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日照天台山

2014-12-18 00:00| 查看: 2567| |地址: 山东日照东港区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东港区天台山
东港区天台山

天台山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南,离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尧王城遗址月3公里。尧王城遗址出土的墓葬的头像都朝着天台山的方向。据考证,天台山中有汤谷,是东夷人祖先羲和祭祀太阳神的圣地,是东方太阳崇拜和太阳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东夷人祭祀先祖的圣地.

大美不言扶桑地 人间仙境天台山

日照天台山位于山东省日照市海滨,山上仙踪神迹无数,奇花异草遍野,山清水秀,自然天成,冬暖夏凉,适宜人居,史称海上仙山,人间仙境《日照县志》。天台山又称扶桑山,“汤谷上有扶桑,十曰所浴”《山海经》,有太阳部落、太阳神石、太阳神陵等远古太阳崇拜遗迹,是世界五大太阳崇拜起源地之一;天台山上有登天之梯,登仙之台,是河上公、安期生、于吉等神仙悟道授徒,羽化登仙之地,也是中国黄老道和方仙道文化的诞生地。古有“登上天台山,凡人也成仙”之说。

天台山之名来自《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曰天台(高)山,海水入焉。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 ”。《竹书纪年》亦云:“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鳌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着,乃移于琅琊之滨”。日照金代状元张行简在祝贺日照由镇升县时写到:“念我日照,虽偏居海隅,却享有琅琊之名,天台之胜,背依泰沂,怀抱东海,更兼仙山飘渺,河流纵横,自古为日神祭祀之地,黄老成仙之乡。河上公、安期生、于吉、葛玄等在此悟道授徒,秦皇汉武到此寻仙访道,可谓盛极一时也”。魏晋竹林七贤之首嵇康游历天台山时曾发出“大美不言,真人间仙境也!”的感叹。“人间仙境”之名由此而来。

天台山是太阳崇拜文化的发源地。考古专家认为,山东地区的古人类(猿人最初(大约40-50万年前,与北京猿人相当活动于沂源县鲁山一带。后来有部分先民沿沂河沭河而下,追逐太阳而居,最早到达日照地区。他们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浩瀚无际的汪洋大海,第一次看到带给他们光明和温暖的太阳是从浩瀚的大海里面升起来的,那种震撼与壮观的神奇景象使他们产生了对太阳崇拜的冲动,并从此在天台山上开始了对太阳神的祭祀活动。这种活动数万年来持续不断,莒县博物馆苏兆庆研究员在“夷人崇日与秦始皇东巡琅琊”一文中说:“主要崇拜太阳的少昊羲和族,居住在汤谷(亦称炀谷)一带,是太阳神赐福下民的圣地”。“祭日活动,解放之初,莒地依然流行 ”。

天台山中有汤谷,汤谷之上有太阳神石和太阳神陵,有商王到东海来祭祀太阳时留下的石刻岩画等遗迹。天台山中还有数万年前的太阳部落遗址。遗址上有石椅,石砌的图腾柱,居住用的石头房基,生活用的石盆、石磨、石臼、石火坑以及女巫和族长等人的积石冢等。遗址上出土过石球、石斧、石镰、石箭头、及各类生活或祭祀用陶器等旧石器或细石器时代文物。遗址周围的山岩上刻有反应远古时期先民生活的岩画。天台山下是6000-4000年前东方最大的都城(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尧王城遗址(遗址因位于现在的尧王城村而得名,应该是龙山时期少昊伯益的都城,并非为帝尧所建。但帝尧来过也未可知。遗址上出土过最精美的龙山黑陶,最早的图像文字和山东地区最早的青铜冶炼遗迹。

天台山也是东夷先民祭祀祖先的圣地。从尧王城遗址出土墓葬的头向来看,天台山是尧王城古国的祭祀地。山上有帝俊的石祖像,有羲和积石冢和大羿、嫦娥墓,还有祭祀伯益的魁仙阁。山下汤谷中有祭祀羲和与女娲的老母洞和古莒国国君黎比公的祭祖碑,汤谷下春秋大墓中出土过雌雄青铜宝剑等重要历史文物。

天台山又是中国黄老道和方仙道文化的发源地。天台山有深厚的女巫崇拜、狐仙崇拜和神仙崇拜遗迹。女巫谷中有女巫与狐仙之墓,有世上罕见的积石墓与石室联体人鬼同居的建筑。山上有仙人台、仙人居旧址、安期祠(秦始皇立遗址、仙人讲经台、炼丹炉、仙鹤台、仙人捣药石臼等遗迹,是河上公悟道之处,安期生成仙之所。有曲阳涧与曲阳泉,是三国时被孙策所杀的神仙于吉成仙得道的地方。河上公乃河上丈人,道教崇奉为“河上真人 ”,流传有《河上公章句》(为老子<道德经>作注,是黄老哲学的集大成者。安期生,一名安期,人称千岁翁,琅琊人,师从河上公,是秦汉期间燕齐方士活动的代表人物,方仙道的开山祖师,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称之为北极真人。河上公与安期生粉丝无数,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时的齐威王、齐宣王,以及后来的秦始皇和汉武帝。而历史上从蓬莱过海的八仙论起来都算是他们的徒子徒孙或晚辈呢。

天台山东南两面向海,西北两面环山。南可见海上飘渺前三岛(或许是海上三仙山的原型,北可望历史古港琅琊台,碧海蓝天,大美不言,山清水秀,灵气自生,四方清静,八面临风,山海天一览无余,大千之美尽收眼底。所以有“登上天台山,凡人也成仙”之说。

天台山是沿海日出的最佳观测点。日出初光先照,是为日照。泰山日出,可谓大观,但那是一种雾里看花式的景象。海滩日出,会让你看得真真切切,但是平地日出,视野有限,总是缺少了一种雄浑和大气。天台山日出则既有海滩日出的真切,又有泰山日出的壮观。极目远眺,或是海天一色,红霞漫天,或是云蒸霞蔚,光芒四射,或是吞云吐雾,朱盘银浪,变幻莫测,蔚为壮观。沐浴东方第一缕阳光,欣赏海上最新红日,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要是炎炎夏日,这里是世外桃源、清凉世界、空气氧吧,足以使你心旷神怡,宠辱皆忘,顿生羡慕陶翁归隐之心。如若霪雨霏霏,则又是一幅梦幻般的画卷。从海上吹来的水汽像云、像雾、又像风,云雾在山谷中涌动,山峰在云雾中潜行,给你一个虚幻无常,飘飘欲仙的感觉,那或许就是人们理想中的仙界,仙人们成仙得道时的体验和秦始皇渡海求仙时追求的梦境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古人选择在天台山修道成仙也绝非偶然。你看那那海天相连,星空璀璨,海上仙山若隐若现,天上海市飘渺虚幻,这为人们感知自然体会人生提供了极大的诱惑力和广阔的想象空间。面向汪洋,可吸海上之灵气,背靠大山,可得日月之精华。古莒国历来尚夷风,用夷礼,信鬼神,这又为修仙讲道提供了肥沃的社会土壤和宽松的政治环境。天仙天仙,天台山之仙,二者自古以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正是由于她悠久的文化和优美的环境,天台山成为历代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寻仙访道,返朴归真,抒发情怀的胜地。

大荒居士在这里挥毫写下“汤谷汤汤汤汤汤谷东海外羲和祀日石为神”的对联,可惜下联失落,至今无人能补。

天台山上有石龙,人称东方神龙,龙头上有二泉,寿星彭祖饮此泉水后曾留下“登斯山断七情身已是三界之外,饮此水净六欲心不在五行之中 ”的对联,横批竟是“再来一瓢”。龙头上两泉又形似龙眼,一只圆睁,一只微闭。曾有东方文殊写到:“睁一只眼看破红尘乃知烦恼自从心中出四大皆空万事需随缘,闭一只眼参透禅机方能平常之心对世界三省其身六根得清净”。而南郭先生则反其义而用之:“睁一只眼看斗转星移绿水青山风花雪月世上无限美好事,闭一只眼听松涛海浪莺歌燕舞男唱女和人间多少天籁音”。可见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得出多么不同的景象。

商周之交,姜太公在山中避纣时苦心研究兵法,并写出太公兵书,成为我国古代八大兵书之一。天台山中太公台尚在,太公崖犹存。

道教宗师河上公在登仙台留下“云自天出天然奇石天下无,日照台前台后胜景台上有”的对联,联中隐含三个“天台”,可谓用意独到、匠心奇特。其中的“日照“二字还是日照地名的真正来历呢。据宋朝日照状元张行简记载:“日照之名,始于元佑。祖曰:天台山有河上公丈人题字云:“云自天出天然奇石天下无,日照台前台后胜景台上有”,“日照”之名盖出于此,谓之“海上日出,曙光先照”之地是也”。

河上公之前的黄老学家以理论研究和修身养性为主,而安期先生在全面接受了黄老哲学的基础上,与东海地区的狐仙和神仙文化相结合,采仙药,炼仙丹,创出一条得道成仙的新路,成为方仙道的创始人。安期先生在天台山留有一幅对联“探幽谷深渊觅太古之踪才知道人生苦短淡泊宁静中自有神仙胜境,登高山极顶揽群星之胜方晓得长空无涯苍茫无垠里不乏福地洞天”,可能是他对成仙悟道过程的体会和总结吧。晋皇甫谧《高士传》记载:“安期生者,琅琊人也,受学河上丈人,卖药海边,老而不仕,时人谓之千岁公。秦始皇东游,请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直数千万”。能与秦始皇长谈三昼夜,足见安期先生的知识之渊博。据说秦始皇第二次到访时已经见不到安期生,天天远眺东海,派徐福出海寻找,可谓是望眼欲穿,找不到安期先生便“立祠阜乡亭并海边十数处”,并将天台山中的汤谷改名为望仙涧。天台山上安期祠已不在,但遗址犹存。汉武帝对安期先生的留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临淄人李少君对汉武帝说:“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齐地方士栾大(汉武帝迷恋求仙方术,连女儿都下嫁给栾大)自称“臣常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于是汉武帝先后七次东巡琅琊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

安期生不但以采仙药,炼仙丹而闻名,更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航海旅行家。安姓族普中介绍:“安期者,齐琅琊人也。祖籍安丘,迁琅琊埠乡,拜师河上公,人谓千岁翁,安丘先生是也。尝闻海上有神山仙草,遂四海求之。北上沙门岛,南下海中洲,达珠崖。是年驾舟东海,遇大风浪,毁其船,伤其身,摄其魂。醒来见一仙女,方知得一神龟相救,到得蓬莱仙山。期问“神山可有仙草仙药乎?”,仙女曰:“盘古之时,海上仙山五座,各有神药,分食可延年益寿,合用则长生不老,故时人成仙甚多。争奈女娲补天之时,斩鳌足立四极,移圆峤于琅琊,沉岱舆于海底,仙药不全,非修炼难成仙也””。其中沙门岛就是渤海长山列岛,海中洲是东海舟山群岛(宋《四明图经》有安期生醉酒墨泼桃花岛的记载,珠崖是海南岛(《岭表录异》载,广卅城东蒲涧有安期生飞升之处。而被女娲移到琅琊的圆峤山则应该是日照天台山无疑了。要是传说属实,安期生当是环游中国沿海第一人。另外当地还有传说神山上仙药分别是蓬莱长寿菊,瀛洲太阳花,方壶忘忧草,圆峤桃花石与岱舆长生枣。曾有安期生“食枣大如瓜”之说,可能就是出自于“岱舆长生枣”了。现在天台山出产桃花石(又称树模石,山上有大片长寿菊,太阳花和忘忧草,似乎为这一传说提供了佐证。

汉代司马迁先生多次到天台山游历,对河上公和安期先生的事迹最为熟悉。他在《史记.乐毅传》中记载:“乐巨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巨公,乐巨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此外,安期生的弟子还有临淄人李少君、马明生,王老等。《列仙传》记载“有王老,与鲁女生、封君达为友,访道名山,于东岳遇一神仙乘白鹿,与侍女约十人,自山中而下,自称安期生,教以胎息存真一之诀,言讫升天而去”。南宋谢守灏编《混元圣纪》言安期生后以道授马明生,马明生又传于阴长生。

三国时期,太平道的创始人于吉在天台山曲阳涧悟道成仙并在此著作《太平经》,后到吴国传道,被孙策所杀。《后汉书.襄楷传》中说:“时有道士琅琊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即今江苏吴县和浙江会稽县),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晋葛洪《神仙传》谓:汉元帝时,嵩随吉于曲阳泉上,遇天仙,授吉青缣朱字《太平经》十部。吉行之得道,以付嵩。晋虞喜《志林》记载:顺帝时,琅琊宫崇诣阙上师于吉所得神书于曲阳泉上,白素朱介,号《太平青领书》,凡百余卷。宋谢守灏《混元圣纪》卷一:汉成帝河平二年甲午,老君降于琅琊曲阳渊,授于吉《太平经》。唐末五代天台山道士王松年为于吉感到惋惜,在天台山留有“太平真人于吉”一首:曲阳涧内紫气生,天台山中云雾涌。蓬莱仙境此最佳,于翁不该过江东。

以《桃花源记》闻名的陶渊明先生在写《读<山海经>》十三首期间游历天台山,其中第六首写的就是羲和在山中祀日的情景: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洪柯百万寻,森散覆炀谷。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魏晋艺术大师,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嵇康曾夜宿仙人台,凭吊河上公和安期先生,后来编录在他的《圣贤高士传赞》中。东晋葛洪(天台山得道者葛仙翁葛玄的从孙在《嵇中散孤馆遇神》中写到:“ 有嵇康者,师黄老,尚玄学,精于笛,妙于琴,善音律,好仙神。是年尝游天台,观东海日出,赏仙山胜景,访太公故地,瞻仙祖遗踪,见安期先生石屋尚在,河上公坐痕犹存。至女巫之墓,墓与屋相连,人与鬼同居,乃叹曰:“阴阳两界,实一墙之隔耳”。遂夜宿仙台,见月光泻泻,清风徐徐,碧波荡荡,仙岛渺渺,天台巍巍,星汉迢迢。赞曰:大美不言,真人间仙境也!忽闻谷中琴声幽幽,玄乐绵绵。寻声觅去,至一茅舍。屏息静听,恐乱仙音也。曲终,一清丽女子开门曰:“先生光临寒舍,不胜荣幸。请入内稍坐”。康喜遇知音,欣然入室。备茶对坐,方知是谷中女巫。虽人鬼殊途,竟一见如故,彻夜长谈。或论天地自然生死轮回之法,或证诗词音律琴棋书画之妙。谈至兴浓,康曰“敢问神女所弹何曲?” 神巫曰:“情之所至,信手而弹耳,无名之曲”。康请教再三,始授之,今《孤馆遇神》是也。神巫曰:“见先生爱琴,吾另有《广陵散》相赠。此乃天籁之音,曲中丈夫也,不可轻传”。康问“何人所为?”对曰:“广陵子是也。昔与聂政山中习琴,形同骨肉也”。康恍然大悟,恭请神女赐之,习至天明方散”。

“ 康毕生独爱此二曲,必择雅静高岗之地,风清月朗之时,深衣鹤氅,盥手焚香,方才弹之。虽有达官贵人求教,概不相传。及康将刑东市,三千太学生“请以为师 ”,终不得许。康刑前索琴而扶。玄起处风停云滞,人鬼俱寂,唯工尺跳跃于琴盘,思绪滑动于指尖,情感流淌于五玄,天籁回荡于苍天,仙乐袅袅如行云流水,琴声铮铮有铁戈之声,惊天地,泣鬼神,听者无不动容。曲毕慨然长叹:“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竟慷慨赴死。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著名的《长恨歌》中曾这样描述天台山,"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表达了诗人对天台山人间仙境的美好向往。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在任城(今济宁居住期间更是多次游历天台山。他在《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中写到: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此诗为唐天宝三年(744年)李白同杜甫在游历东海之后遇到友人孟大融而作。诗中介绍了他游历崂山和天台山 (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的经历以及他“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的出世思想。诗中“仙人”即河上公和安期生,“天坛”就是指的天台山上的天台或仙人台。

李白的另一首诗则是这样写的:

五古.古风其七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

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

诗人对仙人安期生的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天台山有仙鹤台,台上留有仙鹤的脚印,据说就是安期生驾乘的仙鹤所留。李白的好友,诗人任华在《杂言寄李白》中也记载了李白游历天台山的情景:“我闻当今有李白……,登天台,望渤海,云垂大鹏飞,山压巨鳌背(一作“波动巨鳌没”),斯言亦好在”。

唐末五代道士王松年在天台山留有《仙苑编珠》一部和《天台山怀古六首》:

其一  河上真人丈人公

天台顽石念真经,琅琊古柏颂黄庭。

仙人坐痕依稀辩,犹忆丈人河上公。

其二  北极真人安期生

仙台仙山见神踪,仙炉仙居映碧空。

又闻海上传鹤戾,却是蓬莱千岁翁。

其三 太平真人于吉

曲阳涧内紫气生,天台山中云雾涌。

蓬莱仙境此最佳,于翁不该过江东。

其四  天台望月

海上圆月悬半空,万里山川一照明。

遥问吴生近若何,南山伐桂正修行。

其五  天台日出

朱盆银浪跃海东,紫霞万片满天红。

忽闻谷中仙乐起,却是女巫祀神灵。

其六  太阳神石

女娲炼石补苍穹,天台高处落飞英。

沧海桑田几变幻,摇摇欲坠总不倾。

阅尽琅琊无限事,尽在寂廖不言中。

幸得神仙常相伴,乱云飞渡自从容。

宋代文学大家苏东坡在京受排挤外任密州 (当时日照属密州 知州期间,经常到天台山小住并为嵇康的故事所感动,写下了“行香子”一词,表达了他政治上的失意和对返朴归真的追求: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明洪武年间,韩国大儒、高丽状元郑梦周在游历天台山时,访问过山下新罗村和新罗寺(寺中仍有初唐石刻造像,在新罗寺附近出资建立新罗书院,并留下诗作三首:

《日照县》

海上孤城草树荒,最先迎日上扶桑。

我来东望仍搔首,波浪遥望接故乡。

《日照天台山》

天台飘渺渤海间,不纳凡人只见仙。

幸得神女施法力,从此琅琊多一山。

《天台山安期祠》

饥餐紫霞渴饮露,无思无为神自渡。

朝采仙药暮炼丹,不吐不纳登仙去。

到了清初,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写鬼写妖的集大成者蒲松龄先生更是对天台山以及天台山女巫与狐仙的传说情有独盅。他在三十一岁那年到江苏宝应县给知县孙蕙当幕宾期间曾多次到天台山游历,向当地人了解女巫与白狐的故事与传说,而女巫墓和墓侧的石房 (人鬼同居 更是给他以心灵上的震撼。并依此刻画出一个个外表漂亮,心地善良,极富魅力的狐仙艺术形象,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艺术丰碑。

天台山有魁仙阁,是古人为东夷赢姓祖先、《山海经》的作者、文曲星伯益所建,是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莘莘学子向往的地方。据说解放前每年到魁仙阁许愿,到鳌头石上香者络绎不绝。日照宋代状元张行简,明代状元焦弘都是这里的常客。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祖居山下涛雒镇,而天台山自明朝起就是丁姓和秦姓两大家的私人山场。丁秦两家历史上人才辈出,达官显贵进士举人不计其数,应该是与魁星的庇护有关吧。

涛雒清代进士丁泰在《游磴山》一诗中是这样赞颂他家的这座仙山仙境的:鸟道崎岖策小筇,薜萝深处觅仙踪。层峦隐现山藏寺,远树迷离雨到峰。野鸟常惊黄叶落,樵蹊时破白云封。翠薇如隔人间世,灵异探来处处峰。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台山的美丽集山、海、天、仙、古于一体,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们期待着您能有时间亲临,到天台山人间仙境来做神仙。但是您需要知道的是,日照的先民信仰万物有灵,神仙河上公也说过,你必须要有耐心去倾听海的声音,风的呓语,山的诉说,鸟的歌声,还要学会与石头对话,与树木为伍,与蓝天做伴,与花草交友,然后你才有可能做神仙。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日照天台山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31706-1.html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