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看常熟 长假选择出游的方向也是一件五花八门的事情--- 有人踏足名山,有人去了海边,有人选择水乡,有人冲向草原,有人喜欢繁华拥挤的城市,有人钟情空旷寂寥的荒漠........各人都在某一份情境里享受悠长的假期,远离已有的生活而成为他乡的一部分。或许我是一个闲散惯了的人,喜欢找一份自在清静的地方,看风生水起就那么淡淡的滑过这段时光,让身心如同树叶轻轻降落在水面-----不着痕迹的随风游走,化解一切的疲惫。想来想去,便觉得常熟应该就是一个选择了---这里总也不在各种热门旅游路线里,就没有那些带着遮阳帽的聒噪旅游团;有山有水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可以捂着茶让神思穿梭在古往今来的城垣旧梦里;这里很近,离上海不到百公里,便来去自由。如此,就与常熟有了此一面之缘。 从上海出发的时候天色便是阴晴不定,此后三天里始终细雨蒙蒙,烟雨笼罩着江南,用别样的风情来招呼我这个初访客。于是就没有提前定什么路线计划,完全随性安排。刚落定脚步,就发现宾馆对面是常熟博物馆,喜不自胜,正好让我细致的了解一番这个千年历史的名城。常熟是吴地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有她的沉淀积累。 对于虞山诗画琴三派有个大概印象:虞山诗派由明末清初文坛领袖钱谦益开创,钱开学宋诗,特别提倡李商隐“情真”一格,诗篇于深厚慷慨中蕴密丽精工,在清初颇有影响,被称为江左三家之一。只是对这个人历史上很有争议,他于明万历三十八年中进士,三起三落,旋进旋退,全部任职时间加在一起也不过五六年左右,谈不上什么政绩。他的出名,是由于他出色的文才;他的骂名,是由于他所处的明末清初特殊时期。清兵兵临城下的时候,他开门迎降成为其一生的转折和尴尬。后人多指责他失节,然他自己辩解乃是为了百姓免于刀兵之苦,孰是孰非也难以评判。不过我想,两全就已经是一种懦弱,有时候不得不死,这大概才是气节。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柳如是,她是钱谦益的妾,出身青楼但红颜好命,她和钱谦益之间的故事那是另一段佳话。我只看到柳如是在城破之后劝钱谦益殉国,才觉得这个女人不简单。难怪留下河东君的雅号,后人对这个青楼侠女的注解是“性情激烈”----有情有义,敢爱敢恨,如此的人生该是怎样的精彩?!虞山画派的代表人物王石谷也是赫赫有名,陈独秀的文章里曾说京城有两样事情不能说半点不好的,一是谭叫天的京调一是王石谷的山水,想来也都够拽的。虞山琴派的宗师便是严澄,开创琴川琴社,讲究清微淡远的曲风。琴川二字仍然是常熟的别称,也能在街头巷尾找到痕迹,古琴的余味似有似无,有声有形.......常熟自唐至清,共出了9名宰相,8名状元,483名进士,名士有如晚清两代帝师翁同和,书画双绝,为人亦谨慎周详,无奈随了光绪帝闹戊戌变法,晚景平淡;另有元代画家黄公望、明代名医匡愚、清代翻译家曾朴、还有金嗓子周璇等等众多。及至现代,两院院士中也有十数常熟人。可谓人杰地灵,精英辈出,果然是一个文化名城。 在细雨里沿着并不宽阔的街道走在古城区里,探访若干名人先贤的故居遗址。小街车水马龙,现代的生活脚步纷至沓来。彩衣堂,曾赵园,燕园皆小巧精致,也是江南园林的一脉风格。城东有座方塔园不可不去,内有座南宋高塔,与城西虞山遥相呼应。周围碑林丰富,可以赏玩,院落齐整,正好休闲。院内有古井,古银杏,和古塔并称三古。常熟人喜欢饮茶,各处茶楼茶园栉比,在袅袅的文化氛围里,在幽幽的桂花香里享受悠闲的生活,真世外桃源也。古城就值得盘桓半日,如果有时间更应该细细去走去看。 有两句诗描写常熟最为传神“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小桥流水固然是江南小城的本色,那一抹青山才真正让常熟更显迷人。虞山,动静皆宜,横亘绵延十八里,由西而东,状如卧牛,南临尚湖,东伸入城。站在半山虞山古城墙上,看山脚伸展向前,似乎要托起面前这个有生气有内涵的城市。回首望,山雨初晴,“峪添半槁绿,山可一葱青”。沿着盘山路漫漫走上去,两侧的森林公园生机正荣,呼吸也变得轻快。虞山脚下有两座常熟名人之墓也要提及,仲雍、言子。仲雍又名虞仲。商末周太王次子,为顺从父意,让位于弟季历及侄昌(周文王),与兄泰伯到常熟,与当地民众并耕而食,饔饔而治,建立了"勾吴"。这份豁达真不知是从何而来,古来又有几人能及?仲雍死后葬在虞山,虞山也因他而得名。言子墓葬着的是春秋时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言偃,其从游弟子无数,弘扬儒学,被尊称为南方夫子。 山路蜿蜒,走来也不觉得远。转过一个弯蓦然就见了一座庄园,进门就被桂花香气包围。满园的金桂异香怡人,落满一地的花瓣金灿灿耀眼,雨露浸润的花蕊颤巍巍姣丽,庄园更显清雅。维摩山庄,这名字有点古意禅韵,更像金庸笔下的高手隐居之地,我们进来的时候看不见游人,白墙青瓦,乌漆漆的门开了许久,屋旁小小的佛堂前似乎香火才息,竟是个空灵清静所在。若不是山顶湖光山色的想象诱惑着我,真想就在这里歇息下去。再行数里山麓间有一座兴福寺也是游人必访之处,可以从桂香园前山路下去,也可以寻索道下山。旧时称破山寺,最著名的便是那首《题破山寺后禅院》---- 再上去便是虞山锦峰之顶----剑门。有座剑阁乃是重修,四顾眺望山色苍茫。因为下雨,看不见山下的景色,也不知道是雨是雾,如烟似尘的就聚拢围绕在山顶,行走似在云间。只能在云雾的间隙里看到脚下峥嵘嶙峋的奇石,那是虞山多处胜景之一:山北以清溪流水见长,山南以奇石字刻闻名,“剑门奇石”、“拂水晴岩”最为著称,有康熙御笔“烟岚高旷”。我们坐在山顶点了剑门绿茶慢慢的喝,看着烟敛云收,渐渐就显出一个渺渺的尚湖来,隐约可见钓鱼渚,菏香渚,湖中长堤分开水面;水边阡陌交错,更有广阔的常熟田保持着千百年来的富足。千顷尚湖的来由据说是因为姜尚在此垂钓而得名,听来不觉莞尔,这个姜子牙也许十分喜欢到处去钓鱼,天底下以他的名义而命名的钓台不计其数,哪一个却是真的?茶香随风飘起,吹散了无端的遐想。若论湖光山色的精致这里并非顶级,不过此地讲究的是一种古朴清新的格调。在这样一个人潮涌动的长假,获得一份自在清凉也是一件美事。雨水仍然不停,小城温润如玉。远处的新城正向外有力的延伸,大概是汲取了足够的营养,正在向世人展示又一个千年的理想。
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