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游记】2017年5月,川藏南线骑行进藏,我终于完成了一个心愿(已完结)

查看数: 18743 | 评论数: 32 | 收藏 2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7-12-24 05:43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richardlee1984 于 2018-1-8 11:11 编辑        五月从川藏线归来已经有半年多了,曾想过要写篇游记,但一来文笔一般,二来人懒,想想还是算了。但最近一个月闲得慌,突然有写一 ...

回复

橘黄色幽灵 发表于 2018-8-19 19:07:56
川藏线上最有才的话:墙上写着 坡坡坡坡坡,坡上还有坡,问坡何时止,坡曰骑到死
richardlee1984 发表于 2018-1-10 17:04:04
晨光之曦微 发表于 2018-1-8 13:49
我记得拉萨飞重庆只要600块钱,重庆到广州火车只要20多个小时(卧铺300块钱)(高铁11个小时,700块钱) ...

请了40天假,想顺便去宝鸡、郑州看博物馆,洛阳看龙门石窟
晨光之曦微 发表于 2018-1-8 13:49:10
richardlee1984 发表于 2018-1-8 09:18
后记一:拉萨食住行

一、吃

我记得拉萨飞重庆只要600块钱,重庆到广州火车只要20多个小时(卧铺300块钱)(高铁11个小时,700块钱)。为什么要这么走呢?只为了看看青藏高原?时间太长了。
晨光之曦微 发表于 2018-1-8 13:45:16
richardlee1984 发表于 2018-1-6 15:32
二十六、Day 24 挺进拉萨(松多—拉萨,183.9公里)

      今天是川藏线的最后一天,也是路程最长的一天 ...

我进日多乡没查身份证,在日多乡和墨竹工卡中间以及318和林拉高速汇合的地方查了身份证。
richardlee1984 发表于 2018-1-8 10:39:39
本帖最后由 richardlee1984 于 2018-1-8 10:42 编辑

后记三:我的装备经验与教训

1、服装、用品

     我是5月进藏的,以下经验以5月川藏线上的气候为准:

1)打底内衣
     在川藏线5月骑行,内衣一定要有保暖功能。下面这件是我在迪卡侬实体店买的跑步卫衣,内侧有抓绒粒,保暖效果一流。但我现在在迪卡侬的网店找不到了。如果实在找不到,滑雪用的保暖内衣也可以。
2)抓绒衣
      迪卡侬的抓绒衣就不推荐了,穿上去冻我半死。幸亏之前双11抢了一件凯乐石的冬季抓绒,这件性能可以满足川藏线,虽然价格200多,但物有所值,强推!
凯乐石冬季抓绒衣

3)外套
      外套必须要有防风功能,冲锋衣是不错的选择。但冲锋衣缺点是风阻大,追求速度的同志可以用冬季骑行外套代替,不过骑行外套只有防风性,没保暖功能,倘若穿骑行外套上垭口,建议要多加一件抓绒。
冬季骑行外套
4)骑行裤
     骑行裤我向来用速盟的,这么多牌子就觉得速盟最舒服。这次我带的都是短裤,成都到雅安外穿,过了雅安当内裤穿。

5)秋裤
      强推迪卡侬的冬季紧身跑步裤,这种裤内侧有绒,保暖性很好。上垭口时用来打底,下到干热河谷又可以脱掉外裤直接把跑步裤外穿,而且这裤紧身风阻小。它的价格也就几十块,物美价廉。

6)外裤
     外裤当然首推冬季骑行裤,这种裤既防风,内侧还有抓绒粒,能很好满足川藏线要求。上垭口时里面加条冬季跑步裤。平日在2000~3500海拔骑行就直接穿一条冬季骑行裤就可以了。
冬季骑行外裤
7)雨衣
      雨衣一定不要那张薄薄的,可以叠成小块的骑行雨衣,我就是这样被淋个半死。在川藏线一旦被淋透就开始冷,然后就感冒。所以雨衣不要图重量轻,首先选择防水好的骑行雨衣。除外建议多加一双防雨鞋套。

8)鞋
      我即便是穿户外防水徒步鞋,中雨淋一小时也还是会透,最后还是要用塑料袋套鞋。还不如直接选自己觉得轻便保暖好发力的鞋子,下雨就直接套鞋套。

9)手套
      在网上看,冬季骑行手套都大同小异,但上线效果差别却很大。在爬垭口时,手套差别体现不出来,基本都不会让手冻着。但下坡时,如果手套面料透风,下一半你的手就已冻僵。所以在收到手套后,要先看看他的面料是否致密,防风效果如何。如果不满意,不如退货吧。

10)眼镜
      如果带眼镜的朋友,建议出发前直接配对变色镜片出发。这种镜片也不贵,日常它是透明的,遇到阳光变大,它会自动变色成墨镜。比墨镜头盔,或者运动墨镜里加近视内框要好用的多。

2、其他物品
1)感冒药
      川藏气候多变,户外运动极易感冒。倘若感冒轻则退赛,重则有生命危险。感冒药大家一定要带,当感觉自己开始打喷嚏或者忽冷忽热,马上吃药防止。其中,我强推幸福科达琳。每当看到苗头就吃一颗,效果很好。

2)保温水壶
       5月骑行川藏,大部分路段10度上下,到4000+只有0度。喝口热水很能缓解你崩溃的心情。强推膳魔师750ml的超轻款,清晨加热水,下午还烫嘴,而且重量只有200多克。200多元物有所值。
上面的痕都是路上给水壶架刮的,它可是有故事的保温壶

3、车身装备

1)必须每人一套的装备
      车前灯、青蛙灯:川藏线有很多长隧道,而且你确定你能天黑前到达吗?
      备用来令片(或V刹刹车皮):如果你后刹是新换的来令/刹车皮,到拉萨时可能也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如果你是用了一段时间的来令片/刹车皮,又或者你下坡很小心翼翼的那种,更要带备用来令片/刹车皮了。

2)每队必须要有一套以上的工具
     组合工具、补胎工具、打气筒

3)建议带上的备件
     内胎1条:防止你内胎怎么补都补不好
     魔术扣:我们队断了3次链,断链率还是很高的。

4)外胎
     外胎不用带备胎,但建议出发前后轮要换新胎。外胎型号我强推马牌旅行家,一趟川藏下来还像新的一样。下面从左到右是:骑过川藏线的马牌旅行家(前胎),我从川藏线回来新买的马牌旅行家,骑过川藏线的米其林(后胎)。

richardlee1984 发表于 2018-1-8 09:40:25
本帖最后由 richardlee1984 于 2018-1-8 09:43 编辑

后记二:拉萨景点

1、西藏历史
      拉萨的城内的景点都是人文景观,要看懂其中内涵,必须要简单说说西藏与藏传佛教的历史。以下内容全是本人的个人理解,其中必有不妥之处,权且给各位作为参考:

      在理塘时我已经简单提过了松赞干布在统一全藏后引入了佛教作为统治的“思想武器”。在此期间,藏传佛教逐步取得了藏区的舆论权。在吐蕃王朝分崩离析后,藏传佛教发展出了不同教派: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等等,实际背后是不同的割据地方势力。
      后来,蒙古王朝兴起。蒙古也是从原始部落直接跳跃为帝国,他们的信仰还是原始的萨满教,其实就是巫术。很显然,靠装神弄鬼的一套来统一庞大帝国各阶层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够用的,他们需要引入新的理论思想。在成吉思汗时,曾引入过道教,著名的丘处机就是这时成为蒙古国师。但道教讲究“无为而治”,因不符合统治者胃口很快被摒弃。儒家礼法是基于农业文明发展出来的思想,而且当时蒙汉敌对,也不适用。汉地佛教早被儒家统治者通过三次灭佛运动捶打得人畜无害,不具备用于统治的威力,pass。在当时的条件下放眼四望,只有藏传佛教了。
      于是在忽必烈时,蒙古人大军逼近藏地,连哄带吓地把当时萨迦派的领袖八思巴请为国师开始在蒙古草原上传教,至今内外蒙古人依旧信奉藏传佛教。藏传佛教被引入蒙古,为今后西藏历史的大转折埋下了伏笔。八思巴也没有浪费这个机会,以蒙古文字为蓝本创造出藏文。怪不得我看阿拉伯文、维吾尔文、蒙文、藏文、满文样子都一副模样,因为维吾尔文和阿拉伯文起源相同,蒙文借鉴了维吾尔文,藏文和满文又借鉴了蒙文。咱们学个英语都累半死,后来清代的历代皇帝都吹嘘自己通晓满、汉、蒙、藏、回五种文字,让人感觉好牛叉,原来他们跟我打了个马虎眼。

       元朝灭亡后,在明代永乐年间,格鲁派的祖师爷宗喀巴在青海出生了。在他建立甘丹寺后,格鲁派被认为正式创立,并逐渐壮大起来。宗喀巴有几大弟子,最出名有两位:一个是班禅——他的地盘在后藏(日喀则地区),一个是达赖——他的地盘在前藏(拉萨地区)。但这时格鲁派只是新兴教派,背后没有势力支持,因此一直遭到势力最大的噶举派打压。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末清初,当时蒙古人早被汉人赶回大草原,为了争夺地盘,草原上的几大部落也是争斗不断。面对创业的艰难,这时已经转世了几次的四世班禅和五世达赖的侍从官索南群培(这时候五世达赖年纪还小)决定引进外资。他们跑到蒙古找了一个叫和硕特的部落,请求他们派兵进藏,和硕特部落的领袖——固始汗答应了请求。经过十多年的征伐,固始汗统一了青藏高原。这是一个双赢的决定:对于格鲁派而言,蒙古铁骑把他们的敌对宗教势力一扫而光,格鲁派从此成为藏传佛教中的巨无霸,班禅和达赖在藏传佛教中的领袖地位开始确立。对于固始汗而言,带兵进藏能避开蒙古草原激烈的竞争,为部落在青藏高原开拓了一片生存空间。

      就在固始汗进藏后,当年引入蒙古人的首功之臣索南群培在拉萨为达赖建立了一座宫城——布达拉宫。然而固始汗不会傻到自己打下的天下拱手让于达赖和班禅,他在西藏建立的政治制度是政教分离。宗教以达赖班禅为尊,但统治权却牢牢掌握在和硕特部落手中,这种政治局面必然导致格鲁派与和硕特部这对创业伙伴最终走向对立。几十年后,在中原处于康熙盛世时,五世达赖圆寂。就如之前说过的,册立转世灵童实际就是一场政治角力。和硕特部当然想把握这几十年一遇的机会,把宗教话语权也掌握在手中。达赖势力这边也不是傻子,他们的总管桑结嘉措对五世达赖的死讯秘而不宣,把一个跟达赖长得很像的喇嘛带到了布达拉宫的宝座上摆样子。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十多年后,外界对假五世达赖的猜疑越来越大,桑结嘉措被迫把让那位大诗人仓央嘉措继承为六世达赖。但这时,固始汗的曾孙,当时和硕特部的老大拉藏汗找准机会就干掉桑结嘉措,废除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并把他押往北京交由康熙处置,自己另立一位六世达赖。就在这次押解途中,仓央嘉措结束了他完全不由自己控制的悲剧人生。等等!这里又关清廷什么事?因为满人和蒙古人是亲戚,康熙他奶奶孝庄太后就是蒙古人。同时,满人也信奉藏传佛教。和朝鲜一样,和硕特部、班禅、达赖早已向清廷认了老大,当时的西藏政府就是清廷的附属国。拉藏汗自己不敢解决六世达赖,把烫手的芋头扔给老大来处理。
     被奉若神明的达赖喇嘛岂能随意废立?这下藏人可炸开了锅,坚决不承认新册立的六世达赖,宗教势力与拉藏汗的矛盾升级。这种内乱旁人可看在眼里,远在北疆的另一个蒙古部落——准噶尔这时正被康熙的大军压得喘不过气来(康熙四大功绩:杀鳌拜、削三藩、收台湾、平准噶尔)。准噶尔的首领一看机会难得,赶紧带上6000人进行了一场史诗级的奔袭:从北疆的伊犁河谷出发,翻天山,绕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和田克里雅山口翻越昆仑山进入阿里无人区,再沿现在的新藏线冲进拉萨,杀死拉藏汗,结束了和硕特部的统治,获得了政权。这条奔袭线路近4000多公里,堪称中国顶级徒步、骑行线路大汇总(乌孙古道+塔里木沙漠+新藏线),线路所经区域绝大部分地区到现在还是无人区,6000人逃命所迸发出的意志真是恐怖,不拍一部穿越版的《七十七天》都对不起这题材。

      那边康熙一看就不爽了,我打你还敢跑?而且还是占了我小弟的地盘!事关天朝大国脸面,这场子得找回来!1717年准噶尔刚进西藏,1718年康熙的军队就来了。但高原作战,困难超乎你想象,清军这次进藏之战败了。但在两年后,清军大军卷土重来,这次来的全是影视剧里的大熟人:十四阿哥胤禵带主力从青海进藏,四川总督年羹尧从四川进兵作为策应。但最出彩的竟是雍正乾隆年间的头号名将岳钟琪,他带领一支偏师从巴塘开始一路高歌猛进,第一个杀入拉萨,从此一战成名。
      清军把准噶尔从西藏赶走后,第一时间把扶持藏人成立以达赖为首、政教合一的噶厦政府,而清政府则派一位驻藏大臣作为太上皇常驻西藏,管理监督噶厦政府的运作,中原政权对西藏的直接管理正式开始。但这时和硕特部的后裔罗卜藏丹津不乐意了,他觉得清政府应该把西藏归还给他们家。但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清政府当然说“NO”。雍正年间,不爽的罗卜藏丹津在青海叛乱,雍正派年羹尧带兵平叛。为了更好地在紫禁城里遥控军队作战,雍正成立了大名鼎鼎的“军机处”,从此中华帝国的集权达到历史的顶峰。历史真是一环扣一环呐·····
      至于这个噶厦政府,它一直存在到解放后,直到十四世达赖出逃才结束。至于这段历史,题材敏感,咱们还是讲回骑行。想了解的朋友百度一下很容易找到。


2、拉萨名胜
      拉萨城内的名胜古迹无外乎六处: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罗布林卡、哲蚌寺、色拉寺。其中,布达拉宫、大昭寺和罗布林卡被打包为一个项目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1)大昭寺、小昭寺
       松赞干布时,基于外交考虑松赞干布同时迎娶了尼泊尔公主和大唐文成公主。作为嫁妆,两位公主分别带来了两尊宝物——释迦摩尼8岁等身像和12岁等身像。佛祖等身像是按照佛祖在不同年龄段的身段size雕刻的雕像,全球目前只有三尊,其中2尊分别位于大、小昭寺。25岁等身像目前在印度。到达拉萨后,尼泊尔公主和文成公主就分别以他们带来的等身像作为供奉主佛建立了大、小昭寺。后来,两尊等身像对换。终于行成了现在的格局:大昭寺供奉12岁等身像,小昭寺供奉8岁等身像。
      小昭寺因为规模较小,所以我没去,这里不再作介绍,但大昭寺是肯定要去的。大昭寺是目前藏区现存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而且他也是藏传佛教毫无疑问的宗教中心。为何宗教中心不是布达拉宫?因为大昭寺是藏传佛教刚被引入时建立的,寻根溯源,各派都衍生于此。在大昭寺的大殿中,除了正中供奉着佛祖12岁等身像外,四周还密密麻麻供奉着各派历史上的得道高人。在噶厦政府建立后,其办公场所也设立在大昭寺,所以大昭寺的装潢远比小昭寺辉煌。其中大殿顶上的金顶更是冠绝全藏,在蓝天之下显得格外耀目生辉。然而在1967年,除了佛祖等身像和一尊松赞干布像外,大昭寺其余佛像全被红卫兵捣毁。在那场浩劫中,大昭寺的金银珠宝被掠夺一空,小昭寺的8岁等身像被锯为两半,目前大昭寺的佛像大多是80年代重塑。大昭寺虽然神圣依旧,但内部装饰已不可与以往同日而语。

从布达拉宫拍大昭寺金顶

      我们一路上遇到的一拨拨朝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终点——大昭寺。在大昭寺外的八郭街,信徒们虔诚地围着大昭寺行磕长头之礼。而我去的那天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大昭寺门前的朝拜场面更是格外震撼,大昭寺广场密布着行礼的朝拜者,游客已没有丝毫立足之地。等待进入大昭寺参拜佛祖等身像的队伍蜿蜒数百米之长,信徒们都手碰酥油,虔诚地为大殿内的长明灯添灯。

2)哲蚌寺、色拉寺
      这两个寺庙都是在格鲁派创建初期建立。前文已说过,格鲁派在最初的两百年间一直在艰苦创业,直到固始汗进藏后才开始飞黄腾达。这两百年间,凭借着哲蚌寺和色拉寺的险要地形,寺庙僧侣击退过若干次噶举派的围攻。可以说这里哲、色二寺是格鲁派当时的创业基地,所以宗教地位显赫,都被认为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
      色拉寺最出名是它的辨经。辨经是藏传佛教中的一种辩论,它让游客着迷之处在于僧人在辨经中都会配以夸张的动作和强硬的语气,先在气势上立住脚,数十位乃至数百位僧人同时辨经时场面会显得热烈激昂。由于时间关系,哲蚌寺和色拉寺我只能去一个,我本想去色拉寺看辨经,但发现时间已过,就只能去哲蚌寺了。
      哲蚌寺是由宗喀巴的一位弟子创立,后来二世达赖从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搬到这里做主持,从此达赖活佛系统就在这里扎根,一直到布达拉宫兴建。说起达赖班禅,很多人以为他们是相互对立的系统,但其实他们关系密切。班禅的行宫扎什伦布寺是一世达赖所创立,并一直延续到二世达赖。二世达赖搬到了哲蚌寺后,四世班禅进驻扎什伦布寺并开始扎根。格鲁派的兴起是达赖班禅两大系统共同努力的结果。每当达赖出现新的灵童,总会拜年长的班禅为师学习佛法。同样,班禅的灵童也会拜年长的达赖为师。而他们也相互合作分别掌管前藏与后藏这两个最核心的藏区。
      哲蚌寺建在拉萨城西郊的半山之上,规模庞大,大殿众多,我在里头爬山爬个半死。哲蚌寺的大殿虽不金碧辉煌,但其木雕却可圈可点。哲蚌寺所处地势险要,在这里俯览拉萨城也让人心旷神怡。可惜达赖所居住的章颇(意为行宫)不开放。哲蚌寺有公交车可达,但从公交总站走上寺门也要半个多小时。倘若直接从市区打车,40块钱可把你送到寺门口。
哲蚌寺的木雕


哲蚌寺眺望拉萨城

3)布达拉宫
      自布达拉宫建成后这里就一直是达赖的住所,直到现在它雄伟的英姿早已成为西藏的象征。布达拉宫外观的宏伟无需多言,到里头也必有导游为你作详细介绍,我只想谈谈我进去的经历感受。布达拉宫的门票要提前几天在网上预定,骑友们请在林芝就提前做好游览计划。在游览前一天,我收到带队导游的短信,通知游览的集合时间与地点。布达拉宫管理极度严格,火机等物品一律禁止带入,全程必须跟团按照规定路线和时间行进,途中不得擅自离队。布达拉宫下部为白宫、上部为红宫,在红宫内绝对禁止拍照。
在大昭寺拍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的白宫内部无甚特别,只有它几米厚的墙壁显得特别夸张。沿白宫外的楼梯盘旋而上,众多普通游客在高海拔下已累半死,全团统一行动,需要半个多小时才上到红宫。
爬布达拉宫

准备进入红宫

      但进入红宫后,其内部的装饰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奢华程度比紫禁城有过之而无不及。除命运悲催的六世达赖,自五世达赖后的历世达赖在圆寂后都会葬于红宫内的灵塔之中。因历世达赖的功绩有大有小,所以这些灵塔高度不一,但小的灵塔高度也有6、7米,大的高达十余米。所有灵塔都由数以吨计的纯金锻造,灵塔上密密麻麻地镶嵌着各种名贵的宝石。在世界上不可能找到第二群比这些灵塔更加珠光宝气的建筑了。由于红宫禁止拍照,就拿些网络找的图片贴上来吧。

达赖灵塔

4)罗布林卡
罗布林卡是一座园林,专门为达赖夏天休闲而建。一般达赖冬天住在布达拉,夏天住在罗布林卡。其性质类似于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比起布达拉宫的奢华,罗布林卡的建筑素雅得多。虽说高原植树不易,罗布林卡被营造得树木葱茏已是难能。但对比颐和园、避暑山庄、苏州园林等造园艺术的巅峰之作,罗布林卡的造景甚是乏味。就算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相比也有所不如。

      在罗布林卡中,每世达赖都会有一座自己的行宫。规模最大当属是1951年中央政府为十四世达赖兴建的那座。行宫内西洋式花园、冲水马桶、浴缸、自动回弹门等当时最先进的设施一应俱全。建筑内最炫目的当属全由珠宝镶嵌的达赖宝座,趁着僧人不注意,我偷偷地拍了几张。
达赖行宫,忘了是哪一世的

十四世达赖行宫

十四世达赖宝座

宝座细节

宝座细节

richardlee1984 发表于 2018-1-8 09:18:57
本帖最后由 richardlee1984 于 2018-1-8 09:20 编辑

后记一:拉萨食住行

一、吃

      由于全国各地的朋友都来打工,在拉萨你可以找到各地的口味,但种类最多的是三种:臧餐、清真餐、川菜。来到拉萨肯定想尝尝臧餐,但旅馆老板说,真正的臧餐游客一般都吃不惯,所以推荐以做汉人生意为主的“安多诺增藏餐”(大众点评链接:http://www.dianping.com/shop/69786860)。到了拉萨,大众点评就管用了,还能上去买到这里的团购。老板推荐得没错,味道很好。而为我们服务的妹子来自昌都,身材高挑,大眼高鼻,把四哥看得口水直流,不停地搭讪人家。

      回想起来,在相克宗旅馆的几位藏族美女也是这般模样。难怪人说“法域卫藏、马域安多、人域康巴”。卫藏通指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等地区,卫藏地区都是宽阔河谷,是藏区最主要的农业区和经济最好的地区,自然也就成为了藏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因而称“法域”。安多藏区通指西藏那曲,青海海南、果洛、黄南,甘肃甘南,四川阿坝等地区,安多藏区多草原,居民以放牧为主,因而称“马域”;康巴藏区通指西藏昌都、青海玉树、四川甘孜、云南迪庆等地区,康巴地区地处横断山脉,没地种田,牧场也少,所以康巴人以经商为主,是古时沟通藏汉经济群体——马帮的核心力量,康巴地区虽穷,但康巴专出帅哥和美女,所以109道班那里才搞了个“康巴汉子村”,因而称“人域”。


      倘若在拉萨城走累了,可以到茶馆喝杯甜茶,茶馆在上一楼已经有过介绍,这里就不累赘了。饿了,可以在面馆吃个藏面。这里的藏面由青稞制作,伴以清汤后,味道清甜,泌人心肺。藏面的份量不大,价格也不贵,几块钱一小碗,正适合走饿了适当补充体力,但又不影响中午或晚上享用大餐。

二、住

       拉萨是旅游城市,五星级到青旅应有尽有,总不会让你露宿街头。咱们骑车的肯定是住青旅方便。一路上有王队和方姐在,我从来没有费过心。方姐也是来过几次拉萨的人,这次她带我们住在“安久拉青年旅舍”(去哪儿链接:http://bnb.qunar.com/city/lasa/d ... ex_kezhan&showMap=0),旅馆处于深巷之中,不太好找,但气氛装潢得很小资,床位才20一人。旅馆最大的亮点在于养了两条可爱的金毛,整天缠着我们要吃的,而且给啥吃啥,连花生都不放过。我们吃臧餐时还特意把羊骨打包带给了它们,没想到为了争得好东西,这两家伙竟然打了起来。
安久拉青年旅舍
空白
      来到拉萨,肯定就要考虑爱车回家的问题,青旅老板都会有快递电话。现在川藏骑行兴起,在这里快递自行车时,只要多付20元,快递员就会为你打包自行车。而且他们专业得很,甚至比广州的车店的打包手法还好,装车的纸箱,保护泡沫纸他们都会为你备好。单车从拉萨寄回广州不算打包费只要140块,比我预计要便宜得多。

三、行
    出租车拉萨的出租车基本都是汉人开,但这里打车从不打表。若是高峰时期,你得容忍这里的习俗——拼车。倘若高峰时段只等空车路过而拒绝拼车,你很久都搭不上车。即便你上了一台空车,司机依然会沿路兜揽拼车客,反正价钱在上车时已经约定好,

      公交车:倘若你想深入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办法就是坐公交。但在拉萨坐公交,你一定要有充足的时间,因为这里的公交通常十几二十分钟才来一趟,而且路线巨绕,拉萨城没多大,但城西到城东坐公交也到走一个多小时。这里是上车投币,车资一元。公交车司机都是藏族人,但貌似脾气都不太好,问几句就不耐烦。

      机场:拉萨的机场很远,位于100公里外山南地区贡嘎县的雅鲁藏布江边。到机场有两种方式:1、在布达拉宫旁边的民航局坐机场大巴去,一小时一趟,35元/人,全程2个多小时;2、打车,不打表,一口价200。

       火车:
      拉萨的火车站在拉萨河南岸的新城区,我从旅馆坐公交1个小时左右到达。但这里的管理很严,偌大的车站广场空空如也,原来不让旅客进入,进入火车站必须要走广场西侧一条狭窄的安检通道。火车站内全面禁烟,我实在忍不住想躲在后楼梯里抽一根,结果被巡逻的特警逮个正着,连火机带整包烟全部没收,哭死···


      由于客流不多,拉萨出藏的车次安排很诡异,除到北京西、上海每日发车外,其他车次都是隔日发车,骑友们需要提前看好自己需要乘坐的车次是哪天开行,以便于安排行程。此外,由于青藏铁路的列车都由供氧车厢组成,所以到西宁后全部乘客必须要收拾好行李物品下车,换乘早已停在站台另一侧,由普通车厢组成的列车继续旅程。
看我诡异的行程,我自己都佩服我的才华
空白
      青藏铁路沿线都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与川藏线差别很大。但由于里程太长,你不可能在白天把青藏铁路沿线的风光全看完了。唐古拉山、沱沱河与青海湖你只能选择一个。因为我下一个目的地是宝鸡,所以坐开往成都的Z324离开拉萨,开车后过当雄不久就天黑了。
拉萨——当雄区间

      到第二天天亮时列车正好到昆仑山的西大滩,我再也不舍得睡觉。看着火车沿着青藏公路穿过巍峨的昆仑山脉下到格尔木,刚进柴达木盆地,马上就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昨天还在高原,今天就到了西域,其感觉彷如穿越!
穿越昆仑山

柴达木盆地的戈壁滩

     过格尔木后就见到一大片盐湖,这个不是茶卡盐湖,但也让我领教了盐湖的魅力。随后铁路穿过关角山就到了青海湖边。青海湖的浩瀚超出了我的想象,湖水在蓝天白云下美得无与伦比。湖边又恢复了草原风貌,草原上密布着一群又一群的绵羊。那景象不但让你眼界大开,还令你食指大动。坐完这段青藏铁路,实在令人有从西宁沿青海湖、茶卡盐湖骑到格尔木的冲动。
青海湖

好大群小肥羊

拉萨站出藏的列车信息:
白天过唐古拉山、沱沱河,黑夜过青海湖的有:
1)到西宁/兰州:Z6802(到西宁)/Z918(到兰州) 隔日9:00发车(也就是说今天开去西宁,明天开去兰州,如此反复)停当雄、那曲、安多、格尔木、德令哈、西宁。
2)在旅游旺季会每日10:10加开至西宁的Z9816,中途停那曲、格尔木。

黑夜过唐古拉山、沱沱河,白天过青海湖的有:
1)到广州:Z266 隔日13:10发车,兰州后停西安、郑州、武昌、长沙、郴州
2)到北京西:Z22 每日16:30发车,兰州后停中卫、太原、石家庄北。
3)到重庆北/成都:Z224(到重庆北)/Z324(到成都),隔日18:30发车,兰州过后停宝鸡、广元。Z224还会停南充北。

还有一趟傍晚过唐古拉山、沱沱河,大清早过青海湖,但如果天黑的早,天亮的晚可能两个地方都看不到。
1)到上海:Z166 每日11:25发车,兰州后停西安、郑州、徐州、蚌埠、南京、无锡、苏州


richardlee1984 发表于 2018-1-6 15:32:12
本帖最后由 richardlee1984 于 2018-1-6 15:34 编辑

二十六、Day 24 挺进拉萨(松多—拉萨,183.9公里)

      今天是川藏线的最后一天,也是路程最长的一天,全程183.9公里。我们从将近4200多米的松多出发,骑行27公里,经4400多的邦杰唐草原、4700多米的米拉隧道口,到达5030的米拉山垭口。过垭口后下坡25公里到4300多米的日多乡(总觉得这名字好污)。米拉山的坡度较缓,难度不高,就是因为修高速导致巨烂无比,上坡下坡的体验很不好。过日多乡后缓下坡50公里到3800多的墨竹工卡县,大部分时间需要蹬车。过墨竹工卡后开始平路72公里到3600多米的拉萨布达拉宫,全程181公里。出松多后只有50多公里后的日多可以补给。日多到墨竹工卡中间有个扎西岗乡,远看规模较大,有补给可能性较大,但因为我上了高速,没亲眼验证。墨竹工卡是大县,补给不愁。墨竹工卡后只有离布达拉宫25公里的达孜县发现有小卖部(百度地图说在章多乡也有超市,但我一个都没见到,可能我骑太快了)。这天的午饭点定在日多和扎西岗乡会比较合适。但因我没进扎西岗,所以更推荐我亲身验证过的日多乡。我们到达日多乡的时间是11点左右,看起来像有点早,但离早饭时间也过了5个小时了。
       在这里要纠正在然乌——波密段描述的一个错误,当时我说玉普乡将是川藏线最后一个需要查身份证的关卡。但写到这里时才记起在进入日多乡时也需要查验身份证,请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今天因为路程特别长,所以队伍5点半就起床收拾,六点吃早饭。可能因为海拔太高,旅馆的早点不甚可口,之前每到4000米高的地方就餐都有这个问题,但海拔最高的这顿早饭最难吃。倘若想在4000+的地方吃上能下得了嘴的食物,建议要么吃火锅,要么吃面条、饺子、馄饨等用汤煮的主食,炒或蒸的食物都很难吃。由于味道原因,好多队友随便吃几口就整装出发了。但今天强度很大,我担心能量不够,即便味道不佳都一定要吃饱再走。等我出发时,大部队已跑了十多分钟。

      松多的经度已非常靠西,天亮时间比东部晚2小时。出发时还是乌漆嘛黑,需要打手电前进,直到7点天才放明。从松多到邦杰塘草原的12公里是1%的缓上坡,但骑行感觉像平路。由于刚刚吃饱,血液都跑去了肠胃,且清晨气温也低,这12公里我只能11、2码地巡航。过邦杰唐草原后坡度上升,明显在爬坡。邦杰唐草原向前走5公里后,前面正在修拉林高速米拉山隧道,原本就凹凸不平的公路变得更加破烂。这时砂石车也开始上班,空气充满了灰尘,骑行体验极度恶劣,速度更慢。
在建的米拉山隧道

      这样的大破路骑了5公里左右,终于经过米拉隧道口。由于隧道口到垭口没有砂石车走,路面瞬间变得平整,骑起来也舒心多了。这时早餐估计消化得差不多,骑起来也特别来劲,超越了很多骑友,隧道口到垭口的6公里只用了半个多小时。行者app告诉我,米拉山赛道的成绩排在全国前7%,是川藏14座山中排名最好的。
遥望米拉山垭口
空白
      米拉山是川藏线14个垭口中最热闹的,没有之一。上到垭口时,已经有好几台旅游大巴停在这,N多游客早把米拉山的石碑围得水泄不通。我费了老大劲才把车子挤进去,极其艰难地勉强拍了一张认证照。比起在东达山,如今虽身处5000+海拔,但身体已感觉不到异样,连抽烟都没有任何不适。但这里实在太吵闹了,还是赶紧走吧。
空白
      从米拉山下山的前7公里是很正常的。但自过隧道南口,就开始地狱般的颠簸。从这开始的20公里下坡,就是一条越野冲山路。我的屁股不能坐死,需要利用大腿进行人肉避震。一个多小时下来,手疼,腰酸、腿软,真可谓14座山中最痛苦的下坡经历。很难想象公路车和小折是怎么下来的。这种情况下,实在令人很想重复昨日的故事——上高速!但这段破路旅游大巴和砂石车很多,我大部分注意力都用于在控制平衡和躲避车辆,偶尔瞅几眼高速也没发现有上高速的缺口,只能将就着一直颠到吃午饭的日多乡。
米拉山垭口下来几公里遇到“4488”
空白
      在日多乡等着队友到齐,左等右等只剩四哥没到。通电话才发现,他跑过了,二郎山江哥悲剧的一幕重现!这里不像二郎山,前面几十公里都没吃饭打尖的地儿,我们就打包好饭菜让他在前面等我们。但一直到拉萨,他也没停下来等我们,最终比我们早了半小时到布达拉宫,抢了个头名。我深以为他中午不吃饭是故意的!

      出日多后继续是大烂路,但骑了几公里终于发现高速有缺口了,赶紧上去!上到高速,心情马上不一样,为了能在入夜前赶到布达拉宫拍张有逼格的认证照,即时开启25码巡航模式,2点半就冲到了墨竹工卡。由于拉萨到墨竹工卡的高速已经开通,我们也不敢继续走下去,老老实实回到了国道。一出国道,马上见到“4567”里程碑,干脆在这里等大部队来齐,准备换装后决战拉萨。由于高速比国道绕行了3公里,刚等了一会儿,走国道的江哥就到了。

空白
      人齐,继续出发。这时大家嘴上不说,其实心里都想冲个第一。但貌似我状态好点,远远地都甩开了所有人。但墨竹工卡到拉萨也不是全平路,前23公里到章多乡是起伏路。这时我也不管爆不爆,反正明天不用再骑,全部15码上坡。到章多的一路名胜古迹挺多,首先是离墨竹工卡七八公里处的松赞干布出生地,在章多乡还有格鲁派六大寺之首的甘丹寺。看官的问:“格鲁派六大寺包括哪些?”它们分别是:甘丹寺、拉萨的哲蚌寺和色拉寺、班禅的驻地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甘南的拉卜楞寺。为何其他五个全部都名声在外,唯独它占首位?因为它是格鲁派开山祖师爷宗喀巴亲手建立的寺庙,并且它是宗喀巴的圆寂之所。很多人去拉萨都会到色拉寺看辨经,都说场面很震撼,殊不知辨经最厉害当属甘丹寺。若想游览甘丹寺,需要在章多乡往山上骑8公里,我可没闲心骑上去,心想反正到拉萨哲蚌寺和色拉寺总要去一个,继续狂奔而走。这里还卖个小关子,在本帖的最后会有后记彩蛋,里头会有关于格鲁派、哲蚌寺、色拉寺的介绍。

      过了章多乡开始真正的平路。由于日多出来就跑上了高速,过了墨竹工卡县城才从高速下来,为了赶路,也没回头到墨竹工卡买水。每个决策都会有买单的时候,从日多出来已经70多公里,我早就开始饿了,但这时身上的饮水干粮也已消耗殆尽。我本想最后的这段318地处宽阔的拉萨河谷,是藏区农业最发达,乡镇最密集的地段,应不愁补给。但一路骑下来,路旁村庄确实不少,但苦在小卖部一个都找不到。没办法,自己闯下的祸含着泪也得忍了,只能口干舌燥地继续狂奔到离拉萨还有25公里的达孜。
拉萨河谷,这里的农业在藏区已算很发达

4600,是全程最后一个整百的里程碑。遥想在雅安,看到的只是2600多

      在这一路虽没找到小卖部,可只要有村庄就有茶馆。我虽然口渴,但狂奔模式已经开启,哪有闲情坐下来喝茶?待我到拉萨后发现,城里的茶馆更多。怀着一路上的疑问,我跑进了拉萨的茶馆尝了鲜。发现茶馆里头卖三种茶:酥油茶、甜茶、清茶。茶品的价格也公道,5块钱就有约1升的分量。其中,酥油茶无需我多说,甜茶应是甜度更高的酥油茶,味道也最佳。但清茶一端上来就一股不加掩饰的骚味,闻起来就已不自在;当入口后,味道更加难以下咽。我实在不懂欣赏,只喝了小半壶清茶就结账跑人了。

      将近达孜时,亮哥追上了我。本想躲在他身后跟风,但他的状态更猛,想跟风都跟不住,只能看着他在面前逐渐消失。过达孜后,公路两旁密布着温室大棚,其景象已与东部农村无异,鼻子仿佛已经闻到了拉萨的气息。
将到达孜,就是拍这照片时给亮哥超了

      在达孜只前进10多公里,眼前豁然明亮了起来,已经进入拉萨城宽阔的城市道路了,这里是拉萨的一个新区——蔡公堂区。可刚过蔡公堂没多久,318拉萨段在修路,本想绕北环路进城,但北环路上大桥整修封闭,只能硬着头皮走318。西藏的行政管理粗线条得令人抓狂,一条双向六车道的大马路非要全封闭地修,把所有人车赶到一条狭窄的泥土便道上通行。难道就不能半边修路半边通车吗?

      好不容易忍过了这五六公里灰尘滚滚的烂泥路,终于到达拉萨大桥!亮哥已到这十几分钟了,等我一到他就问我有没有水,原来他也是一路渴过来的。待到人齐,开始在拉萨城内荣誉骑行,直奔行程终点——布达拉宫!
      记得那天,当布达拉宫呈现在我眼前时,我突然有想哭的感觉。这一路上有太多让人崩溃的时刻,高反、寒冷、冰雹、逆风····,但我都挺了过来,终于骑到了布达拉宫,完成一个积压了好几年的梦想。但我也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这种感慨转瞬即逝,赶紧收拾起心思找地儿拍照。布达拉宫周边管理的严格堪比天安门:进对面的大广场要安检,单车也不让进;布达拉宫正面的马路不让单车通过或停留。好不容易在四哥的引导下,趁着宫城下的小广场的安检人员都下班的时机,溜了进来拍照留念。

      就这样,我的318之旅全部结束,全程骑行2123公里。川藏线难,难在它起伏激烈,空气稀薄,人烟稀少,气候变幻莫测。面对恶劣的条件,大家一路上状况不断:断链、摔车、退赛、打吊瓶···,幸运的是大家最终一切安好。虽然只有我跟亮哥全程完赛,但其他人也都没有任何遗憾,因为他们都已尽了最大的努力进行挑战,并切身体会到这条高原奇路的美丽和艰辛。而这种美丽和艰辛,就如魔力一般,在未来将吸引更多无畏的勇者上路挑战。这就是川藏骑行的魅力!
我的码表最终里程——2123

结局大合照

广东四人帮(这照片到底是谁拍的?汗)

完赛二人组


richardlee1984 发表于 2018-1-5 11:01:00
本帖最后由 richardlee1984 于 2018-1-5 11:02 编辑

二十五、高速路游击战(工布江达——松多,96.7公里)

      今天从3400多米的工布江达县出发,继续沿尼洋河谷的起伏路上行96公里,到达松多村住宿。4200多米的松多是全程海拔最高的住宿点。今天会经过3个乡镇,依次为:13公里处的江达、44公里处的金达和62公里处的加兴。江达和金达铁定有补给,其中金达镇刚好处于本日行程中点,也有很多饭馆选择,是最佳的午饭候选地。由于过金达后我骑上了高速,加兴乡的情况未能了解。

       今天早饭出门时,我跟亮哥两人有点磨叽,大部队跑了好几分钟才出发。谁知道一出发就走错路。工布江达的主城区位于尼洋河北岸,所以我们出发后很自然沿北岸走,但很快就觉得不妥:1、车不多;2、路况不像国道;3、完全没有见到每100米就应出现的小里程碑。直觉就告诉我路不对,赶紧找老乡问路。原来318在工布江达县西端的一个花圈处就要左转,过桥到尼洋河南岸继续西进。一般而言王队都会在路口等齐人再走,防止有人走错路。但我之前一直表现得对路十分熟悉,于是凡是需要在队头带路都由我来干,从未想过我会走错路所以没在路口等我,没想这次我老马失蹄。

      过工布江达后318国道的路况变得更加糟糕,因为米拉山隧道以及松多隧道没通,所以拉林高速目前只开通了拉萨——墨竹工卡和林芝——工布江达两段,而工布江达——墨竹工卡段还在施工中,所以这里到墨竹工卡的318不但车多,而且道路比林芝到工布江达更加凹凸不平。不但道路变搓板,川藏公路自过工布江达后起伏坡度变陡,骑起来更痛苦。面对这样的路况,我连中流砥柱也不想看了,整天琢磨着哪里能上高速骑。虽然两大隧道还未贯通,但高速路其他路段的路面都敷设完成,我看到4月的骑友都跑上了高速爽骑。但是早上的40多公里路中,高速和国道之间被长长的铁丝网拦得死死,根本找不到空钻进去。

      只能走国道了,可这么辛苦骑了10多公里破路到中流砥柱才发现,这里坡陡弯急,一旁是峭壁,一旁是汹涌的尼洋河,当地交通部门或许怕公路堵塞,或许怕太多车停在路边有危险,在离中流砥柱几百米远的地方就在路旁加建起了遮光围栏死死地挡住大家观看中流砥柱的视线。幸亏我是骑车的,在围栏之前远远地拍了一张。
远看中流砥柱

      过中流砥柱不远就是太昭古城。这里只是清末清军建立的一个军事要塞,历史和考古价值都一般,但竟然也要收20大洋门票。看到有些骑友跑了进去,我可没这兴致。
太昭古城

      在金达镇吃午饭后,王队开始技痒,把后勤车交给了搭车的林哥开,自己拎起一辆车陪我们还在战斗的队友骑。很显然他的决定是明智的,刚出金达不久就发现了围蔽高速的铁丝网出现了缺口!此时不上,更待何时?只有亮哥不愿意上高速,因为他最近几天拍里程碑上瘾了。也是,这几天除了拍里程碑外,路上确实无聊的很。本来我也准备今天的后半程走国道的,因为有“4444”里程碑。但老司机王队说:“那块碑去年(2016)还有,今年(2017)就不见了”,听这话后我也懒得验证真伪,权当给个理由自己告别破路。不过碑亮哥也没能在国道找到“4444”,但他早有准备,自己用纸写画了一个4444在竖在路边拍照。

       走高速就是爽啊~由于要考虑车辆高速行驶的安全,高速路都用桥把坡度垫得相当平缓,虽然总体在上坡,但骑起来跟平路感觉差不多,更别提新铺的沥青路能让我们免除颠簸之苦。路况好,而且没有通车,我们还能尽情地在宽阔的车道上玩耍。在高速上向国道看去,看到亮哥在一个坡接一个坡地攻克起伏路。远远地招呼他上来,但他意志很坚定,就是不上!虽然高速路已经铺好,但是路牌之类的辅助设施还在安装中。开始我看到工人时还惴惴不安,怕被赶下高速。但他们对咱们不以为然,都在自顾自地干活。就这样爽了十多公里,好死不死遇到了来检查工程的人,他们可没小工好说活,二话不说就把咱们赶了下去。 走过高速,更觉得国道破烂,每逢遇到车辆路过的扬灰心里更是出现一万头草泥马。向前几公里后,又看到可以进入高速的口子。尼玛我可不管会不会被人再赶下来了,先上去再说。

请让王老板静静地装个逼

       但这时,意外情况发生,之前一直没搭车的江哥竟然要坐车了。晕死,之前这么难都没事,明天就到拉萨,现在才坐车·····原来他中午吃饭后就觉得肚子难受,难怪下午骑高速时他一直都拖在最后,不像他以往风格,到现在终于要搭车了。其实现在只离松多20多公里,再苦再累扛过去就好,歇一晚明天就能回过神。就差这20公里而不能完成全程,实在可惜。
将到松多

       可再上高速后不久,下起了大雨。由于雨衣不在身边,我们对大雨无计可施。这时王老板又教了我们一招,直接跑到路下面的涵洞里避雨。涵洞虽然十分阴冷,但总比在外头被淋感冒好。雨停后,沿高速来到松多隧道口,这次我可不敢走进去,一来不确定隧道是否贯通,二来在建的隧道通常有塌方危险,于是老老实实地回国道骑到松多村。松多应算是在川藏线上最大的村,虽然它的行政等级虽然是村,但由于是翻越米拉山唯一的补给和住宿地,这个“村”的规模已堪比通麦、新都桥等乡镇。
       今晚是在川藏线上最后的一晚,大家都睡得很早,养精蓄锐。因为我们在明天将早上6点多出发,骑行180公里到达拉萨。拉萨,我来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