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采写/本报记者 任春 从新疆到上海,少年李凯超骑自行车花了44天“丈量”了两地间5000多公里的距离。这段经历对于刚成为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学院一名新生的李凯超来说,是身体历练更是心灵感悟。一路上所见所闻,令他感触颇多:“旅行中我接触到了从未想象过的生活景象与人情冷暖,提速了我的人生。 ” 对于年轻人来说,行动比“想”更为重要 一骑单车从新疆“踩”着来上海入学报到,李凯超因此在上海理工大学小有名气,一些外系的同学甚至特意跑到宿舍来看他和他的自行车。前不久,他在校园里做了一个主题演讲《行动力最重要》,通过自己切身经历告诉同学们:年轻,不怕挫败。与其在家里空想,不如勇敢地跨出尝试的第一步。 皮肤黝黑的李凯超今年刚满20岁,面对记者,这位从小在新疆奎屯长大的小伙子略显腼腆。一提起骑行经历时,他语调不由自主地升高了,眉宇间的那股神采飞扬,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做青春洋溢。 “这次骑行,对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心动不如行动。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行动力是最重要的。只停留在想的阶段,瞻前顾后,可能一事无成而愧对青春。 ” 进入高三后,有一天李凯超忽然萌发了去上海读大学、骑车去学校报到的念头。之后的一段日子,他都被自己这个“起念”所激动着:“上海是大城市,我想走出新疆去看更大的世界;上海有海,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海。 ” 直到高考的前一周,这个整天念叨“骑车去上海”的少年还是同学们眼里的一个笑话。 “一个人骑车去那么远的地方,没有经验也没有经费,想想就不可能。 ”李凯超能理解别人的想法:祖籍河南的他,一直未走出过新疆,最远也就是跑到乌鲁木齐看望哥哥;高中是全寄宿学校,他多年也没有骑过自行车……但这些对他来说都不成问题,因为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撑着这个年轻人:“有困难怕什么,我肯定能成功。 ” 没有周密的规划,紧张备考期间,李凯超只能趁着晚自修结束后从网络上寻觅一些骑行信息。高三最后一个学期,他陆续从网上买了帐篷、防潮垫、汽油炉、锅子等装备。好在他的身体素质还不错,一直是班里的体育委员。为了提高耐受力,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他每天早晚都去操场的400米跑道上各跑10圈。 高考前的最后一周,每天的最后一节自习课时,李凯超就会出现在班级讲台上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梦想,同学们才意识到他这次是来“真格”的。6月8日考完试,李凯超便带着几个热心同学在校园里开始了 “骑行义卖”,筹措路费,不少同学伸出热情的双手,为他募集了3000多元的路费;13日,李凯超用义卖所得的款项为自己买回了一辆山地车;14日一早,没有通知父母,他悄悄出发了。 在路上每天都是激情满怀,因为未知,所以期待 关于路线,李凯超事先并没有做太详细的规划,他告诉记者“大方向就是沿着312国道,也是新疆直通上海的路线。在具体考虑到下个目的地的路时,可以适当调整走省道甚至土道,原则是尽量缩短距离。 ” 出师并不那么顺利,第一天原计划要骑七个多小时的路程,也许是因为自己太激动了,李凯超提前半天就到了石河子。 “骑行的时速保持在十七八公里比较合适,我那天骑到时速30多公里。 ”超额的运动量让疲惫感过早到来。 “全身肌肉酸痛,屁股磨得特别疼。 ” 从鄯善到哈密,李凯超要穿过一段350多公里的戈壁滩。这在他的记忆中是一段艰难的穿越:“路上实在太热了,一直是四五十摄氏度的高温。 ”第一天他骑了十几个小时都还不到100公里,但是带的水却已经消耗了近十公斤。即便如此,整个人还是处于缺水状态。 “嘴唇都黏在了一起,全身皮肤上浮着一层白沫,是咸的。 ”第二天,事情开始变得严重起来。到下午时,李凯超所有的饮用水都喝完了,没有干粮,手机和手电筒都没电了,车胎也被扎破了。到夜里,他距离哈密还有七八十公里。 “我甚至觉得就要死在那里了。 ”夜里只有星空的戈壁滩上,李凯超第一次感受到了死的恐惧。最终,他还是克服困难穿越戈壁。 一路上虽然困难重重,但李凯超始终被心中涌动的激情所推动着乐观着。 “每天起来,想到会看到不同的风景遇到不同的人,每天都会按照自己的计划抵达一个新的目的地,那种感觉真的很好,觉得生活特别充实。 ” 沿途的风景亦成了他忘却困难的“安抚剂”,“记得路过乌鲁木齐机场时,我特意请一位旅客帮我拍了张照片,那可是我第一次见到飞机! ” 行进在戈壁滩上,成群的野骆驼是他的同伴;进入陕西境内,田里金黄色的麦垛令他激动;在西安休整时,他特意去乘坐了地铁,因为这也是他人生中的首次;从安徽到上海的一路上,水牛、稻田都是他从未见过的江南风光。 因为未知,所以期许;因为充实,所以无惧。 骑行中,迎风飞扬的是一颗青春澎湃的心。 独自骑行,平添生活勇气,更冷静地思索当下与未来 更让李凯超感触深刻的是一路上来自陌生人的温暖,这是旅途带给他最大的心灵震撼。 “为了省钱,一路上我都是自己买菜自己做饭,记得去一个小镇的农贸市场买西红柿和鸡蛋时,摊主知道我的经历说什么也不肯收钱。 ”在从哈密向星星峡的路上,热心的修车铺主人帮他灌满水,还好心提醒他夜里戈壁滩上有狼。在甘肃老军乡,乡政府的工作人员让他在院里扎帐篷,还给他准备了早晚餐。走到定西的时候,一位深圳商人偶然听到了他的经历,非要请他搓一顿“好吃的”,就是为了“支持你的勇气”。 陌生人的帮助固然温暖人心,但对骑行者而言,注定“孤独是常态”。大部分时间李凯超自己度过,饿了自己煮东西吃,夜里靠着山脚扎帐篷,所有的问题都靠自己解决。 记得过陕西潼关时,一路都是“之”字形的连续下坡,当突然遭遇迎面驶来的汽车时,李凯超慌了手脚,他刹车误操作导致连人带车一起飞了出去,两个手肘都被磨烂了。 天气炎热,李凯超加速赶路又大量出汗,两个手肘的伤口难以愈合,开始化脓、起水泡。 “没办法,只好忍着疼撕开水泡,把脓水挤出来,再上药,那时候想想‘出门一日难’这句话真有道理。但如果碰到一点困难就退缩,那还算是男子汉吗? ”如此这样,李凯超自己对话着自己,激励着自己,坚持了一路。 7月28日,李凯超从江苏“骑”进上海,站在上海界牌前他拍下了人生中一张重要的照片:“我就是要向那些不相信我的人证明,我要做的事一定能够做到。 ” 与其他骑友不同,对李凯超来说骑行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爱好。独自骑行,令他更冷静地思索当下与未来。正是有了这段一路骑行的经历,在提前抵达上海,等待开学前的那段日子里,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在工地当“保安”来养活自己。40天过去了,他加班加点地挣来了4000元钱,对他而言,这也是另外一种“韧性成长”的证明。 如今在大学校园中求学,李凯超觉得当务之急是早日寻觅扎根上海的“抓手”,在这个城市中找到自己生存的“方向盘”。 李凯超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这一路骑行中体会到的人情冷暖,真是胜读十年书。困难之所以令人成长,是因为困难不仅使人增长战胜困难的本事,还能够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看到人与人相互帮助的可贵,在心存感恩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凯超的这次骑行,也是一路阅读了44天的书,而这本“书”上的内容,是校园课堂中无法学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