肉,一盘腌好的小菜,一份风味独特的肉末辣子酱,一盘已经磨得发亮的鹅卵石,一筷子一口便可下肚的面条,凑成了这不吃便终身遗憾的“加加面”。
芒康县曲孜卡的天然温泉及其洗浴疗养院、盐井乡澜沧江边天然盐田的红、白晒盐、芒康县的有名小吃“加加面”,是芒康的三大特色,据说,凡去过那里的人都要饱饱的吃顿“加加面”,才算是走过芒康。
用独特的料,做最独一无二的面
据传加加面是四川的面、云南的肉,这两的地方精华的碰撞便成就了“加加面”
“琵琶肉”所谓琵琶肉是滇西、藏东一带藏族加工猪肉的特殊方法,是将猪宰杀后,取出内脏剔去骨头,沥去血水,以花椒、辣椒、草果等香料拌盐里外涂抹,将肉整体缝合或捆绑结扎,以石板加压腌制,取出挂阴凉处任其自然风干,因其形似琵琶,故称“琵琶肉”。
琵琶肉肉色透明,色鲜味香,风味独特,由琵琶肉丁炖出的卤汤原汁原味,煮熟的面盛入碗中,以卤汤冲洗两道,再加以香葱、味精等调味佐料,即成为地道的“加加面”。
一碗面仅相当平常的三分之一数量,不待客人吃完,又一碗如数添加,一般要吃上十碗八碗方能吃饱。
大概因为面少而汤卤浸透,才更显得味道鲜美,凡路经此地食者无不称道。
作为一碗“傲娇的面”,怎能没有几个传说
加加面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算是老古董了。
相传公元1265年,八思巴接受元朝封赠返回西藏,途经盐井地区,当地以加加面供奉。为了敬重上师,调和上师食欲,厨师以小碗面敬奉。八思巴一下吃了好几碗,并大赞其鲜美。从此,盐井加加面以小碗“加、加”的方式流传下来。
相传纳西国王子对老百姓十分呵护,同吃同劳动,深受喜欢。快过年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来到了新王家,邀请王子到自家做客。新王便说到:“大家都来邀请我,我十分感激。但为了团结凝聚,社稷永固,要去就就要去所有人的家里,不能遗漏。我建议每家都少做一点饭,最好做一筷子量那么多,这样我可以在每家每户都可以吃饭。”如此,皆大欢喜,照办了。而这个习俗沿袭至今,就有了盐井家家面的饮食传统,尤其过年必须要做。
盐井加加面——吃的不是面,是“乐趣”
在盐井餐馆很多,单做“加加面”却只有三家,最受欢迎的就是卓玛的店,大概是因为牌子实在太吸引人,竖着的“正宗加加面”的招牌十分抢眼。
来卓玛店吃面的人很多,数石头的吃饭造就了147碗的超高记录。
创下147碗最高纪录的那位小伙是一名骑行者。在他到来之前,该店的最高纪录是125碗,知道此事后,他便奔着这个纪录来芒康。卓玛的姐姐笑道:他吃了130多碗时,我劝他不要再吃了,因为怕他撑坏了,但他还是坚持下去了。”为了破这个纪录,这位小伙从云南骑行过来,整整一天都没吃东西。
147碗这个最高纪录创下之前,有一个110多碗的最高纪录,“是芒康县的一个村民创下的纪录。”卓玛的姐姐笑道,那位哥们听说自己好不容易创下的最高纪录被人破了后,很不服气,又来吃了一次,想再创纪录,但他吃了120多碗后,实在吃不下了,只好作罢。
后来又有不少食客想把这个纪录给破了,但由于147碗的纪录实在太“高”,前来挑战之人纷纷以失败而告终。
卓玛家的店有这样一个规定,但凡破了该店的最高纪录,同行之人所吃的面均免费。不过,147碗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级骑士

Rank: 1

积分
71
2#
发表于 2016-5-31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顶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