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幅照片)
转了一圈:
咸阳—礼泉—南坊镇—叱干镇—唐王岭—咸阳
摄影:阳光
主要受到“狼2”兄的诱惑,在车友“阳光”的鼓励下,
天不怕地不怕滴上了一趟南坊镇。
反穿北山,从另一个角度观赏唐太宗李世民昭陵。
5月5号一个早——6:30,从秦始皇铜车马出发。
之前看天气预报,说是阴天,结果整整晒了一天太阳。
因此,对中央气象台的信任程度大打折扣。
言归正传。下面介绍昭陵。
1961年,国务院公布昭陵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共有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
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
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
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
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
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1、8:50——一路没有休息,到达礼泉县城北。路很宽,雕塑很有气势。
2、爬坡是此次行程的主题。
在途中向一位骑摩托的青年问路,
他告诉我们,一路慢上,得4个小时。
当时觉得不会吧,就30多公里路嘛。
他临告别是还特意忠告,不行就搭班车。
其实,他是对的。
使足了劲,也就是10公里左右的速度。
3、渭北塬上的生态环境确实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再是黄土裸露。
旱地里的庄稼和果树郁郁葱葱,一派生机。
油菜已是颗粒饱满,丰收在望。
4、油菜花长势喜人,阳光1米85的个头也显不出优势了。
5、洁净的野花一路陪伴。
6、路边的野花我们不采。
7、自由自在的花朵,想咋长就咋长。
8、山上的野花为谁开又为谁败。
9、11:00——踏上南坊镇的国土。
10、偶也露个相,看见没有,老汉带了个新式武器。
11、12:15——总算抵达目的地——南坊镇。
咸阳——南坊镇70公里。礼泉——南坊镇34公里,约30公里爬坡。
那位摩托友预言的不差啥,将近4个小时,遗憾的是,
一路上只有下来的班车,没有上去的班车,搭车没门。
12、13:30——酒饱饭足,启程回府。取道叱干镇。
途中虽有黄土沟壑,但植被很好,能长草木的地方都是绿油油的。
13、这不是野花,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美丽的白花朵开满枝头。
14、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植物。
15、14:40——抵达叱干镇,行程12公里。一路有上有下,下多上少。
柏油路很好。在政府门口和移动老板聊天,说他们吃水要买,
一桶5元,大概1500公斤左右。真是想不到,今天还是这样。
16、远处的突兀的高岭就是大名鼎鼎的唐王岭。
这是从北边,叱干方向看九嵕山,感觉不一样。
各位车友不妨多走几步,多方位欣赏大自然的奇观。
叱干镇距离唐王岭约14公里。
17、这是向北面看去,远处就是我们刚刚走过的山坡,半山坡。
植被很好,对于北山,应该改变过去穷乡僻壤的看法。
目前,在学术界有一种看法,就是“荒漠也是资源”,“具有欣赏价值”。
18、走近九嵕山。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昭陵,就安葬在唐王岭。
昭陵依九嵕山峰,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
文德皇后死后葬于昭陵。关于以山为陵制度的原因,
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写着:
“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
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
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
这里所说因山为陵,不藏金玉,与其说是为了俭薄,
不如说是为了“好盗息心”更恰当些;
“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
因此,唐初以山为陵的目的,
无非是为了利用山岳雄伟形势和防盗掘而已。
19、回首九嵕山,气势依然磅礴。
所谓“嵕”,就是图片是看到的突出的棱。当地人把棱叫
嵕,岭有九个棱,因此叫“九嵕山”。
傍晚7:30平安回家,总行程约150公里。谢谢浏览。(完)
选择单车就是选择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