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喜欢从头开始,从基础开始,就像要先上幼儿园,再上小学、初中、高中一样,运动员训练和爱好者健康运动,有时也得打打基础,有了基础,再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大学”进行“深造”。下文为百度百科摘录,但有做注解。 肌糖元(muscle glycogen),也作肌糖原,是肌肉中糖的储存形式,在剧烈运动消耗大量血糖时,肌糖原分解供能,肌糖元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必须先分解产生乳酸,经血液循环到肝脏,再在肝脏内转变为肝糖元或分解成葡萄糖。 A,肌糖原与运动能力 一、影响肌糖原储量的因素 人体骨骼肌中肌糖原的储量约为10—15克/千克湿肌。影响因素: 1、肌肉部位: 2、肌纤维类型:一般认为,快收缩肌纤维内糖原含量略高于慢收缩肌纤维。 3、运动训练水平:长时间耐力训练,可使糖原储量增加一倍。(叉子注:基础训练是所有其他训练的根本,我们不能为了短时间的水平提升而忽略了最基本的身体建设) 4、饮食:正常糖原含量的肌肉对饮食糖的敏感性较低。只有在预先经运动耗尽肌糖原的情况下,高糖饮食后才出现肌糖原储量明显提高。 二、影响运动时肌糖原利用的因素 (一)、运动强度、持续时间与肌糖原利用 运动强度增大,肌糖原消耗速率相应增大。 1.在90%-95%最大摄氧量以上强度运动时 肌糖原消耗速率最大。但由于肌乳酸的快速增多,抑制糖酵解进行,所以,运动至力竭时,肌糖原消耗不到原储量的一半。 2.在65%-85%最大摄氧量强度(亚极量或亚极量下强度)长时间运动时 运动时间能维持45-200分钟,肌糖原利用速率相当高,糖原消耗量最大。肌糖原利用速度随运动时间的变化可分为三个时相: 运动最初阶段,由于肌肉收缩的刺激、肾上腺素释放和局部氧储备下降,肌糖原分解迅速,糖酵解是这时供能代谢的主要过程。 第二阶段,随运动时间延长,循环系统对运动负荷适应,糖原分解速率下降,保持稳态的有氧代谢。这阶段糖原分解速率随运动强度改变,如运动强度分别为25%、54%、78%最大摄氧量时,相应的糖原分解速率分别为0.3、0.8、1.5毫摩尔?千克湿肌-1?分-1。 最后阶段,随着糖原的利用,其储量相对减少,分解速率也大幅度下降,肌肉的补偿措施是提高血糖吸收和脂肪动用。 3.以30%最大摄氧量强度(低强度)运动时 肌内主要由脂肪酸氧化供能,很少利用肌糖原。 (二)、训练水平 高训练水平的人,执行定量亚极量负荷运动时,脂肪酸氧化供能的比率较高,相应的肌糖原利用速率减慢。所以,运动时,增强脂肪酸氧化供能,对肌糖原的利用起节省作用。在进行大强度亚极量运动时,肌糖原分解速率相对比非训练者要快,保证了运动时产生较大的功率输出。 (三)、肌纤维类型 耐力训练可以提高肌肉氧化糖、脂肪酸的能力,主要表现在I、Ⅱa型肌纤维。在低于70%最大摄氧量强度长时间运动期间,I型肌纤维内糖原下降最多,证明这类肌纤维最适宜中、低强度运动。在75%—90%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中,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首先募集Ⅱa型肌纤维,最后是Ⅱb型肌纤维。在最大强度肌收缩时,Ⅱb型肌纤维几乎全部募集,肌糖原迅速分解,下降量最多。 (四)、饮食 在运动前30分钟或运动间歇,适量吃糖,可以减少肌糖原的消耗。(叉子注:比赛前食用能量棒或者多糖易消化的食品也是这个原因。) 运动前升高血浆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可以使运动时肌肉氧化脂肪酸的比例增大,减慢肌糖原的利用速率。 (五)、环境温度的影响 热天运动使肌糖原分解供能增多,寒冷时人体利用脂肪供能增多。 (六)、低氧分压的影响 在氧分压较低的高原进行运动时,供氧不足造成糖酵解供能的比例增多,肌糖原消耗加快,乳酸生成明显增多。在供氧成为主要代谢限制因素时,代谢合成等量ATP时,利用糖氧化比脂肪酸氧化时消耗的氧量要少,所以;在高原训练初期,运动时肌糖原利用增多。(叉子注:高住高练是很好的办法,但也是成本较高的办法,所以云南队在这块具备先天优势) 三、肌糖原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一)有氧运动能力与肌糖原储量 在长时间(45-200分钟)大强度运动中,运动前肌糖原储量决定达到运动力竭的时间,直接影响耐力训练和比赛的运动能力。 亚极量强度运动中肌糖原消耗导致运动疲劳的原因在于: (1)糖原在肌细胞内分隔存在,当运动肌内糖原耗尽时,难以从非运动肌内得到补充。 (2)肌糖原含量低者,在完成相同负荷运动时,肌肉要较多地吸取血糖供能,可能引起低血糖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能量供应。 (3)肌糖原是脂肪氧化供能的代谢引物,缺糖将影响脂肪氧化供能的能力和供能量。 (4)肌糖原储量不足,脂肪酸供能比例增加,使运动能力下降。 (二)无氧运动能力和肌糖原储量 肌糖原储量过低时,抑制乳酸生成和降低无氧代谢能力。 总之,肌糖原储量对耐力运动和极量运动都是必要的能源。设法提高体内肌糖原储量,降低运动时糖原利用速率,加快运动后糖原恢复,并达到超量恢复,对耐力运动能力的提高尤其重要。(叉子注:运动后2小时内补充糖分,会有最高效率的吸收和补充效果,2小时以后,转换速率和吸收速率大大降低) B、肌糖元与运动疲劳 由于肌糖元的分解供能,所以有些饮料偏碱性。肌肉中肌糖元贮量约有300克,若能全部转化为能量后足可供打完一场篮球比赛。肌糖元分解释放能量有无氧分解和有氧分解两条途径。无氧分解是在没有氧的参加下,通过氧化酶的作用,肌糖元分解为乳酸,并释放出能量;有氧分解是在氧的参加下,通过氧化酶的作用,肌糖元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大量能量。 肌糖元无氧分解供应能量的方式,其最大优点是在释放能量时不需要氧参与,这样就使人体能够短时间在无氧条件下运动(潜泳),或是进行时间较长而又非常激烈的运动(如中跑等)。肌糖元无氧分解的产物——乳酸是一种强酸,乳酸先在肌肉中堆积,然后逐渐释放到血液中,使肌浆及血液的pH显著降低。肌肉中pH下降可抑制肌糖元无氧分解过程,同时阻碍神经向肌肉传递兴奋冲动;血液中pH下降将影响细胞生存的内环境的稳定,从而导致脑、心、肾等许多器官的工作能力下降。 这些因素的综合结果,使肌肉不能维持原来的运动强度,甚至不得不中止运动,这就是疲劳现象,上个世纪90年代有些科学家把乳酸叫做“疲劳素”。(叉子注:此文大部分文字都经历实践考验。但是把乳酸等同于疲劳原因这个说法,已经被更替。乳酸并不是导致疲劳的根本原因,这个会在《关键词:乳酸》一文中做解释) 堆积在肌肉中的乳酸主要排放在血液中,血液则依靠血液里固有的多种缓冲物质(碳酸氢钠等)把它中和为盐和弱酸,再经肾脏和肺的共同协作把生成的弱酸等物质排出体外,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稳定。在平常的情况下,人体的这套稳定机制足以应付酸性物质的“侵入”,但在剧烈运动情况下,血乳酸可以从安静时的9%毫克至15%毫克突然增到200%毫克至250%毫克(中跑),这时血液中贮备的缓冲物质迅速减少(有人研究要减少60%),这套稳定机制也就“回天乏术”了。为了增加运动员抗疲劳能力,有的生理学家让1500米长跑运动员跑前服用碳酸氢钠,结果十几名运动员的平均跑速提高了3.1秒。所以,运动前服用碱性物质可增加血液的缓冲能力,可更好地对抗乳酸造成的疲劳,从而提高运动成绩。有些饮料中之所以含有一些碱性物质的奥妙正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