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马上注册
x
时间:2015年9月3- 4日
地点:阜平 人物:牵牛 日月光 一个好人 2015年9月3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今年是抗战及二战胜利七十周年,全国都在组织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9月3日甚至在天安门广场有盛大的阅兵式。为此,全国各地特意放假三天,因此几乎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举世瞩目的纪念活动和阅兵式。而ADM小分队却选择了以实际行动,以自己的方式来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 阜平,五台山脚下一个小小的县城,甚至略显局促,轻轻易易的就绕出了县城,不得不又返回去重新寻找。后来发现是方向弄错了,路口处左转,霓虹灯闪烁,接二连三都是宾馆的招牌。有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如果方向弄错了,无论怎么努力,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好在及时回头,夜风微醺,在依旧温暖的夜色中沉沉睡去。 1、失落的村庄 昨夜到达的时候不辨方向,意外的围着县城先转了一圈,早晨起床后收拾行囊,沿着熟悉的街道出城。出县城不远左转是去往西柏坡方向的国道207。路口处一个大大的土堆,一块巨大的告示牌子显示,前方的国道207断交施工,请过往车辆绕行。这绕行的车辆应该不包括自行车吧?幸好是断交绕行,否则还不知道路上会有多少车辆呢!我们毫不犹豫的绕过土堆,径直骑到207国道上去,正好落得清静,估计不管怎么修路也不会影响自行车通行吧。
果不其然,道路并非想象中那般凌乱,往来车辆都绕行去了,道路异常清静正合我意。但毕竟是国道,公路两侧不少的门市、企业、厂房、工地,风景根本谈不上,而前方修路的担忧也抵消了骑行乐趣。幸亏路书中这一段的距离并不长,还是依据我们的一贯原则,尽量避开国道、省道,沿途去找一条小路游玩。
路边是一条干涸的小河,行不多远右手边一座窄小的石桥背后,一条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延伸到大山深处。三人毫不犹豫的转入小路上去。三转两转,早已离开国道甚远,朴素的小山村和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眼前是梦中多次想见的地方,多么熟悉的感觉。
进入山间小路后,就是缓缓的上坡,多日不运动,感觉是意料之中的吃力。前方一个叫做“乔其岭”的小村子路口,有老乡在摆地摊卖水果,旁边围了几个闲人侃价。“日月光”同学停下来买几个香蕉充饥。我们素来没有吃早饭的习惯,一阵热身活动后突然看见水果,不免有些眼馋。
稍一耽搁,“一个好人”去的远了,三转两转不见了踪影,呼唤几声不见回应,“牵牛”和“日月光”首先悄悄的各吃一根香蕉,再往前追。终于在前方村子路口处汇合了等候多时的“一个好人”,三人站在路边吃香蕉冒充早餐。
坡度虽然不甚陡峭,但一直是盘山路上坡,适逢艳阳高照,不一会儿早已是汗流浃背。转过弯儿来前方又是一个小山村,村边一户农家,开放式的小院子预示着老乡的朴素和热情。老乡正在院子里收拾早餐,三人毫不客气的坐在院子里跟老乡唠嗑。院子里两个水缸,水缸里泉水清澈,分别拿舀子舀了泉水解渴,清冽甘甜的泉水立即解除了一路疲乏。
老乡说有热水喝,三人早已热气腾腾的了怎么喝的下热水?还是凉爽的泉水解渴,婉拒老乡好意。喝足之后,再分别把水壶里灌满山泉水。老乡的小女儿端了饭碗,蹲在墙角吃早饭,不住的拿大眼睛偷偷的打量着三位不速之客。跟老乡问路,前方一个叫做“点心”的小村子惹的小姑娘一个劲儿的掩着嘴偷笑。
在老乡家的小院里难得的轻松自然,休息够了才又上路。出来后一个小小的山坡后,有一段惬意的下坡。美中不足的是路况变得差强人意,没有了水泥路,以沙子和泥土路为主。但小路两侧树木葱葱,树荫斑驳,寂静的空中,只听见车轮的沙沙响声,竟有着说不出的放松感觉。
这个叫做“点心”的小村子里出现几条岔路,三人停下来研究了一番线路,对照着手机地图,找到通往“崖柏”村去的路。“崖柏”村口,一棵高大的榛子树,两个老乡各自背了满满一口袋的核桃正在树下休息,看见圆圆的绿核桃,“牵牛”竟然无从下嘴,老乡乐呵呵的拿了几个核桃给我们演示怎么剥核桃,然后又塞给我们几个让我们路上带着吃。一个老妪颤巍巍的从村子里走出来,含糊不清的跟我们说,吃了饭再走?婉拒老乡好意,去往“下爬背石”方向。
树木掩映,柴扉不关,几块石板随意堆积成台阶的模样,错落的房屋隐在林间,房门轻拢,小院里拉着两根绳子搭着衣服,墙角堆着几只口袋,一只大公鸡昂首阔步,在院子里踱来踱去,偶尔一声犬吠。朴素的山村生活吸引了“日月光”的脚步。拾阶而下,轻声呼唤:有人吗?远处一个背着竹篓的老汉慢慢走来,手里拿一根长长的竹竿。
闲谈之间,小院的主人回来了,一老叟身后背一个满满的大口袋,手里还拎着一个口袋,细看之下居然须发皓白,再仔细一问老叟竟然已年逾八旬,二人惊得下巴几乎掉了下来。“牵牛”好奇,伸手试了试老叟刚刚放在墙角的大口袋的分量,居然一下子拎不起来,不由得更加惊讶。
老叟身体强壮,不过耳朵有病,几乎听不到声音,必须大声喊才能听见,听不见我们说什么,只看见我们一个劲儿的给他拍照,咧开嘴憨厚的傻笑。旁边年轻些的老叟一边给我们解释一边打了手势跟八旬老叟交流,谈到兴奋处,老叟还带我们参观了村子里的千年古树和上百年的老房子。
“一个好人”在路边不停催促,二人跟两个老叟告别。路边,恰有几个老乡凑到一起,相约到前边打核桃。前行路边不远一棵高大的核桃树上,一老叟爬到高高的树杈上,竹竿起处,核桃纷纷落在路上。看见我们经过,老人特意停下来等我们经过。山水画般的居住环境,轻松惬意的生活气息,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令人神往,引三人唏嘘良久。
打听路时,老乡略微显得有些迷惘,看百度地图,从“下爬背石”村到“上爬背石”村之间并没有路,而实际上却明明有一条土路。而从“上爬背石”到“马安桥”村之间地图上明明有一条路,可问起老乡来却是一脸茫然,说可能有路吧,甚至不清楚“马安桥”这个村子,这可就有点儿奇怪了。
过了“上爬背石”村后,按照路书应该左转,但是左转哪里有路的影子?直行倒是有路可地图上却又一片空白,一下子三人都弄糊涂了。商量一下决定相信一次导航,再仔细分辨一下左边的山坡,依稀有杂乱的羊肠小路的影子,联想起刚才老乡迷茫的神情,有点儿明白过味儿来了。
按照路书导航指引,比对再三,三人分别扛着自行车走上了这条若隐若现的羊肠小路。浓密的杂草和丛生的荆棘之中,依稀有散落的不少羊粪蛋蛋的痕迹,这可谓是真正的羊肠小路。三人深一脚浅一脚的蹚开一条路来,奋力推车而行。
但是越往上走越是心虚,道路越来越荒芜,乱石遍地,羊粪蛋蛋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哪里还分辨的出路来。树木渐渐稀少,低矮的荆棘划的骑行服裂开了几道口子,甚至划伤了肌肤。脚下的石头沙化的严重,踩上去哧溜哧溜的直打滑,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关注脚下。坡度渐陡,严重影响速度。
如此一来耗费了太长的时间和力气,早已打乱了原来的计划。一个多小时刚刚爬到半山腰。一株小树下,三人扔下车子,蹲在仅有的一点儿树荫下休息。看时间也不早了,“日月光”同学早有准备,接受了雁栖湖一行的教训,在背包里准备了大量的零食,半山腰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正好派上了用场,只不过三人的水壶早已见了底儿。
简单的休整一下,再次登高看一看周围的环境,不免更加绝望。四处怪石嶙峋,杂草密布,怎么看也看不见有路的影子。心虚之下,向四周呐喊,看能不能有老乡问路。奇迹一般,山顶上居然真的有两个老乡回应,不一会儿,两个老乡从杂草中间下了山,既然能够下来,应该就可以上山了,想到这一点,不由得稍稍松了一口气。
然而老乡的意见是请我们往回转,因为前方所谓的山路太危险,紧邻悬崖不说,不少路段巨石挡路,单人通过都有困难,不要说还推着自行车了,再说,当地人走山路习惯了,即便如此还得小心翼翼,轻易没有人走,我们没走惯山路的,危险系数太大,所以建议我们下山。“一个好人”推车掉头就要走,可是自行车不同汽车,下山绕路的话路太远,今天的计划就全泡汤了。
关键时候做决定太难抉择了。“日月光”说,你是队长,做决定吧。考虑再三,“牵牛”决定先空身上去看看。实际上也并不像老乡说的那么困难,最后果断决定继续前行,但要首先保证安全,如果实在不能通过再下山不迟。有一段路确实在悬崖边缘,三人慢慢的通过,把自行车推在外侧,万一出现意外,先让自行车抵挡一下子,危险之际就得舍车保帅了。
最后阶段,果然有几块巨石挡路,凭个人力量无论如何不能通行了,好在我们是三个人,合力把自行车一辆辆分别连举再抬弄过去,翻过这几块巨石,眼前豁然开朗,已经到了山顶了。
刚才小心翼翼,全神贯注,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山路上了,此时坐在山顶才发现居然是一身的冷汗。有点后怕,长舒一口大气,坐在山顶吹风。四周风景尽收眼底,阳光明媚,景色宜人,不免又有些得意。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来之不易的美景更值得珍惜,一时不忍离去。
可是下山的路在哪里呢?三人山顶上到处逡巡一番,不见有山路的痕迹,真是人迹罕至之处啊。分析了一下路况,继续踩着杂草,沿着疑似羊肠小路试探着下山。上山容易下山难,行走太快就容易掉下来。好在越往下走,疑似羊肠小路就越明显了,如此一来大家心里都有了底。转过几道山梁,眼前一亮,一个荒芜的小村庄出现在我们眼前。
错落的房屋废墟依稀看得出村子原来的模样,街道,水井,石头碾子,人工铺设的路基,在茂密的茅草间清晰可见。已经没有完整的房屋了,看来小村子荒芜已久。看地图就是“马安桥”村的位置,怪不得跟老乡问路时不清楚这个村子,原来,“马安桥”这个小村子已经不存在了,这个地方早已是断壁残垣,村名也逐渐不为人知了。
“日月光”同学感慨良久,再想一想前边村子里看见的那位八旬老叟身强体健,说这里才真正是养生健身的好地方啊,为什么老乡都搬走了呢?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城镇化使得山里的年轻人全都搬走了,不愿搬走的老人逐渐离世,小村子就此消失。像这样消失的小山村,全国一年不知道还有多少。
“日月光”忽发奇想,把这里稍微收拾一下就能居住,有山有水,有树有路,我们自己来当村长不好吗?节假日或者退休以后来此养生健身,都是不错的选择。纯净的空气,毫无污染的泉水,优美的自然环境,世外桃源一般,不正是我们的追求么。
出了“马安桥”村后,一条碎石路宽阔起来,路边居然有潺潺的泉水流淌,几人早已断了水,看泉水清澈,不顾一切,趴到溪边喝个痛快,同时把水壶灌满。走不多不远处竟然还停了一辆农用三马车,老乡是夫妻二人,在附近的核桃树上打核桃。我们惊讶,老乡更惊讶,没想到有人会扛着自行车从山上下来,关键是山上没有路。“马安桥”村荒芜了以后,山路就没有维护的必要了,所以从“马安桥”往上的路也早就消失了。
沿着碎石小路走了几公里,奇迹般地,山路变成了水泥路面,终于看见水泥路面,居然是满满的幸福感觉。“牵牛”问“日月光”同学,什么是幸福?答:现在骑行在水泥路面上就是幸福!哦,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下山的路实在是太好走了,一路下坡就错过了路口。“一个好人”发现走错了路口又带头爬了回来,然而在路口处叫做“大车沟”的小村子里,几个老乡的话又给了我们当头一棒,原来原计划的路线从“大车沟”去往“小车沟”的路,不仅是上山,而且大部分是烂路,据老乡讲只能推行。本来上午已经耽误了太多时间,如此肯定不能完成今天的计划了。老乡说不如将错就错,沿路下山,就能到省道382上,就可以去走大路了。
2,辽道背
当机立断,大家决定稍稍改变一下计划,直接下坡到省道382,路边吃点儿东西。路口处恰好一个小卖部,稍微补充一点儿能量。再左转沿着省道382直行,通过天生桥镇,根本就没想去传说中的天生桥瀑布群去看看,说实话,当时也根本没这个欲望,一般的旅游景点,还真的就不在我们的骑行范围。
省道上无甚留恋,只顾着低头蹬车。快到龙泉关镇的时候,左手边是去往“骆驼湾”村去的路口。然而路口豪华的让人吃惊,没想到通往小山村去的路竟然是一条刚刚建成的宽阔的大公路,公路档次绝不亚于省道382,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自我安慰说可能是老天觉得上午的路折磨的我们差不多了,现在给点儿甜头尝尝吧。虽然是上坡,依然骑的津津有味。
从转上去往“骆驼湾”的这个路口,到“辽道背”村大约十几公里的样子,海拔要上升1200米,一开始没反应过来,等真正爬坡了才明白,这实际上就是意味着一路陡坡啊!!这段大坡的难度很快就抵消了当初的热情。而更加奇怪的是路上异常的清净,几乎很少有车辆行人,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里修了这么一条高等级的宽阔的大马路呢。
宽阔的大公路经过“骆驼湾”,到“瓦窑”村就到了头,而再往前走,前方的路况则急转直下,相差了不知道多少个档次,好像穿越一般。原计划前行穿过“辽道背”村下山到山西界的省道310,然后沿省道310前行到“门限石”村,沿门河线去往“前大地”方向,争取到“前大地”村住宿。但老乡说你们肯定到不了,因为前边去往“辽道背”村的路又烂又陡,就根本没有人能骑车上去过,开车还要一个多小时。坐在村口开始犹豫,犹豫,取舍,最后老乡说“辽道背”村里有个农家院可以食宿,不如今晚就住到“辽道背”好了。旅行途中总是充满无数未知,有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看来今天必须要变化了,如此便决定今天的目标就是“辽道背”了。
果如老乡所言,山路陡峭扶摇直上,而且不是一般的烂路,石块淤泥遍地,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根本不能骑行,陡峭我们不怕,还可以换小轮倒着骑,烂路实在受不了,根本就上不了车,一不留神就会陷入烂泥石子里难以动弹,只好推着走。从“瓦窑”到“辽道背”,全程如此。
今天的行程是我们骑行以来最艰难的记忆。去年五一“牵牛”、“日月光”、“大漠”三人骑行西陵,翻越西陵烂路曾是我们记忆中最艰难的路线,今日看来,小巫见大巫啊。“日月光”同学说,西陵的难度系数如果是1.0的话,今天的难度系数就是2.0了。
点儿背的是今天一天还没有正经吃过饭,如今早已精疲力竭。眼看着暮色四合天色将晚,眼前仿佛没有尽头,肚子里早已空空如也。既然不能骑行,推行反而更累,徒步已经很困难了,还得拖着自行车。四周死一般沉寂,一切都是绝望的样子。幸好“日月光”同学的自行车接连破了两次胎,趁补胎时休息。然而傍晚时分,气温越来越低了,本意是趁着补胎时间多休息一会儿,可是身体凉下来之后反而更加疲累,再次出发需要更大的意志力,饥饿感侵蚀了每一根神经,步履愈加艰难,真想一屁股坐下就此不动,一动也不想动了。
夜色早已降临,黑乎乎的山路上仿佛充满了危险。周围是一片不怀好意的气氛。如果此时突然冒出一位剪径大侠,三人绝对束手就擒。夜晚的山路漆黑一团,怪风狂啸,恐惧战胜了疲惫,三人深一脚浅一脚的努力赶路。陡峭的路边竟然孤零零的停着一辆汽车,平时司空见惯的汽车此时竟然把三人骇得发抖。
远远望见一盏孤灯,立即给三人注入一针强心剂,仿佛漆黑的夜空中一颗指路的星星,给人带来希望。空寂的群山中终于看见有人家存在,宛如溺水者看见一根救命的稻草,立即鼓起残余的一点儿力气,向着灯光的方向爬行。所谓望山跑死马,明明看着不远,实际上也没多远,但毕竟三人早已是强弩之末,一股劲头之下,并没有到达灯光之下,灯光还在远处召唤。“牵牛”和“日月光”实在是坚持不住了,一头栽倒在地下倒气。灯光下传来阵阵犬吠,平时怕狗的“一个好人”也忘记了害怕,推车当先上坡。
等“牵牛”和“日月光”缓足了精神,慢慢推车进村,才发现“辽道背”小村几乎没有几户人家,全村也只有亮着这一盏灯。农家院平日多时接待徒步的游客,老乡也早已睡下了。把老乡从被窝里喊了起来,老乡一家异常惊讶,全家人都起来,给我们做饭,嘘寒问暖。据老乡讲,“辽道背”全村也只有4个人,平时主要是接待徒步的游客,从“辽道背”出发,可徒步去往北驼梁、天生桥,是徒步运动的经典路线。果然,小小的农家院子里,停着两辆前来徒步的游客的车。
后半夜,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山顶的气温偏低。早起之后,山间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细雨洗礼后的山顶苍翠欲滴,云团翻滚层峦掩映,远处天空阴晴不定。站在路口看来时的山路,眺望远处高山,近处是几间陈旧的民居,小小的“辽道背”于崇山峻岭中浸淫着天地灵秀之气。村口两块巨石上来,是一个小小的龙王庙,是农家院的老板投资翻修。阜平是革命老区,“辽道背”小村位于山顶,本来就是徒步爱好者的落脚处,而旅游市场的开发使得天生桥和驼梁的名气越来越大,来往游客越来越多,山下修建的宽阔的大公路就是明显的例证,农家院的老板看好了商机,当机立断投资修建的农家院,以期将来抢占先机。据老乡讲,如果明年再来,估计从“瓦窑”到“辽道背”的路,就会修好了,届时,路好走了,游人肯定多了,游人多了,是否是当地生态环境的好事呢?是耶非耶?
3、记忆不再 跟早起的几个游客闲谈,向老乡问清了道路,冒着细密的小雨,三人从湿漉漉的杂草间的小路上继续上山。再次吐槽一下百度地图,从“辽道背”到“榆树坪”村之间,地图上明明有一条小路,可实际上都是荒草碎石,小路则难寻踪迹。山顶上就是河北和山西的交界,站在山顶上,回头正看见半山腰的“辽道背”小村,在湿漉漉的群山中显得俏丽可爱。
又是碎石烂路,毕竟是下山,又是清晨,三人还是比较轻松。偶尔的巨石挡路,一个人也可以轻松搞定。沿着几条疑似小路,三人居然分成两队,远远的已经可以看见小村子,大方向不错就可以吧。“一个好人”没有带雨衣,小雨中一马当先,率先冲下山去。
“榆树坪”村口,一个大羊圈里,数百只山羊一齐转过头来,望着从山顶而来的几位不速之客,惊呆的表情不禁让人莞尔。牧羊犬也奇怪的望着村口,几乎忘记了自己的职责。看来从这个方向,几乎很少看到外人,不但是老乡惊讶,就连山羊也不例外。
村口站着一个老乡,咧着大嘴冲我们傻笑,口涎淌过下巴,乱糟糟的头发被雨水拧成一绺一绺,看到我们骑车就在后边飞跑着追赶,看来精神有些问题,看见我们觉得新鲜,撒了欢的乱跑,吓的三人心脏怦怦直跳。
出了“榆树坪”村后,山路又成了柏油小路,而且下坡,三人又是一路幸福的飞奔,这样的小路上车辆行人稀少,而风景却并不少见。旅行的目的不在于到达目的地,而在于旅途之中,随时随地都会有意想不到的风景出现,不曾走过,怎会懂得?
省道320路口,“狐峪口”村,雨势有些见大,三人早已精湿,尤其“一个好人”。早已是山西地界,看前边的路好走了,心情大好。浑身冰冷,决定找个地方暖和暖和。村边一个小小的面馆,到小面馆里避雨,顺便拧干湿透的衣服,吃碗山西大面条暖暖身子。
省道310前行不远,有“门限石”村去往河北界的“门河线”,公路路况较好,虽是缓缓的上坡,比起我们昨天的经历来,依然是天堂一般。细细的雨丝中,路面一尘不染,路边郁郁葱葱,天空明亮纯净,空气清新湿润,索性摘了眼睛面巾,尽情呼吸,一吐肺腑中昨日郁闷之气。
这一段路真是清静,周围风景养眼,路况上佳,这才是真正的旅行啊。体胖多走路,人丑都读书,身体和心灵,总得有一个在路上。旅游景点只是显摆中国人多的地方,不知道为什么每到节假日,非得有大批的游客飞蛾投火一般,奋不顾身的去受那个罪。旅行观念的改变也到时候了。
路边,一个牧羊老汉的油纸伞吸引了我们的视线,停下来跟老汉闲聊。老汉的特大号黄油布纸伞已经有些年头了,稍显陈旧,但非常实用。舒适的生活必须自己体味,用不着非得按照别人的意愿,不是生活太无情,只因人性太贪婪,少些欲望,就会多一分幸福感。
奋力爬上最后几个陡坡,垭口处就是河北和山西的界碑。站在路标下拍照,爬坡时积累的热量立即被垭口强劲的山风吹散,偌大的空地上空无一人,更显得冷清,估计要有一段路的下坡,下坡时需要对抗的,就是寒冷了。于是赶紧找件衣服穿上,可怜了“一个好人”,小雨从早晨到现在一直没停,也没有停的迹象。
河北界,基本上都是驼梁风景区的范围了,风景依然美丽,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很多的山谷景区附近,密密麻麻修建了很多的商品住宅甚至别墅,无论造型、颜色还是建筑风格,青山绿水中格外刺眼,显得不伦不类,实在是大煞风景。
驼梁风景区曾经于十年前来过,原生态,纯天然,绿色,安静,是记忆中的风景,从山顶下来,越接近“前大地”村,也就是驼梁风景区的入口处,越是颠覆记忆中的形象,密密麻麻的商品建筑不说,充斥路边的旅馆,停车场,商店,游客中心,搞的人乱糟糟的没什么心情,过去的记忆再也找不到了。
如此一来觉得昨天的行程简直就是天意,本来计划到“前大地”落脚,可这里的感觉哪里有“辽道背”的万一?这也算是歪打正着吧。在通往驼梁风景区的路口,还有老乡上来搭讪,这可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几乎连拍照的兴趣都没有了,三人匆匆而过。
路边一个加油站,从山下爬上来的几个骑友正在避雨。天下骑友是一家,如此天气还坚持骑行的都是资深骑友,路上遇见了,大家不免相互寒暄一番。“日月光”同学发现了对方的美女骑友,正欲搭讪,又发现原来还有护花使者,赶忙转向旁边的老骑友询问装备情况。
下山到路口路口处左转去往五岳寨方向,又开始继续上山,毕竟是景区附近,车辆明显是渐渐曾多了,小雨从早晨开始一直未停,现在还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已经过了中午了,肚子有些意见,才想起来又忘了吃午饭。好在今天吃过了早饭,基本还能坚持。
垭口处,突然间云雾翻滚,天昏地暗,能见度急剧降低,天空瞬间变了颜色。站在垭口的路标下不知所措,这天气也太特么的吓人了。前方道路变得模糊不清,走过去就好像钻进浓雾一般,如此奇景并不常见,恐惧之余,竟有稍稍的震撼之感。大自然的牛逼,任谁都不得不服。
然后是一路下坡,山风飞舞,云团变化的也快,远处的山峦忽隐忽现,雾气时断时续,越往下走,云雾越淡,眼前的路也越来越清晰,一颗心也慢慢放到肚子里。看来山中气候一向如此,尤其是山顶上,气候是变幻莫测,而山脚下则比较正常。下坡经过五岳寨景区路口,当地不知道正在组织什么活动,好像是跑步活动吧,沿途发现不少人衣着鲜明,有组织有纪律的按照既定路线跑步。正赶上小雨正紧,没时间仔细观察,在景区大门口停下来拍照,继续冒雨赶路;
南营镇前,一条小路左转进山。原计划是走这条路再爬两座大山。看着满天阴云,联想到一天未停的小雨,几人再次犹豫。一天的雨,足以使稀松的山体出现松散状况,前方山路不明,果断决定直行绕远,到前边寨头乡左转,沿国道207回阜平,这样可能多绕30公里,但国道和山路相比,相对来讲还是值得信赖。
到寨头乡后,仿佛到了山脚下,已经没有了山路景色。然而沿国道207去往阜平方向,发现居然依然是缓上坡。本来以为到了国道就是平路,再加上小雨一天未停,现实和理想相差的太多,看看时间也不乐观,想一想还有50多公里山路,渐渐的开始崩溃。
一路闷头疾行,不经意还走错了路。所谓漏房偏逢连阴雨,本来时间已经紧张,还多绕了几公里。回到国道207的路口,“日月光”同学早已饿的前心贴着后脊梁,说什么也走不动路了。恰好路边一个鸡毛小店,买些零食充饥。问路时,小卖部老板的一番话传递了一个好消息,前方几公里上坡后,就是保定和石家庄交界处,从交界处开始到阜平,全部是新修的公路,而且,关键是一路下坡。
新修的公路,一路下坡。最后这几十公里其实并不完全是下坡,还有一个大上坡,但当时这一番话直接后果就是拯救了几乎崩溃的“牵牛”“日月光”二人,忽然之间,满血复活,也可能是刚刚吃饱了东西的原因,一口气奋力登上最后的山坡,看见交界处的路标,方才颓势一扫而光。
由于是刚刚修建完成的公路,还在保养期,路口堆着土堆,机动车辆不能通行。自行车当然可以搬过去了。这样一来,路上几乎没有其余的车辆,三人可以并排着撒欢。期间虽然还爬了一个大坡,总体趋势还是下坡为主。终于见到的公路了,眼看着离目的地不远,而小雨又有下大的趋势,“一个好人”当先绝尘而去。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际,陆续顺利到达目的地。
计划再好,总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意外收获,总是使人记忆深刻;本次行程,尤其是第一天的路程,绝对算得上难度系数2.0,虽然困难,还是被我们一一走过。所有困难都是纸老虎,关键是你的内心,是否足够强大。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如果你已经决定出发,那么路上最困难的部分已经结束了。所以,亲爱的,走吧,有些路你不走过去,你就永远不知道前方有多美。
(本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