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拥青山自在眠 ----2008年国庆江苏游记之镇江篇 金山是京口三山中最西面,也是高度最低的一座山,其海拔高度仅为四十四米,但其名声却是最响。不仅是古今游客畅游镇江的首选之地,也是古代帝王崇尚赞赏之处。在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中,都能很容易地找到金山建筑的影子。据考证,清代道光年间之前,金山与焦山一样,是屹立于长江中流的一个岛屿,“万川东注,一岛中立”,与对岸的瓜洲、西津渡成犄角之势,久以“卒然天立镇中流,雄跨东南二百州”而闻名,被称为“江心一朵芙蓉”。道光年间以后,长江水位下降,金山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士人们方能“骑驴上金山”。 金山寺名声在外,有很多书籍、文章对其做过详细介绍,笔者在出游前和返回后也分别上网看过一些。我感觉最为详实准确的应该是百度百科上的介绍,驴友们可以上百度网搜索,敲击“镇江金山公园”即可找到。 既然有了这些介绍文章,我在这里也不献拙了。所以在这一部分中,我以谈感受为主,以介绍景点为辅。 提到金山寺,笔者首先想到的是两个女人和一部名著。这两个女人一个是水漫金山的白素贞,另一个是击鼓战金山的梁红玉。一部名著就是《水浒传》了。 镇江古称润州,笔者上初中的时候就从历史教材和四大名著上了解过金山寺。记得那是七十年代中期,正值国内评法批儒、评水浒批宋江的年代。有一天我的一个同学拿了一本书,是那种大约现在B5纸的大小,有近两厘米的厚度。封面中央有几个大字----水浒全传后五十回,上部页眉处印着几个小字----评水浒批宋江教材,下部中间还有四个字----内部文件。打开后第一页,赫然写着“毛主席语录----《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那时年龄太小,并不理解当时的政治环境,只是拿过来看了几眼,感觉很有意思,就向同学借过来看。因此,这就成了我第一次接触四大名著,而且读《水浒》先看的是后五十回。 在《水浒》第一百一十一回“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中,曾经对镇江和金山有过很多详细、精彩的描写,在此笔者也想把这些描述列举出来,和驴友们共同重温一下。 在本回开头就有一段“话说这九千三百里扬子大江,远接三江,却是汉阳江,浔阳江,扬子江。从泗川直至大海,中间通着多少去处,以此呼为万里长江。地分吴楚,江心内有两座山:一座唤做金山,一座唤做焦山。金山上有一座寺,绕山起盖,谓之寺里山;焦山上一座寺,藏在山回里,不见形势,谓之山里寺。这两座山,生在江中,正占着楚尾吴头,一边是淮东扬州,一边是浙西润州,今时镇江是也。” “却说柴进和张顺也带了两个伴当,将干粮捎在身边,各带把锋快尖刀,提了朴刀,四个奔瓜洲来。此时正是初春天气,日暖花香,到得扬子江边,登高一望,淘淘雪浪,滚滚烟波,是好江景也!有诗为证:万里烟波万里天,红霞遥映海东边。打鱼舟子浑无事,醉拥青山自在眠。” “张顺再来江边,望那江景时,见金山寺正在江心里,但见:江吞鳌背,山耸龙鳞,烂银盘涌出青螺,软翠堆远拖素练。遥观金殿,受八面之天风;远望钟楼,倚千层之石壁。梵塔高侵沧海日,讲堂低映碧波云。无边阁,看万里征帆;飞步亭,纳一天爽气。郭璞墓中龙吐浪,金山寺里鬼移灯。” 看了这些表述,我们不得不佩服施耐庵的文笔。而实地一游之后,人们肯定还会对上述的描写增添更深、更新的领悟。 不多引述了,赶紧进公园看吧! 走进金山公园的大门向前看,看到的首先是一幅秀丽的山水画。远远望去,整个金山呈现出青黛的颜色,形似巨大的青螺横亘在水面之上。再加上黄白色的江水和绕山而砌的汉白玉石栏,绝对就是“烂银盘涌出青螺”的感觉。慈寿塔耸立在山巅,层层红栏黄墙灰瓦的寺院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将金山团团围住,这不是“山耸龙鳞”还是什么呢?回首再看两边,玉盘似的荷叶撑起一把把小伞,绿杨翠柳随风飘摆,倒映在水中,平静的湖面中偶尔跳起红色的小鱼,漾起层层的涟漪。中间一条白色的石路指向远处的山脚,想必用“软翠堆远拖素练”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了。亲临其境,人在画中游。 向前来到金山寺的大门口,迎面是一座高大的三门四柱的牌坊,康熙皇帝手书的“江天禅寺”四个大字写在牌坊中间的匾额上,牌坊两侧是一对长联,上联是:江水涛涛洗尽千秋人物阅沧桑因缘聚散悟空性,下联是: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气倚圣教禅静止观觉有情。由于寺院内严禁火烛,香客们只能在大门口燃香祷祝。 金山寺是依山而建,整体布局很有其独特的特点。与大多数寺院坐南朝北、左右对称的格局不同,金山寺面对江流、朝向西方。沿着中轴线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而钟楼却建在藏经楼后面的石壁上,正是象施耐庵所描写的“远望钟楼,倚千层之石壁”。过了藏经楼,又是一个售票处,一张登塔的门票八元钱。女儿还不够高度,全家买了两张票后,沿着楼梯依次走过观音阁、楞伽台、佛印山房。再向前,就来到了金山顶上的慈寿塔。 以前在承德避暑山庄曾经看到过乾隆皇帝让工匠仿造的金山塔,当初看到时觉得风格独特,非常壮丽,现在看到“原件”后,感觉到更胜一筹。 登到塔顶环顾四周,俯视山下,但觉天风浩浩,江水涛涛,楼宇森然,山石叠翠。虽谈不上高接霄汉,但也是“梵塔高侵沧海日,讲堂低映碧波云”。 时值国庆,来镇江旅游的游客很多。但与北京颐和园、长城、故宫、北海那种摩肩接踵的人流相比,金山公园还是清净了不少。否则,就凭慈寿塔中那仅有的一条不足一米宽的登塔木梯,每层那不足一米宽的绕塔回廊,还不得被游人拥挤、踩踏个七零八落。 下塔后转个小弯,就来到了留云亭。亭中石碑镌刻“江天一览”四字,这是三百多年前康熙皇帝陪同母亲来到金山寺游览时留下的古迹,所以留云亭又称为江天一览亭和吞海亭。站在亭侧背倚宝塔,面对大江,但见夕阳之下,霞骛齐飞,天水一色,人入此境,浑似仙客乎。 不远处有一台址,名曰妙高台。传说“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里。公元1130年南宋名将韩世忠用四千水兵将几万入侵的金兵围困在金山附近, 下得山来,先参观了慈舟禅师纪念堂,堂前由汉白玉石栏围起的一块假山石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块假山石正面看上去,好似唐憎骑着白龙马,猪八戒跟在马后边。从后面看上去,有似几只树熊在爬树。 依次看过山后的白龙洞、日照岩、御码头、玉带桥后,我们折返向西。在金山与百花洲之间,有一座桥横跨在水面之上。桥上有亭,亭东面额匾上写着“花洲冷泉”四字,向南的侧面写着“东南形胜此为先”。此时金龟西斜,加之云烟腾起,天色已然暗了下来。走在桥上,顾盼两侧的荷塘扁舟和桥上燕语莺声的东吴佳丽,忽又亿起雨中西子湖畔的断桥来。西湖边上辗转缠绵、死去活来的爱情故事,到了这里却演化成了一场悲剧。白娘子穷尽西湖之水,水漫金山,也没能够救出心上之人,最终被镇在雷峰塔下。白素贞追求爱情的决心被世人称道,千古传诵,但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作为金山寺住持的法海和尚为民除妖的初衷本也无可厚非。功过是非,见仁见智,总之一句话----金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转过百花洲,还想到对面的天下第一泉去看看。花了10元钱买了张往返的船票,带着我七岁的小女儿登上了驶向对岸的电动船。 湖面不宽,不到十分钟就到达了对岸。下船后我们先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泉”的中冷泉。中冷泉位于芙蓉楼的北侧,是一个大约十米见方的池子,池畔石栏上有清人王仁堪题写的“天下第一泉”五个大字。泉边,一位少女导游正在给一个旅游团队作着讲解。据她所讲华夏大地上被称为“天下第一泉”的地方共有三处,分别是济南的趵突泉、镇江的中冷泉、北京的玉泉,但其中真正的第一泉应该是我们所在的中冷泉。原因在于其它两泉是皇帝封的,而中冷泉是茶圣陆羽评定的。笔者听到后哑然一笑,但也不想当面戳穿。人家毕竟镇江人,这种“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恋乡情节还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在游记里还是要说说清楚。 按照各种史料的记载,被题为“天下第一泉”的地方有七处,分别是:济南的趵突泉、镇江的中冷泉、北京的玉泉、庐山的谷帘泉、峨眉山的玉液泉、安宁的碧玉泉、衡山的水帘洞泉。其中以趵突泉、中冷泉、玉泉和谷帘泉最为著名。而在这四泉之中,趵突泉、玉泉确曾受过御封,但被陆羽列为“天下第一泉”的却是在江西庐山大汉阳峰南面康王谷中的谷帘泉,而中冷泉仅被陆羽排为天下第七泉。后来唐代的另一品茶专家刘伯刍根据此泉特有的优点,将其定为“天下第一泉”。据史上记载,中泠泉又名中濡泉,泉水清澈,水味甘醇清冽,沸水注入杯中可高出杯口而不溢出。但现在我们看到的池中泉水已经浑浊不堪,与“甘醇清冽”已相去甚远了。 离开中冷泉,我们来到了南侧的芙蓉楼。与江南建筑小巧玲珑的风格不同,两层重椽的芙蓉楼矗立在湖边,显得很高大。楼前的水面上几株荷叶在微风中摇摆着,离岸边不远的水中立着三座两三米高的玲珑塔,明显是仿造西湖的三潭映月。今天是多云天气,而且正逢农历初二,天空中玉兔已跑得无影无踪。站在楼前的空地上,远眺东面依稀可见的金山,心中默想着如果今夜月色当空,这里将是什么样的一幅美景呢?明月当空,邀数位好友同座楼中,置几许龙井于玉壶之中,取中冷泉水,烹茶煮酒,谈棋论道,吟诗作画,“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绝对是神仙境界。 “爸爸,你听!”小女儿的一声问语把我从幻想中又拉回到现实中。不远处的树林里隐约传来了动听的丝竹之声,循声找过去,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士在树林间的草地上坐着个小马扎,对着琴谱悠闲地拉着二胡。树林里很安静,除了我们,没有其他的人,我们坐在草地上静静地听着。曲调很熟悉,对了,是《春江花月夜》。 平时工作繁忙,整日里为了荣华富贵奔波于官场、商界,城市里的浮尘喧嚣很难使人心情平静下来。此时看到这位女士如此气定神闲,如此脱俗入境,好象我自己一下子也超脱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烦心多少事,都付琴声中。 肚子又在提抗议了,已经六点多钟了。想着老婆还在百花洲等着我们,赶紧拉起女儿冲向码头。这时天色已暗,游人稀少,这艘可乘十数人的船只上只有我们两个乘客。我一面望着黄昏下渐渐远去的芙蓉楼,一面与开船的老哥聊了起来。小女儿在船上感到很新鲜,一会儿爬到船头,一会儿又跑进舱内。虽然一天下来已经感到有些疲倦,但她在精神上却仍然很兴奋。船到湖中央,开船的老哥突然问起我的小女儿:小朋友,你知道王昌龄吗?你读过唐诗三百首吗?知道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吗?看到小女儿摇了摇头,他就慢慢地吟讼了起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听老哥念完,我扑地一笑。这位老哥见我笑他,忙问“我念错了吗?”“没错!”我赶紧回答。我心里在想,这吴地发音是真有意思,“玉壶”两字我怎么听都觉得象是“夜壶”。笑归笑,一个船夫居然如此文雅,这不能不让我肃然起敬。看来“吴地自古多雅士”,此言不谬矣! 弃舟登岸与老婆会合后,我们从百花洲的大门出了公园。打上一辆的士,不到五分钟,就来到了金山公园东侧靠近长江的“江鲜一条街”。 出租司机把我们直接送到毕士荣江鲜大酒楼,我们之前在网上也曾看到过这间酒楼的介绍,它的名气好象很大。进了酒楼的大门,里面装潢得金碧辉煌,全是可以坐十人以上的,配有旋转餐台的大餐桌。没敢先入座,到江鲜池边一问价,撤退! 向里看去,街上的江鲜店很多,不知那家最地道、实惠,还是找个当地人问问吧。 在街口的一间超市门口,我们询问了一对抱着孩子,推着婴儿车的小夫妻,他们给我们推荐了一家位于超市西侧三百米左右的,叫姚记江鲜馆(强烈推荐,电话:0511-85517779,13655290850)的小餐馆。 进到餐馆内,我就预感到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这间不足20平米的小房间内摆了八张桌子,每张桌子上都铺上了一次性的塑料餐布。我们进去的时候,所有的桌子都坐有食客,而且大多都是本地人。我们进去后,老板又临时加了一张桌。一个小伙子拿来一本很简单的菜谱,上面只写着各种鱼和蔬菜的名称,没有烹制方式,也没有价格。但他会告诉你价格,并给出建议的烹调方式。在我们点了一份杂鱼(20元)、一份江鲶(40元)和一份煮蚕豆(5元)之后,点菜的小伙子连忙告诉我们不要再点了,不够可以再加。过了几分钟菜上来了,哇噻,装鱼的盘子直径肯定超过了30厘米。尝了一下,鲜,实在是鲜。赶紧又要了一瓶银标的上海老酒(18元)和一瓶1.25升的果粒橙(居然只要6元,与超市一样)。 酒足饭饱后走出餐馆,路上我们又去看了其他几家江鲜酒楼,对比了价格后,我们更感觉到姚记江鲜馆----好!值! 走出街口打车回到锦江之星,又在街上转了一个多小时后,回房间洗澡、睡觉。 窗帘在晃动,起风了,风中好象带着淡淡的桂花的香气。躺在床上回想这一天的旅程,一个个或婉约,或壮观,或绮丽,或典雅的景点名胜又出现在了脑海中,与之相关的那些历史人物也如梦似幻地浮现在眼前,焦光、王昌龄、梁红玉、白素贞,还有宋江、张顺。。。 上海老酒的后劲上来了,在观赏完美景,品尝完佳肴后醉入梦乡,该是多么的惬意啊!今夜我愿做一介渔樵,象施耐庵在《水浒》中说的那样----打鱼舟子浑无事,醉拥青山自在眠。(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