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翻越了第六座四千多米的高山,在宗巴拉山。崔立秋高兴地跳起。图片源自崔立秋本人的微博。
-在荣许兵站抱抱藏民的小牦牛。图片源自崔立秋本人的微博。 以舞文弄墨为生,一向处事低调的崔立秋今年突然做出了一个很“混不吝”的决定:要沿川藏线,骑车到拉萨。不可思议的是在比之前,他从未有过任何骑行经历。从今年5月8日到5月29日,他和另外三名队友相互鼓励,全程未搭车、未推车,历时22天完美穿越川藏线,最终到达拉萨。行程中他写下了250多条约2万字的微博,直播一路见闻与感受。他说,这是一段如梦般的旅行,不管途中艰难翻越多少高山,“你翻过去的其实是你心中的一座‘山’”。 直到现在,37岁的崔立秋给自己的评价仍是一个骑行“门外汉”,说好听点属于“刚入门”。尽管一个多月前,他成功沿川藏线骑行2166公里到达拉萨,完成了人生不同寻常的一次旅行。川藏线号称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和最美丽的风景,那是一条令不少骑行爱好者向往但又却步的路线。 为体验不一样的风景,必须尝试 崔立秋决定要在今年五六月份骑车去西藏,是春节期间规划好的。去年秋天,他曾听一位朋友说起有类似的打算。当时他只是确定也要进行尝试,并为此在去年冬天尝试冬泳,增强寒冷抵抗力。过年期间,他为自己规划了今年的两个目标,一是考博士,二是骑车去西藏。“那时我连自行车都没有,根本就没有户外骑行的经历,但想象到途中的惊险刺激,决定必须尝试,哪怕是途中返回。”崔立秋认为,习惯了上班、下班、回家的日子,需要给自己给生活带来不一样的东西。“随着年龄增大,我们对生活的选择越来越少,应该珍惜自己的规划与目标,按部就班的去尽力实现它。” 打算五六月份出发,崔立秋到了今年3月份才开始购买自行车。巧合的是,当他走进车店购车时,发现这个单车店正好在组织骑友们去西藏。“我本来打算单人独骑,但有团队更合适,于是就报了名。”他说。他们定于5月4日从石家庄坐火车出发,到成都,然后从成都沿川藏线骑车进藏。当时崔立秋还在犹豫中,“怕单位请不下年休假。”他说,“我那时拼命出差,拼命干活,希望以此打动领导。” 因工作原因,他比原计划推迟了两天启程。临走时,家人才知道他的真正行程,坚决反对他的决定,说那太危险,“我是在家人一遍遍劝说挽留中,仓促整理好备用物品,上了火车。”他笑着说。 崩溃、喜悦、发呆,进藏途中的百味 崔立秋说,不是亲自体验,就无法了解行程中的惊险与艰辛。第一天行程中,他就差点崩溃。那是从成都到雅安的路上,刚爬过一个小小的土坡,海拔只上升了二三百米,崔立秋就双腿发软、脸色煞白、气喘吁吁的在地上躺了两次,将当天的备用水喝完。“这才第一天,后面海拔5000多米的山怎么爬?”在队友不断鼓励下,他咬牙坚持下来,让自己逐渐适应。 折多山,是川藏线上第一个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山。爬山之时,正赶上大雨,再往上走开始下冰雹,快到山顶时又下起大雪。一路之上,有的骑友干脆返回,有的下来避雨,有的推车前行,崔立秋选择继续骑车登顶。“当时来劲了,陡然生出与天斗与大自然斗的豪情。”他说,当登顶的一霎那,他将自行车往地上一扔,仰天长啸。他说,"那种成功的喜悦,在日常生活中,是无法得到的。" 最让崔立秋难忘的是住在112道班的那一宿,几个浑身泥浆的人,在经历了几天的疲劳骑行后,情绪突然爆发了。崔立秋说,当时有一名队友冲着墙大喊,“我为什么要走川藏线,在家里生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受这份罪?”“那时整个人好像都麻木了,不仅是身体,还有思想。店主招呼我们吃饭,就吃饭,吃完沉默坐着,不知该干些什么。”崔立秋说,在川藏线他学会了一副新表情“发呆”,那一天,大家就是这种状态,“衣服都懒的换,湿乎乎的躺床上就睡。” 一路走来,几个人跌跌撞撞,终于离目的地拉萨越来越近。“那时队友们特别兴奋,像打了鸡血似的一骑绝尘,我则是把速度放慢下来,仔细体会最后的路程,不希望它立即结束。” 崔立秋感觉这场旅行如同一场梦,“梦醒了,生活还要继续。” 铿锵四人行,川藏之行结友谊 崔立秋认为,如果不是一个团队,互相鼓励,互相扶持,完成川藏线骑行的困难要大得多。尽管崔立秋与另外3名队友此前并不熟悉,但22天的骑行,让他们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4人中,“车飘飘”是队长,擅长自行车维修保养,每天出发前,他会为队友们仔细检查自行车,并上好链油。队友紫雾物品准备最充分,有队友需要,随时提供。队友格尔木一路上为大家买水果,补充维生素。崔立秋说,整个行程,大家共用一管牙膏,共用一块肥皂,遇到危险路段,大家互相照应,才使得行程变得顺利。“除了收获这段骑行经历,这份友谊非常珍贵。”崔立秋说。 总结这22天的骑行,崔立秋感受颇深,“很多事情在没做之前,感觉就是一座无法翻越的高山。其实我们不用考虑它能否完成,只管踏实向前,目标自然会实现。当你完成之后,发现原来也不过如此。” 崔立秋说,在他完成川藏之行前,他另外的目标考博,也已顺利完成。 进藏骑行,微博直播 崔立秋还有另外一份珍贵的收获,就是随时用微博发布行程中的见闻和感受。整个行程他共发布了250多篇微博,共约20000字,同时上传了250多张图片。崔立秋说,家人和朋友通过微博来了解他的行程与近况。有时赶上手机没信号,发布不及时,等信号恢复后,会接到很多短信,生怕自己出了什么问题。“我感觉这样很有纪念意义,事后能让我回忆起一路上的点点滴滴。”崔立秋说。记者在他的微博中节选了3篇,以飨读者: 走川藏线之前,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泥石流、塌方、落石。318国道不是横穿深山峡谷,就是在山腰的悬崖峭壁上开凿,雨季泥石流和塌方是常有的事,出发前央视就播报了一次塌方,一路上我们又遇到多次。落石更是家常便饭,哪个川藏骑友没看到过落石呢?只要不落在头上就万事大吉了。幸甚至哉! 从芒康开始,川藏线和滇藏线合二为一,路上骑友明显多起来,男女老少,人手一车,衣着花花绿绿。进入林芝,“藏江南”波蜜的冰川雪山森林河流峡谷飞瀑美不胜收。感受:川藏路上的风景再美,也不如那些执著理想的人的精神更美,单车骑友们,像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是川藏线上最美的风景! 单车走西藏什么最重要?有人说是体力,有人说是毅力,有人说是耐力,也有人说是准备,是装备,是团队。这些其实都很重要,是走川藏线的基本条件,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清醒地认识自身的状况,合理的分配体力和精力,抓紧一切时间休息调整,多吃,多睡,还有就是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生活语录 -随着年龄增大,我们对生活的选择越来越少,应该珍惜自己的规划与目标,按部就班的去尽力实现它。 -开始我对这次川藏骑行,并没有抱多大希望,我觉得自己翻不过那十三座海拔四五千米的大山,但即使是失败也要失败在路上。 -很多事情没做之前,感觉那是一座"高山",其实当你把它完成后,发现也不过如此。(丛俊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