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标题: 心理游记 第四天 [打印本页]
作者: 路上五十年 时间: 2019-4-11 12:59
标题: 心理游记 第四天
讲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其实有哪一个人不是一当面临奇山怪石,小桥流水,奇花异草就热血喷涌,兴奋即时溢于言表。为什么这样,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那山水草木,他从不与人争锋,永远安详在大自然里,给人以心灵抚慰,让投入她怀抱的人暂时忘却一切心灵疲惫,抛弃一切心灵创伤。因为所有人,仅为了生计,就拼了全部短暂的一生,在人间炼狱,迎着无数明枪暗箭,奋力与各种妖魔鬼怪你来我往;哪个凭着自己双手默默劳动换取所得的人,不是一身身心疲惫心力憔悴。面对大自然,我们得到安慰,而转眼面对任一个人,都是一重重阻碍,此刻的高山大河的阻隔,与人的阻隔,只能是小巫见大巫。我们祖先崇尚了几千年的礼制,即孔子提倡人与人之间:克己复礼。物质社会利益第一,唯利是图,无利不起早的人,克己这样的境界,人人向往,而你胆敢照实去做,到头来在这人间的一切苦难定会让你吃尽,绝不会有其它。于是人为利之争斗,让你永无宁日。只有这大自然对你永远敞开怀抱,对你绝对无私。
人人崇尚民主,人人向往民主,而民主这个概念被用在了最低端,被世俗化,被庸俗化,就变味为绝对平均,以致常态在人群中,被变成为各自为阵,其结果就是人人都是老大。出游,自然是结一个群体,大家互有照应,在穷山恶途中也能相互壮胆,让群体给予个体以人应有的温度。但是,我们只能看到有多少苦行在路上的独行僧。这人岂不是如同一只只猛虎,互不相融,只能自在于独居的生活,享受独自的自由。人只要非凑在一堆,一亿个人就有一亿个歧见。谓他人固执,其实是没有看见总要把自己的意思强加于他人——自己的固执。人都不自觉在相互强加中。人又似乎都喜于发挥,而缺失的都是聆听,虚心采纳,能够有相互协商的胸怀。因为仅几千年的人类史告诫了全部人群,回到各自中去,这世间才能相安无事,皆大欢喜。一切在我们面前的,凡同类对眼,都是分外眼红。所以我们的老祖先老子的明智: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那样一派油画般田园风光,这样的清静无为的我们都还达不到的最高境界。
能让你以为自己是个乐山的仁者,是个乐水的智者。其实说到过一切前所未有的美景,无论给你留下多么深刻的记忆,而已经走过的路,后来即便能再引起你多么大的兴奋,但从来也不能再鼓起我再走一趟的兴趣。因为再美的路,重走,都像走在的一路上,大部分荒山野岭毫无看点;又像那漫长的,一连走几个小时走不到头的无穷路的,给予人的寂寞和生发浑身上下透骨的悔意。一星半点儿点缀的景,远远不能抚平你在路上所感觉到的惆怅。而又在这路上,能够给你留下永生难忘的,是在路上帮助过你的好心人。在你内心里他的好你无以回报,你有返回去的再走的冲动中,多有去答谢好心人的成份。但一路上欠下这些好心人无以报答,这留给你的心灵上的不安,永远欠下的那份情,当一个有良心的人,这太难了。
或许人真该:勇者乐博弈。不是这世间,人都在争斗中挨着生命的每一时刻。争斗过后,谁也不欠谁的。
抑或另一种活的境界,还是孔子告诉我们的: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欢迎光临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http://qixingqu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