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15 早上6:50就爬起来,因为朋友要8点上班,所以我们7:20就出门了.我一个人走到附近的公交站前准备坐车去火车站.早晨7点多钟,车站台前有不少上班族在等车,一些单位的车陆续停靠过来,又匆匆而去,相比之下公交车的数量倒显得非常少.路上有不少骑自行车上班的. 往火车站的车来了,上去后,有一位中年妇女坐中后门卖票.发现车上绝大部分是一些中老年人,而广州的挤车族大部分为年青人.因为刚好是上班时间,一路上经历了无数个红绿灯.到达火车站时,已经8点多了.走进无锡火车站,看到排队买票的长龙,连忙退出来.决定了选择坐汽车去.买了张9:10到苏州南站的车票(22.5)被强制买了1.5块钱的保单,心理很不满意.不经同意就强制收费买保险是一种强盗的行为. 汽车准时开出,我在车上花5元钱买了张苏州地图,翻了一下,心中还是没明确的路线.由是,决定还是到当地再找人问问,再做选择.无锡到苏州很方便,全程高速,路上的景观与其它南方城市没什么两样.看到有不少高架在施工,心中希望,路上没有看到我梦想中的水乡风情,心理有点失望. 走出了南站,就有一个公交车站.旁边摩托车司机,看到我们就像狼看到猎物,紧紧地盯着,围着我们转.这个站只有810的车到拙政园,可是等了20分钟都没来.不打算把时间学浪费这里,由于我问旁边一位女士要怎么去拙政园,她告诉我55路到,到拙政园的大方向是左边,我必须要走到对面车站坐车.我问她如果我游玩完拙政园,虎丘,下午能否能有充足的时间去周庄?她告诉我时间太紧,今天最好是安排在市区,明天再去,还告诉我拙政园各狮子林不错,值得去.听了她的话,我决定了我今天的行程第一站为拙政园.我喜欢在旅途中与当地人聊天,不但可以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还可以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行程. 走到对站台,等了30分,810路公车终于出现了,票价2元.路上看到苏州独特的公交站台-车站是一个古香古色的亭子,站台采用复古设计风格的,顶部是灰色琉璃瓦,7-8组褐红的柱子支撑住亭子的灰白琉璃瓦顶部.木制飞檐下挂一块木制站牌,两头各摆有一水泥长凳,水泥凳设计有与柱子同色系的木制扶手,非常具体艺术性.看多的了华丽的广告站台,当到这种古香古色的站台时,不禁深深喜欢上它,喜欢上它的展现出来的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在现在的今天,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大城市总喜欢去COPY西方建筑的风格,学艺不精的同时,也丢了自己老祖宗的东西;小城市喜欢COPY大城市的风格,华丽高大建筑,高架桥从这个城市搬到另一个城市,慢慢地,城市与城市之的间越来越类同,而城市自己的特色也慢慢丢掉,甚至消失.如今,当我们要去看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时,我们必须要付高价钱才能看到这些国宝(因为物以稀为贵),这算不算不是悲哀呢?是祖宗留给我们太少还是我们没有那种智慧去承接呢?还是我们现有的智慧只能学点不精的西方几何体设计呢? 前往拙政园的交通批示牌做得非常清楚,几乎可以在每个交通路口都能看到,上面还具体地标明距离拙政园的公理数,由此可能苏州在旅游方面规划得非常好,路上看到观前街,很热闹,看到不少小桥流水,心理很高兴. 到站下车抬头就能看到拙政园的指示牌,已经10点多啦,于是,决定先吃东西再进去.在附近转了一下,没看到有比较具有地当风味的小吃店,于是转到另一条次街道走进一家沙县小吃,叫了一碗面.顺便向老板娘打探下拙政园跟狮子林是否值得去,寒山寺,虎丘...老板娘告诉我拙政园和狮子林很值得去,但如果我要去虎丘的话,只能在拙政园跟狮子林中选一个,两个园林大致上一样,选拙政园比较好,那比较大.我再次确定今天的行程为拙政园跟虎丘. 吃完,直奔拙政园,路上看到一家很大的府正在装修,一看是太平天国的忠王府,估计以后会是另一个收费景点.于是在趁机在门外拍了两张照片,我比较喜欢拍原汁原味的东西,太新没了历史的痕迹,虽然我也知道那个门口已不是太平天国时期的装修,但至少比它开张收费后更具有点痕迹的味道在那. 拍完后继续往前走,看到一条大约2-3米的小河,河中有两艘小木船,几个老外准备登船.我在想这么小的河能,船到哪里去. 到了拙政园,一看收费要70元,心里直骂,这是个光明正大的抢劫.中国几乎所有景点收费都极期偏高,少到超50多到上200块.富了某一部份人,但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对于后代一点好处也没有.文化在大众化才能更多地被后代接受传承,现在我们很多在做与之相反的事情来. 就算知道被抢劫,作为弱势郡体的我,还是买了票,总不能调头就走吧,只能是一次看个够.拙政园的门口很小,圆形门,从设计与装修,离大气,华丽有一定的距离,从外表看与一明清时代的一般人家是一样.后来我在火车的遇到两个苏州本地人,他们告诉我,这与苏州当地的文化背景传统有关,当时些人比较喜欢"大隐于世"后感觉,在门口外面看,与其它一般人家门口没什么差别,(这样小偷也不会光顾他们),实际,当一进门才知道,这家的财力是何等的雄厚,或许也是主人外在低调的处理风格,有一种天人和一的感觉. 走进拙政园,首先看到是一林立在树丛中的黄色介绍牌.牌子很古朴自然,主要绍拙政园的布局,分东,中,西三部分,另有住宅部分已建成苏州博物馆,东部为平岗,草坪,远山为主;中部为精华,池广树茂,池水面积占1/3,临水建筑高低不同亭台楼阁;西部以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为主,回廊起伏,曲折,移部换景.看完介绍,向前走,看到假山,荷塘,亭子.一池歪歪扭扭的荷叶,现在非荷花季节,不能目睹朵朵荷花飘浮于水面上的美景也不能闻到股股荷清香,荷塘两种满了各种高大的树木,其它中有不少柳树,池边有一个轩亭,登上车轩亭,观看荷塘,享受一阵阵从荷塘水面上吹来的凉风,驱走不少旅途中的赶路的倦意,心灵得到平静. 走下亭子,往前,看到围起来的大草地大花圃,还有两个大的花架,右边的花架高达3米以上,黑色的木头架,架子构架估计是采用明清风格,架子顶部为半圆开,与整个大环境风格相适,架上挂满了一盆盆粉紫分的花,在阳光下显得十分漂亮.另一个花架设计也极为精巧.它正好架构在通住中部的鹅卵石路上,这个花架采用竹子作为枝柱,架顶上爬满手掌大般大的绿叶,不太浓密,可以让点点阳光直射下来,.花架竹檐下同样挂着一盆盆粉紫色的花朵,花朵缘花盆往外吊在风中飘摇.走在花架下,走过花朵蔟拥的花道,感觉这片绿地,在向自己招手,难怪人常说花草可以怡情,原本不浪漫的我,在走过这花架时,都感到自己的步伐变得欢快,心情变得愉悦.花架左边是空旷的草坪,右边是矮矮的嫩黄色的花草,2米远的地方是一条水渠,水到渠成一个3-4宽的小石池,水很浅.池边摆放着稻草棚,有点农田的味道,再远处是盆景与高大树木.这一块园林的设计主要还是平,空旷为主. 走过花架,看到一座小拱桥,小桥不到1米宽,小桥的两端各是假山路,底下溪流隐约见底,有些清苔飘浮在水面上-这就是人们说的小桥流水人家吧,小桥边就阁楼.忘了问什么名,这间阁楼为明清建筑风格,不过里面却摆有现代化的东西,有点时间错乱的感觉. 走出阁楼,看到曲折的回廊,回廊有1多宽,上面盖有瓦,两旁有黑色木柱支撑,走在回廊上,凉风吹过,非常舒服.穿过回廊,看到不少荷塘与轩亭,楼阁,小桥,很遗憾,走着走着,我只顾客看风景,忘记记下每个轩亭与楼阁的名字.但这块的园林设计总体布局是荷塘边上总是伴有轩亭或楼阁,荷塘边上栽种有柳树,柳条往池塘里长,非常好看.曲曲折折的小大理石路连接着不同亭台楼阁.走累了,坐下来在轩亭里享受习习凉风,一饱荷塘,小桥与其它轩阁风景. 这时候,我不禁羡慕起古人来,铅华洗尽,心放下,回归自然,享受自然风景,也许才是对自己生命的善待.太多轩亭我记不住,太多楼阁我叫不出名,但我想,我能记住它的风格,一种回归自然的,天人和一的风格,一种借物寓志的风格,一种古典的中国园林建筑风格,一种也许我们只能花钱在小小空间里回味,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可以免费在整个中国可以看到的建筑风格,相比古人,我们究竟是得到了外来的还是丢弃了古老的东西呢?我不是建筑师,所以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们称之为豪的古典园林风格走到今天是怎么了,我只知道不喜欢太多太多的钢筋水泥高楼大厦,我不喜欢一到夏天热得难以呼吸不得不躲在空调房里的高楼,我只知道在这里没有空调,同时炎炎夏日,凉风却能为我驱走暑气.当然,在现在寸土是金的大城市,人们是很难建这种规模的私家园林的,也许我们只能在梦中奢想. 我不反对,西方建筑风格,我反对的是只学到条条框框,却学不到人家建筑意识,却把它大量反复用于COPY不同城市同样东西的建筑的风格. 在观赏中,看到很多老外,其它中有一个估计可能是搞与艺术或建筑有关的老外,拿起相机拍摄下了几乎所有拙政园的每一个角落,从他孜孜不倦,爬高走低地去取景的忙碌样,我知道,他至少对这园林是欣赏的,我不知道他是从哪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风格风格,但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我们自己应该重新去看一下去思考一下我们的国宝,也许这样我们才能拥有点自己的东西,或在世界上建筑上有自己的地位. 看过中部,来到西部,看到摆放大量树木盆景的一角.我对于盆景的了解不多,只知道无论是哪种类型流流派的盆景都追求意识,通对盆景的艺术加工,使之升华高于自然,到更高更美的境界,通过盆景达到寓意言志,达到自然与精神的和谐结合.中国盆景流派主要有八大派,包括扬州派,苏派,川派,岭南派,海派,湖北,福建,浙江...具体盆景制作需要要一定的艺术修养,思考,与能力,技巧,感悟力,我在这方面到目前为至还没有发现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所以纵使我深入盆景区,也只能是拍两张照片,不能让脑袋激荡一番.有时发现中国人的好的东西都讲究个意境,能理解,想通了那就是享受,也是突破,精神上又上了一层;可是,没那天赋,没那意识,是不是混浊地过日了?在盆景区,又碰到那个孜孜不倦拍照的老外,看到他对着那有2-3高的花瓶拍照,让我觉得惭愧,因我在那来回转了几次,也看了几眼,可为什么我之前没有发现这个花瓶的独特处呢?于是我把那花瓶拍下来,并跟在那个老外后看他拍什么东西.跟着老外走了个向景点,越肯定他是搞建筑或艺术的,因为他竟然对矮墙瓦在拍(矮墙周围是绿叶漫爬),还对一两棵色一绿一红的树拍,.当时我把这两棵对拍下来,因为我觉当时的拙政园绿色太单调,绿色植物的颜色从整体上来说太过单一,全部都是绿的,拍出后一看,发现红绿树搭配后面的楼阁构造出一副很漂亮的画面,我不得不佩服那个老外. 观看西部后,开始往回走,途中听到一对情侣叫"这里连厕所都这么艺术化"我抬眼往左边看,果然,绿叶草藤由地上漫爬在整片墙上顶上,刚好WC门口就开中这墙中,开口为长方八角开,厕所门口两旁前种有翠绿的竹子,而外墙外的高大树林刚好衬托茂绿的枝叶,从门口外还可以看一要粗壮树根,WC里面还种有些竹子,整个看起来非常的古朴自然,不会认人产生对WC联想到恶心感觉.这会不会是经过特别设计过的呢? 要想了解拙政园的文化与建筑含义,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坐到亭轩那细细体会,品味,不是3个小时就到捕捉得到的,我只能通过我匆匆的行走得到一丝丝的朦胧的意识,着实不能太过自己以为是也大谈一番,因为我甚至于叫不出那些亭台楼阁的名字.如果下次有机会,我会花两天的时间躺在亭子那去细细品味,但我仍抗议收费太贵. 走出拙政园,走到大道去做游2到虎丘.苏州的旅游交通规划得很好,景点与景点间的公车设计得很清楚.更让我高兴地的是上车只花1块,对于能省小钱,我总会有一总莫名的欣喜若狂,在情感上,这让我更喜欢苏州.从公车上看到苏州市街道上两旁高大茂密的梧桐树,梧桐树荫阻挡了炎炎夏日的光线,送来阵阵凉风,轻于易举地把坐在公车上的我一下一下地催眠啦.(近日看世界杯,睡眠不足)我只能隐约从模糊的意识观看这个城市,然后,我看到更多是新的高楼,还有几条河,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于是我对自己说,必须要找点江南水乡的痕迹出来,要找点江南文化的气息出来.于是我朦胧中挣扎着去看那古亭公交车站与那高大的梧桐树,还有那可爱的垃圾筒,那是我当时只能看到,感受到的东西. 到了虎丘了,走过了一座小桥,终于看到了小桥流水人家,小河边的房子多为两层,外表粉刷得很新,但是仍能让我欢喜,不管它是为了景点需要新构建,还是原来就有人家有住的,从小桥放眼望过来,看到每隔一断就有一座平行的小桥,小桥流水再配上河边的建筑人家,还是一显江南水乡的味道. 虎丘的收费为60元,没得选择只能交了钱.让我佩服的是,虎丘的售票亭竟然建得像明清时代的当铺(或店面)门面,它独特的古朴设计让人交钱,都交得心甘情愿,不会产生太多怨言.这点不能不佩服设计者的用心. 之前我对虎丘的历史认识为0,请原谅我的那薄弱的历史知识.以前学历史只是应付式地为了考试,可以称之为不学无术.随着行走不同的地方,慢慢地喜欢与当时交谈,开始有意识地去接接触当地的历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的人个性总是受到当地的文化传统影响的.当然,学点历史也能让自己空荡的脑袋填点真实的重量,或是说得伟大点,当工作中面对老外时,我们对说出点自己自豪的成本.一个民族如果没了自豪感,就抬不起头来,可悲的是,现在我们却放弃了很多传统中值得我们学习自豪的东西,去盲目模仿西方的东西. 虎丘,得名于吴王夫差葬父于此,三日后有白虎据其上,故取之为名.高30米,面积300多亩,有2500年历史.入山门,过海涌桥,拾道而上,是断梁殿.断梁殿的中间顶梁是由两边不连接的梁接成,不带一根一丝金属.据旁边导游,此殿由来是当年某个皇帝为了考验当时工匠的技术水平而故意出的难题:特意让人据去中间顶梁,看当地工匠是不能能力保持此殿不倒.后来有工匠在两旁建了两根柱子使重力往两边移. 走出断梁殿,往山上走,来到千人石.脚踏巨石,纵观看四周,气势非凡.这是虎丘的中心,可是这却有一段令人伥然泪下的悲壮历史.据旁边一当地小伙子介绍,当年吴王,非常喜欢剑,生平大量收集各种名剑,而他希望死后,把他生平收藏各种名剑带入他的墓中,以供他在阴间继续称王,为了防止别人在他死后盗墓,找了成千上万名工匠修精设墓机关,并找了1000多名精工修了最为精巧机关部分.事后,为了让他的墓能够永远成为秘密,把这成千名工匠以领赏为名,集中在这块大石统一灭杀.成千名的工匠的鲜血染红了这块大石头,每当下雨时,石头流出来的淡淡的血水,据说晚上山脚下还能听伴随着风声的鬼哭冤叫声.这个是一个真实的历史,听了让人心理沉重的历史. 千人石旁有二仙亭,白连池,还不剑池.剑池是虎丘最其神秘色彩的地方,剑池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两字,相传为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右壁有北宋米芾所书“风壑云泉”四字,池水为地下不干泉.吴王墓就在该泉底下,据传从秦,汉...以来,有不少人打过吴王墓的主意,可惜都没能找到,解放后,相传,有两位工作人员在清理池水淤泥时发现有墓的痕迹,于是上报,经考查研究,发现如果挖墓,会导致上面的云岩寺塔倒塌,于是国家决定要等到塔自然倒塌才动工考察.因为中国考古工作一向是基于一种发现才维护的原则进行的.听了剑池的神秘故事让我有点久久不能回神.关于剑池的故事,我是听到旁边当地小伙子的解说而来.这个时候我觉他是幸福的,能够接受历史的文化传承的人是幸福的. 一路跟这个导游(实际上,他只是三个人的导游,但我觉得他比其它导游有内涵,解说地更令人信服)上到云岩寺,更他的说明才知道这是中国第一斜塔,该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建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八面七层,塔高47.7米,塔身最大倾角为3度59分.在分析塔为什么斜时,他说他曾听有一名导游说是风吹斜的,实际是因为当初修建吴王墓时挖出很多泥土堆积于一处经久日晒雨淋,风干,成这些土成为平地,而塔的地基一边刚好就修在这块苏松的的泥土块上,另一边在岩石上,年月一久,地基不平衡,就形成了斜塔.有幸,当天斜塔开放,我进去看了下,看到塔门两边确实一高一低.塔的外面砖头经日晒雨淋,就像一位风中残烛的老人已显得伤痕累累,饱经沧桑.我不禁要问这座见苏州历史,甚至中国历史的古塔还能再经风霜呢? 走出斜塔,我走下下山的路,却不时往回看这座塔,因为年月久觉得它宝贵,因为它所载承的风雨历史,觉得它沧桑. 坐949(不太记得了)公车到终点站到好又多下车,再走一站到南站,很可惜,5:20分没车回无锡了,只好坐上无比拥挤的公车,经历无数个红绿灯(下班高锋期)到火车站.看长长的购票长龙,心理除了无奈别无它法.买了9:10分的车票,到附近吃晚餐.后回到车站内开始写游记.朋友让我帮他看苏州美女,我据实反映,一整天我都没看到,事实上我也很喜欢看美女,美的东西总是能让人赏心悦目.上了火车后我才知道有城际快车,这趟车就是城际快车,车上的软座,十分干净,每个座位后都一个托台,中间走道上放上与软座同系色的地毯.车厢的中间位置分隔,两边对坐.很喜欢这趟列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感受.25分后到无锡,比早上的汽车快了一半以上的时间. 明天走太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