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古文,有一篇《周处》写晋朝大将周处年轻时知错悔改一事。虽是文言,但故事性强,夫子领读朗朗上口,所以印象深刻,几十年后还能背上几句:“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直至后文“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呵呵,学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一直也没有弄清陆机(平原)陆云(清河)两位名士所居的吴地究竟指江南何处。
作为平民短途旅行家(自封),本人在网上检索上海周边旅游资源时,发现了小昆山园这个少人问津的去所。以下文字抄录于百度搜索:
小昆山园位于松江西北境内,距城区约10公里处,地处九峰之西南端。山高54.3米,周围1.5公里,山地面积约300亩。小昆山为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陆云的故乡。前人将“二陆”比作美玉,以“玉出昆冈”来赞誉他们。根据陆机诗“仿佛谷水阳,婉娈昆山阴”之句,昆山之名当在机云之前。后人为区别于江苏省昆山县之马鞍山(名昆山),故称小昆山。 呈东南向西北微斜走向,有南北两峰。全山呈 “8”字状,俊秀圆润,望之如覆盎,远望如卧牛之首,故又称“牛头山”。在山之阴曾有二陆故居,山腰有二陆读书台、婉娈草堂、白驹泉,山巅有泗洲塔院、三圣阁,山麓有红菱渡、杨柳桥、乞花场、玉光亭、揖山楼、七贤堂等。这些古迹景点今大都已湮没。小昆山有5000多年人类文明史,现有两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是上海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人称“先有小昆山,后有松江城,再有上海滩”。小昆山历代名人辈出,自古享有“玉出昆冈”的殊荣,这里即是三国东吴大将陆逊,晋代文学巨子陆机、陆云兄弟,明末抗清英雄夏允彝、夏完淳父子的故里,也是现任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同志的夫人周寒琼女士的家乡。在古时,小昆山还是闻名江南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仅山上百年以上古树名木就多达数百棵,四周分布着众多寺庙、教堂,是宗教活动盛行的地区。
哇,原来二陆的故乡就在我们上海,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传奇故事就归宿在松江境内。陆逊,三国演义中火烧连营八百里大败刘备的东吴名将,竟是陆氏兄弟的祖父(见笑了,孤陋寡闻的我刚刚把他们家谱的这一段搞清)。松江九峰中已登临过西佘山,东佘山和天马山,较偏远的小昆山一直被忽略。现在仿佛在海滩上无意中捡到了珍贝,小昆山之行就这样决定了。
早上偕妻从西区车站坐沪佘昆线10点15分出发,途中稍遇堵车,约2小时后抵达终点站小昆山(镇),票价每人7元。小昆山园距车站不远,往北步行十几分钟光景,穿过两个街区,即到山脚之下。上山之前在第二个街区的快餐店用了简单的午餐,在超市买了一瓶矿泉水,便欣然直奔山脚的公园南大门。
小昆山园占地比天马山要小,公园门票也便宜一点,每人6元,门票上印有简单的导游地图。图上可见,整个景区的路径如小写的b字,底部是南大门,进得园门有两条山路,一条朝北直奔b字顶端的九峰寺和北大门;一条走b字的半圆,经二陆草堂,华亭后折到朝北的山路再去后山九峰寺。所以曲线上山,直线下山是最佳的选择。
于是拾级而上,走了几十个石阶,道旁站立一石刻:
余去家渐久 怀土弥笃 方思之殷 何物不感 曲街委巷 罔不兴咏 水泉草木 咸足悲焉 故述斯赋 ——怀土赋. 序 陆机
事先做了些功课,了解陆氏兄弟当年仕途艰难,身不由己,直到最终被谗言所害,仍难忘故里的故事。遂吟读肃立,以示敬意。
再走几十步,便到了仰慕多日的二陆草堂。草堂在一个颇有特色的傍山仿古袖珍型建筑群中,大约二十平米左右的砖木结构,屋顶铺了些陈年稻草,使其名符其实。可惜铁将军把门,远道而来却无缘入内。管理员是当地老人,他说现在见到的草堂是在古遗迹位置上建造的,最近刚装修过还没有验收,所以没有对外开放,实在是爱莫能助。又说逢初一,十五烧香的日子,因为上山的人多会开放一天供参观。
从窄窄的窗格中窥望,昏暗的厅堂中有坐立塑像,沿墙挂有图片,估计是二陆生平介绍。那份弥足珍贵的《平复帖》不知陈列于何处。进不去草堂内部,外景拍照留念是唯一的选择了,好在草堂周围的傍山建筑有多处取景颇佳。
出草堂往北几十步远,迎面有一凉亭,此即第二景点华亭。根据草堂老人和他同事们刚才的介绍,此亭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的副总理钱其琛在陪同夫人一家登小昆山时,有感于多处古迹湮没,而提议建造的一处人文景观,取名华亭(本人猜测此名有“先有小昆山,后有松江城,再有上海滩”之意,因为松江古称华亭)。
第三景点九峰寺位小昆山的北部山顶,远望寺庙建筑精致,焕然一新。虽然“天下名山僧占多”司空见惯,但九峰寺似乎另有一层含义。释迦牟尼的宝殿在此横空出世,遥对数里之外的西佘山天主教堂。寺名九峰,把松江山峦包括东西佘山均归与名下,自信心可见一般。
寺庙没有山门,山路直接延伸到建筑群右面的通道进入。没留意钟楼鼓楼,一阵深沉悠扬的梵音把我们吸引到首个殿落的北门,里面正在进行佛教仪式。向里张望,香烟燎绕中,两排僧人左右分立,袈裟金光闪闪,后排还立有四个女性俗家,皓发素衣。参与者个个表情庄重,或合掌念经,或敲击木鱼,间或齐刷刷下跪叩首,气氛庄严,令外观者个个屏息驻足,正襟危立。妻感言说,做和尚也蛮累的。
沿寺庙通道一直往里,过大雄宝殿,最靠北的殿落是法堂兼藏经阁。有石碑刻着奠基年代2008年某月某日,可见完工不久。寺庙尽头的正中是一堵不高的方墙,两边有石栏干圈接,栏外山崖断壁,可极目天际,松江的大好河山尽在淡淡的薄雾之中。我的高倍望远镜得以首次试镜,体验一下鸟瞰天下苍生之幸。
再回步寺中,钟声响起,彩幅飘飘,香烟袅袅。大雄宝殿紧闭的南门两旁有一副对联吸引了我:
问大士缘何倒坐 恨凡夫不肯回头
一问一答,风趣幽默。重新审视九峰寺,才发现了它的与众不同。通常的寺庙坐北朝南,九峰寺恰恰是坐南朝北。因为前面断崖无路,香客信徒只有从南面“走后门”而入。但大雄宝殿后门关闭不能进入(护法天王韦陀菩萨守着呢),须走至殿北再“回头”才得以入门参拜佛祖。整个寺庙结构别具匠心,一联道破天机。呵呵,九峰寺虽小却值得揣摩品味。
出得寺庙,沿崎岖小路右拐左拐下去上来,二陆读书台原来就在九峰寺西北崖下。东靠山壁,西邻悬崖,南通山路北接曲径。七八平米的空地上铺着青砖,几块稍经切割的山石堆成一个石台四个石凳(从石块棱角分明的模样看,它们是改革开放后的产物)。崖石上青苔盘藤斑驳之处,从右至左“二陆读书台”斗大的繁体刻字依稀可辨,左下方还有“凌云”二字,想必皆为后人之凿刻,现今也成古迹了(估计是山里唯一的真实文物了)。世事沉浮,沧海桑田,可叹可感也。
一路回程下山,山路上不时遇见携老带幼的人家,多为扫墓而来。警惕地仔细辨认,但见山路边丛林中,五步一土丘十步一石堆,凸起处或栽插花草,或残留纸灰,数以百计者皆无名土塚。沿路另见数户人家还在挥锹造坟,如入无人之境。呜呼,堂堂名胜之地,公共园林,竟成乱坟之岗,实为中华文明之悲哀也。妻说,此山阴气渐重,不宜久留。遂夺路而走。
到车站正好2点1刻,整个小昆山游费时仅2个小时。沪佘昆线2点30分开车,回程较顺利,4时左右回到漕河泾地铁站。二零一零年四月四日(明日清明),阴转多云,无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