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自行车界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智能”二字。 但是现在我们来想一想,这个“智能”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这里,我们不妨以今年已经发布的DuBike为例。 DuBike强调五点功能:1.实时定位报警系统;2.骑行社交网络;3.骑行健康指导;4.安全便捷大导航;5.自发电充电。 笔者认为,在这五点当中,定位报警和自发电充电这两个功能是比较有意义的,而像社交、健康指导以及导航这三点功能就貌似只是强加进去的噱头了。 1.社交:现有很多的App就能够完成,我们不需要在车上强加这样一个功能; 2.健康:收集心率踏频路程这样的功能呢,现在的手环就能够解决了的; 3.导航:这个功能就更不用说了的,一个手机能够解决,只要在车上做一个放置手机的架子就足够了的。 说了这么多,笔者个人对智能自行车的“智能”两字还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笔者非常认同张向东说的那一句“现在大家在做的智能自行车大体上面也只能说是联网,而不是智能。”智能不仅仅只是一个App这么简单的事情,况且App能做的事情我们为什么有要通过自行车这样的一个媒介来传播呢? 我们考虑的“智能”应该从自行车本身的特点出发来思考,而不是必须要使用手机。 对于自行车,首先要解决的是骑行是否舒适的问题,而不是一些智能噱头上面的问题。 关于防盗 大部分人都有过丢失爱车的经历,尤其是车的价格在四位数甚至是五位数以上的时候,(编者注:最近美骑网经常播报车友爱车被盗事件,29日又有一车友爱车被盗)防盗这个功能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在这个功能上,我们现在想的最多的还是一种体验层面的感受,比如说蓝牙锁车、GPS定位等。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不过做这件事情的话就需要我们下载一个App,然后还要做一系列关于App的事情。这样的情况对年轻人没有问题,但是对一些年龄稍大的人来说,就不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需要考虑手机丢失、手机没电、忘带手机等问题。 智利三个学生设计的Yerka虽然不是很完美,但或许也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关于安全 夜间的骑行大家总是会忘记去开灯,而相关法规也暂未对此作出要求。所以,我们还是希望自行车厂商能够做一些这样的事情来保障大家的骑行安全。 比如: 1.能不能在友车距离我们很近的时候,给我们一些提示音? 2.能不能在晚上时,车轮自己会发光? 3.能不能在我们车头向一边转出一定角度的时候,在车把或者车尾处自动亮出转向灯来提醒后面的车注意? 关于健康 在自行车上,我们其实并不需要一个类似手环这样的产品来告诉我们心率、踏频、骑行距离等。我们最希望的是,在骑行时,姿势更加标准,能够形成一个规律的踏频同时比较省力地来保护我们的膝盖。而一个能够测心率等的产品完全可以在其他更贴身的穿戴设备上实现,在骑行时我们其实是不太会去注意自行车传达给我们的这些数据的。 结论 关于智能,现在的厂商出来的概念其实很难打动消费者,这些噱头并不是消费者真正的需求。这些数据似乎只是更有利于厂商,因为拿到了这些数据,他们能够做更多的事情。 但是,骑行者希望的是,踩上自行车就能够出发,并享受骑行的过程,而不是打开App、联网等一系列准备事情,这样是不符合我们的习惯的。智能应该体现在更有价值的地方,才能在无形中对我们的安全、健康以及其他方面有所帮助。 之前美骑高峰论坛大会上,各方代表也曾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小编也认为只有能真正解决骑行痛点、符合用户习惯的智能单车才能实现真的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