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2点多出门,到佘山遛了一圈,头盔手套之类的啥都没戴,骑上车就出去了,6点多回来。上图:
去的路上,穿过城区,车多人多,乱哄哄的:
进入近郊公路,感觉好多了:
到达旅游区:
旅游区一条很宽的路:
路过欢乐谷,瞅了一眼大门,门票可不便宜:
佘山下的路,夹在山和欢乐谷之间:
山下河一条:
河上桥一座:
桥边车一辆:
某路口:
山上有教堂和天文台,这一座被开发得里外焦透的小山包:
路过森林公园,门卫不让骑车进去,我就回避了:
在山脚处,在环山路上,路过地震观测台:
很漂亮的环山路,也比较安静,人少车少:
我上山了,因为有教堂所以教友可以免费。我小时候笃信马列,所以门票30。这是入口上方平台的一座塔,看说明貌似很有历史:
我把车也扛着山上的,所谓“人不离车,车不离人,人车合一,人在车在,车毁人亡”……
山上的台阶还是有些小陡的:
山上观景台,有望远镜,有聊天的游客,有喝茶的老外,有一个气喘吁吁的扛车男:
我把车扛到这么高!(其实这山包包也没多高。。)
山上某处建筑,疑似教堂某处,这场景的风格让我想起那些珠光宝气、矫揉造作的台湾言情片:
下山倒不用扛,有条路下去,这也让我明白为什么观景台上会停着汽车:
下山的路面和车轮特写,v刹捏到手软,这是700*28c的down hill,屁颠屁颠的:
这是我一路上最喜欢的一处地方,我喜欢这种硬派的岩石嶙峋的风格:
岩石,苍郁的岩石,硬朗的岩石,以永恒嘲笑人类,以存在无视生命:
这是一个下坡。反光镜和路灯很煞风景:
回程,拜拜了小山包们。。
我就是从那里骑下来的:
回程路上,没啥好说的,穿过近郊,穿过市井,回去吃饭。。。
一个下午跑了63公里,这是比较合适的距离,如果我走的早的会更轻松些,不过上午时不时有些毛毛雨,不烦人,但烦心,总担心会下大。天气预报说一天都是小雨,事实证明是扯淡。
一路调整坐垫,感觉还是高些比较舒服。因为没有挡泥板,所以遇到有水的地方,哪怕一点点水也格外小心,龟速通过,就是这样,座垫后还是甩上了一些泥。
晚上回来之后照旧在轮胎缝里挑沙子和小石子,感觉像是给车刷牙。我不知道这样的轮胎需要多大的胎压才比较合适,反正我是用我那破气筒给加了些气,感觉比较硬了才出门。如果这种程度就达到了所谓
公路车的气压要求,那么看来我那个小气筒还不赖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