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游记 西阁2009/3/26 南阳卧龙岗简介 诸葛亮是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南)人。少年曾随父诸葛玄去江西南昌,后隐居在南阳卧龙岗躬耕十年(今河南南阳市西南部)。在此,他的军事思想逐渐成熟。刘备"三顾茅庐"找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向刘备建议联合孙权,抗拒曹操,并先取得荆、益二州作基地,然后出师,北伐中原统一天下。此即著名的《隆中对》。 隆中在湖北襄樊,那里也有卧龙岗,与南阳卧龙岗之争有几百年了。 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云:"初,琅琊人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 《魏略》云:"诸葛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颖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俱游学。" 据上述记载,建安初年,诸葛亮在襄阳隆中住过,不是躬耕,而是游学。著名的《隆中对》大概是在隆中游学时期与同学们探讨而逐步成形的战略构想。
诸葛亮躬耕时期(东汉)的南阳,是全国第一大郡,治所宛城是仅次于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襄阳乃是它的一个小县而已,而隆中,当时是属于南阳郡的另一个小县邓县。
南阳卧龙岗诸葛祠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李白诗《南都行》中:"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就是慨叹诸葛亮。可见唐代卧龙岗已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元代,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被皇帝钦定为纪念诸葛亮的官方祠堂。
现在的南阳卧龙岗武侯祠为清代复建的,并经近年整修。坐西向东偏南,现存殿堂房舍267间,主要建筑由东向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从山门至大拜殿,左右两廊为前部,是人们祭祀诸葛亮的场所。 后部的茅庐、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桥、抱膝石、老龙洞、躬耕田,是根据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 最后是宁远楼,亦名清风楼。山门之外有"诸葛井"和"澹宁读书台"。左侧院有关张殿、三顾堂等。台下有诸葛书院。
整个卧龙岗占地12万平方米,总体格局婉转盘桓,结构幽雅精致,氛围古色古香,意境如诗如画,既不失名士祠的严谨肃穆气氛,也保留了故居园林的活泼清新景象。
卧龙岗另一大景观就是排列有序的400余块碑碣石刻,在全国诸多武侯祠中当属首位,被誉为"卧龙碑林"。
其中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碑,可称得上是"三绝"碑。所谓"三绝",一为文章绝,出师表为千载名篇;二为书法绝,岳飞的书法可谓苍劲峭拔,龙飞蛇腾,尤见忠武之气流于笔端;三为刻工绝,宛如手书。三者结合,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对诸葛亮十分敬慕,行军过南阳时,雨夜宿武侯祠,睹物思人,感慨万千。挥毫书写了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并写有跋语:"绍兴戊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 岳飞的书法健拔雄伟,成为流传后世的重要艺术珍品,清光绪年间,石工李发祥镌刻,共有21块,各长110厘米,宽58厘米,镶嵌于武侯祠大拜殿北侧的廊庑之中。 这幅天下闻名的艺术珍品,襄樊方面也加以复制,陈列在隆中博物馆中。但他们却删去了岳飞自述"谒南阳武侯祠"的跋。 武侯祠旁为南阳博物馆,有汉代文物陈列,展现了汉代南阳的历史,颇有趣味。
★南阳风味小吃 面茶:是用小米粉和熬成的一种较稠的粥。售卖时盛在碗里,再加一层芝麻酱和少许花椒盐。 豌豆黄:将豌豆煮烂、去皮,加小枣成糊状,点以石膏,结成块,卖时现切,很好吃。 焦圈:象手镯样的双条面圈,油炸时间稍长,呈褐色时才出锅,吃起来又焦又脆。 豆汁:它是做绿豆粉或团粉的粉浆,经过发酵而成。实用前,用锅煮沸。喝时,有一种特殊的酸味。
★南阳攻略 登封-汝州中巴票价12元,行驶约1小时,在汝州客运站打的7元到“东转盘”,约5分钟。 有路过汝州去平顶山的长客在东转盘候客,票价20元,行驶约1.2小时。 平顶山市繁荣程度略强于鞍山,商业中心区的金沙湾时尚酒店很超值,标间打折价148元(含双早),但设施条件与一般的四星级酒店相当。 平顶山-南阳大巴票价39元,行驶约2小时,走高速路。南阳长客站与火车站对面。 南阳火车站广场有3路公汽,票价1元,三站地到达卧龙医院,下车往前走再右拐,步行约7分钟到达卧龙岗景区(武侯祠)正门。 武侯祠门票30元,景区内清静幽美,游览约需1小时。 卧龙岗照片http://photo.163.com/photo/xige911/#m=1&ai=45154963&p=1&n=24&cp=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