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城县清净寺
位于市区涂门街中段北侧,又名麒麟寺,,或音译为艾苏哈卜寺,,俗称清真寺.寺北依八卦沟为界,南临涂门街,占地2078.36平方米,1961年3月列为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军于北宋中祥符二年(1009年),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伊斯兰教寺之一。主要建筑有大门、奉天坛、明善堂三部分。
清净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在伊斯兰世界也是有数的古寺之一。清净寺是我国与阿拉伯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也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
大门通高12.3米,基宽6.60米,门宽3.8米,朝南,全用花岗岩和辉绿岩砌叠而成。穹形顶,由三个层次四个高大相连的尖拱门组成。第一尖拱门高10米、宽3.8米,全用辉绿岩筑砌;顶部为蛛网穹形结构,门楣上嵌有浮雕阿拉伯文古兰经横额。第二尖拱门高6.7米,顶部用花岗岩刻制,拼成蜂窝状穹窿形如藻井的石构图案。第三尖拱门高4.3米,与相距4.5米、高4.03米的第四尖拱门连成一体,门顶作半个纯圆形穹顶,粉抹白灰。整个大门由四门三室重叠相连组成,结构独特。大门屋顶作半个平台,名望月台,是伊斯兰教斋月用以望月、决定起斋日期的地方。台的周围三面筑回字形垛子,像城堞一样,使大门更加雄伟壮观。
奉天坛又称礼拜殿,在门楼西侧,坐西朝东,尖拱形大门,高4.45米,宽2.25米,门楣顶刻有阿拉伯文经句,屋顶已倒塌,殿内尚存石柱础7个。坛的四周围墙均为白色药岗岩石砌成,南围墙全长23米,高6米,厚1.02米。墙高1.82米处并排开设八个长方形大石窗,窗孔高2.85米、宽1.8米,窗顶楣各嵌一方阿拉伯文古兰经摘句的石刻。西围墙为朝向圣麦加的正向墙,呈凸字形。正中凸出宽4.54米,深4.31米,中间嵌一尖拱形宝盖龛,刻有阿拉伯文古兰经句,两旁各设一门,门龛顶有浮雕阿拉伯文经句。凸出部分以外的两过墙壁各砌三个尖拱宝盖状壁龛,龛与龛之间开设高2.95米、宽1.60-1.65米的长方大门,龛中及尖拱顶石板均雕有阿拉伯文经句。
明善堂位于奉天坛北侧,坐西朝东,建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为伊斯兰教徒礼拜之所。堂前置精雕石香炉一座(原为奉天坛旧物,后移此),堂的南侧有小楼,楼下为接待室及伊斯兰教陈列室。在门搂的东侧“祝圣亭”内立有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重修清净寺的碑记,是研究泉州伊斯兰教的重要物证。寺内有明成祖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颁发保护清净寺和伊斯兰教的《敕谕》石刻一方,极为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