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越野车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自行车种。它同时具备了公路车的车型设计,以及登山车的巧克力胎,同时兼具了公路车高速奔驰的性能,以及登山车横越泥泞石砾的天份。在任何可以想见的骑车场地 – 举凡通勤、林道,乃至长途跋涉的旅行,几乎有公路越野车的踪迹。像这样all-in-one的自行车,根本就是单车界的瑞士刀!
起源
公路越野车的设计起源,和其他竞速车种一样来自特定比赛的需求 – 公路越野赛(Cyclocross)。相传公路越野赛始于百余年前选手们私底下的竞赛,参赛者们会比赛看谁可以先骑到下一个村庄,而且不拘路线,因此选手们通常是以最短的直线距离冲往目的地,通过农地、河川与草原,并跨过围栏、石阶等障碍。
1965年 Jacques Anquetil
公路越野赛的历史和环法赛接近,赛期刚好互补 – 一个是夏天,一个是秋冬。自从1910年的环法冠军Octave Lapize 将其胜利归诸于平时公路越野的训练,这项单车活动从法国一路野火般烧到欧洲各地,尤其今日公路越野赛最夯的荷兰与比利时。
下面这部影片捕捉了早期的公路越野赛(1950),参赛的同学们似乎都狼狈得挺开心的:
公路越野车的设计
最早的公路越野赛是直接使用公路车或旅行车,但随着这项竞赛日趋成熟,专门设计给这类比赛的自行车即浮上檯面,今天我们看到的公路越野车,即是专门为这种追求速度的混合地形竞赛而生的交通工具。
公路越野车之于公路车,如同庞克之于摇滚乐,本质相同,却又自成一格。
设计上来说,公路越野车和一般的公路车相当接近,主要有下列六项差异:车架前后叉空间,轮胎,煞车夹,走线,前叉强度,与齿轮比:
1. 前后叉空间 相较于公路车,公路越野车的前后叉空间较大,这个设计的用意分别是让随着轮子黏上来的泥巴可以通过,不必担心泥巴塞住车架而影响到轮子的转动。
2. 轮胎 通常公路越野车的轮胎,会选用那种表面和登山车一样有颗粒状的设计,选这种轮胎的目的和登山车一样,用来增强轮胎排水排泥的功能。在竞赛的环境下,选手也会依天气和路况,选择不同胎纹的轮胎。一般来说,公路越野车的车胎宽度介于30mm至34mm。
3. 煞车夹 公路越野车通常采用吊煞(cantilever),用意其实也和车架前后叉空间加大一样,方便泥巴通过轮子,不会卡在煞车上面。各位可能会问,既然怕泥巴,为何不跟登山车一样改用碟煞?2010年之前UCI规定不行,不过目前这个禁令解除了(听说要归功于shimano),可以预期适用于公路越野车的碟煞会纷纷出笼。
公路越野车上最常见的吊煞
4. 走线 公路越野车最常见的设计是变速线与后煞车线三条,全部走在上管的上面。变速线从下管下面改到上管,主要为了避免泥巴沾上变速线影响到变速,而三条线之所以全部改到上管的上面,主要是为了方便骑士把车扛上肩,所以把上管下面的位置空下来方便选手扛车。
公路越野车的走线通常在上管的上方
5. 前叉强度 为了因应颠簸的路况,公路越野车的前叉也通常比公路车结实,也因此公路越野车通常会比同等级的公路车多一点点重量(大约300~500克)。
6. 齿轮比 在公路越野赛裡面,因为路况与障碍的关係,车速通常不会拉太高,而且得常常起步加速与爬过陡坡,所以车子的齿轮比通常会比公路车轻。大盘的两齿相较于公路车常见的53/39,公路越野车会降为46/38; 飞轮则由23-11降为28-11不等。
大盘的齿数会比公路车少,齿轮比较低
正因为速度通常稳定,许多选手会把大盘改为单盘,或者甚至整台车改为单速,一方面降低车重,其实如果把公路越野车的轮胎换成一般公路车的轻量化轮胎,公路越野车就摇身一变成为公路车了!也许大家觉得公路越野车不过就是公路车的改造,不过经过这样子的调整,就可以让这样一台跑车具备了林道越野的能力!看看下面这部短片的示范,就可以了解公路越野车的林道实力:二方面避免变速的机械较容易出状况。
Mash 兄弟们拿冠军的单速越野公路车 – Cinelli Zydeco
竞赛与延伸的技巧
在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公路越野车几乎是国民运动般的竞赛。这种不受天候与地形限制的比赛(或者说,天候和地形越烂越好的比赛),竞赛时间短又刺激,相当于公路绕圈赛的不羁狂野版。在美国,公路越野赛也通常和酒类饮料脱离不了关係,整场比赛根本就像开派对一样开心,可以是健康洋溢的全家福活动,或者是三五好友挑战极限的君子之争。
公路越野赛从早期A点到B点的设定,演变至近来类似城市绕圈赛的形式。竞赛大致上一小时内结束,不过短短三四公里的场地,通常包括柏油路、泥泞地、沙地、水坑、草地、楼梯、土丘,以及栅栏等人造障碍物, 再加上寒冷的天气,让这短短一小时的竞赛如同SM一般又痛又爽快。
相较于一般的公路绕圈赛,公路越野赛地形的变化延伸出不同的技巧与跑法,甚至出现类似BMX与土坡车等极限运动等级的招式。著名的比利时公路越野赛好手Sven Nys (史文尼斯)在进入这个领域之前,即是BMX的背景。举凡兔跳(Bunnyhop)、急转弯、快速上下车等等,都是克服险恶环境的致胜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