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的彩虹大战激战正酣,摩拜、ofo在融资路上已经一骑绝尘,但后来者依然前仆后继,这其中也包括去年11月正式参战的小蓝单车。但小蓝单车(bluegogo)创始人兼C E O李刚并不惧怕这一点。 “一开始想做电子锁卖给这些单车企业,耽误了一段时间,后来看到前两名的融资速度就有些怂了,想以给摩拜代工的方式进入市场,”李刚介绍说,但随着对市场的了解,车辆密度与产品依然还有上升空间,于是选择正面竞争,“今年3月份将决定行业前五;8月份就基本确定还有谁能玩了。” “新人”还有后发优势 “车辆密度无疑是目前最重要的胜负手,有一辆车离你3米,一辆离你10米,这个选择不言而喻。”李刚说,摩拜、ofo目前需要大面积推广,而小蓝作为后来者可以单兵突击,“比如摩拜在10个城市投10万辆,小蓝在1个城市投1万辆,这个密度是一样的。现在摩拜在深圳有8万辆,我们5万辆,这个差距并不难追。”同时,密度取决于投放速度,除了钱就是供应链,“在共享单车领域,我是最懂生产的,以前我们一天生产1万辆车,找到这些合作厂家并不难。” 除了密度,更重要的是产品力。“广州按人口容积量,50人拥有一台车来算,大概可以容纳40万辆单车,现在已经有20万辆了,还有一倍的市场容量,”李刚说,从这个角度说,当大家的车辆距离用户距离差距不大,骑行感则成为关键。 “这更加是后来者的优势,”李刚说,共享单车是硬件,不是互联网软件可以通过迭代覆盖前一版本,它留在市面上就决定它3年内的用户形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地铁口的单车都被骑走,但第一代摩拜却整齐地排放在那里,因为它骑行感差,未来几年这批车不会不见了,只会持续维修,他们产生的每车每天订单效率就很低。” 互联网“下半场”不求轻 据李刚透露,小蓝的每车每天订单达到4单以上,除了产品,运营也是重要的一点。“以前互联网上半场大家追求轻资产,快速迭代,但下半场更强调线上线下结合的能力,所谓资产并不轻,”在李刚看来,共享单车本质是单车租赁,是资产管理,人是不可或缺的组成分子。“比如美团、滴滴,他们的线下团队人数一点都不少。我们现在一个人负责100台车左右,每天需要维护的车辆大概5%,整个广州运营团队需要80多人。” 巡车体验 上私锁就剪掉 记者跟随小蓝单车广州运营团队了解其一天的运营流程,包括投车、巡车、回收以及维修四道工序均有不同团队维护,其中巡车是最难的部分。据其运营负责人介绍,每个人基本分2公里 2公里的区域,天河区现有40多人。 “如果巡完所有小道的车辆,起码需要一天。”一位巡车员介绍说,他基本靠GPS找车,每一台车需要上传后台登记车辆情况,如果刹车不灵、支架不稳等小问题就自己修了,其他情况就上报系统回收。“有时候还有用户上私锁的情况,简单的锁链我会把它剪掉,钢链的话也要上报并且把电子锁关了。”该巡车员介绍,有一次碰到有人刚好在上私锁,“我需要过去告诉他这种行为是不合适的,如果不听劝告,我们实际上是可以报警的。”实际上,上周北京就有两名用户私自占用ofo被行政拘留5天。 |