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区城管局近日向媒体透露,该局将对辖区公共自行车进行升级完善。 前不久,深圳上千辆共享单车被发现锁在了一处公共自行车的仓库里,引发各界关注,尽管涉事方否认了是恶性竞争所致,但却令公共自行车的尴尬处境暴露无遗。 在共享单车尚未露面之时,各地都拿出大把的银子大力推广公共自行车,但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在更具科技含量和资本强力推动的共享单车面前,公共自行车的优势荡然无存。 通过多年的经营布局,公共自行车利益结构已然成型,即财政补贴+企业经营,尽管具有公益性质,但企业当然也不是白干。共享单车的出现,无疑对这种利益结构形成巨大冲击,即使现在尚未形成完全的取代关系,但公共自行车的未来却不被看好。 有市民通过对比共享单车和公共自行车的收费标准,发现尽管高举“公益”的大旗,公共自行车相较于0.5元—1元/半小时的共享单车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优惠,但前者却有着后者难以企及的优势——财政补贴。于是问题来了:技术形态、运营模式早已落后,也无法让公众享受到更多的便利和优惠,凭什么还要拿财政补贴?又有什么继续存在下去的坚实理由和意义? 盐田区城管拟对辖区公共自行车进行升级完善,是保证公共自行车还具备存在价值之必须。升级内容包括:增加手机APP租车、手机微信、“绿动”平台配件管理和公众报修监管服务等功能,并根据功能要求,升级完善7899个停车柱的停车柱主控板、174个管理箱及监控设备和后台系统设备等硬件设备。应该说,这些内容都触及了用户的需求和痛点,但成效如何,还有待实践检验。 在共享经济时代,背靠公共财政的公共自行车是否还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取决于其使用率和用户的满意度。如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却依然无法满足公众需求,就是巨大浪费。当然,如果能够通过大刀阔斧地改进升级赢得用户青睐,也就拥有了存在的意义,对此,需要有第三方作出科学审慎的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